创新与文化建设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中国的创新事业呼唤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创新文化为其保驾护航。为此,应努力在全社会创设一种宣传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建设特殊的创新制度,构建一种科学的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创新制度文化,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证创造者的创新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创新;创新文化;观念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7-0017-02
  
  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然而,如何将“知”转化为“行”,如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凝聚民心,唤起民力,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热情与创新活力,创造辉煌的创新业绩,还任重道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大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事业,不会一蹴而就,垂手可得。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建设一种文化,即创新文化。这种文化将以其特殊的感召力唤起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创造活力,将以其创设的特殊的文化氛围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将以其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创新成果持续不断地奔泻涌流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创新主体所从事的创新活动,既需要内在动力又需要外在动力,因此,创新文化也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激发内在动力的观念文化与提供外在支持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构成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创新文化建设也要从观念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两个角度入手。
  党中央之所以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发展道路所决定的,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利用一切宣传工具、教育手段,大力宣传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时代意义,让全社会充分理解、认识当代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然性、紧迫性以及我们要应对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口众多、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有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精神土壤中的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全社会创设一种宣传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氛围,进而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潜力,使全社会迸发出旺盛的创造活力,使追求创新业绩的创造活动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的努力目标。
  其次,要不断地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规定、特质规定。毫无疑问,创新文化是对人类活动的运行机理及规律进行解释、说明,并促进社会及个体形成创新动力,激发创新行为的一种文化。它要对什么是创新、创新活动的方向、创新活动的组织、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如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征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予以探讨,并且要对得出的结论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证实或证伪。创新文化理论内涵的正确性与丰富性对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例如,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神品质便是要探讨的重要议题。人类的创新活动、创造事业是艰苦的活动、艰巨的事业,需要开创者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顽强的意志及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特别是要求创业者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追求创新者如果没有关注社稷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那么,是很难发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能够真正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如果过分地受功名利禄所累,执着于一己之私,那么,面对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及各种尖锐棘手的矛盾,开拓者通常也会选择明哲保身的放弃态度,并为自己的懒惰、畏缩寻找借口;如果没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做人操守,那么研究者也不可能有质疑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及挑战权威的勇气,即使有再好的智力条件和创造潜力,也很难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者也不可能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谦逊的态度及全方位、多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也很难取得博采众长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当前,在我国的科学研究队伍中,随同流俗者、不思进取、因循守旧者,对成功抱投机、侥幸心理者,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种精神状态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创新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创新能力应该是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的智商、情商与创商相结合的产物,是个人与群体、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它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孤立的与生俱来的能力,故此,观念文化建设就是要力求从理论上回答令人困惑的实践问题,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新。
  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需要观念的支撑,更呼唤制度的保障。制度文化是指创新活动所依托的社会环境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是诱发创新活动的外在动力。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政策的保障程度、法规的健全程度、信息的流畅和丰富程度、资金的支持力度、市场的运行情况等因素,都对人的创新活动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制度文化氛围是一种吸引力,吸引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力量、催生创新成果。所以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在整个社会构建一种科学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创造者的创新活动合理有序地持续进行。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缺乏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因此,尽管社会成员有创新的热情、有创造的冲动,但并没有得到制度文化的长期有效的支撑,更有甚者,有些制度和管理规则不仅不能发现、鼓励人才的创造活动,相反则是压抑、束缚人才的创新活动。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社会形成了诸多的矛盾现象。因此,培育创新文化应解决好以下几点矛盾:
  第一,创新人才的相对短缺与人才资源流失、浪费的矛盾。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创造型人才,特别是重量级人物、领军人物,然而我国能跻身于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家与科学家却凤毛麟角,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缺少拔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和把握重大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中国的人才流失现象一直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近50万,但优秀人才的回归率很低,而且近些年,“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吸纳了我国众多的优秀人才,这又一次造成了中国一大批科技精英的流失,有些人甚至还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技术。这种损失无疑是巨大的。”[1]有鉴于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范围内人才的争夺战进行的是何等的激烈;在创新文化建设中,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讲究“人才使用效益”,“提升各类人才价值”的思想又是何等的重要;创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制度文化的任务又是何等的艰巨。
  第二,人情风、人情网与公平竞争的矛盾。创新活动客观上要求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工作机制,要求社会要为每一个个体的开拓进取、展示才能的创新努力搭建平台,要求专家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定、承认创新人才的创造成果。然而,中国社会过分重视人情的作用,或者说人情背后还有许多个人私利的因素在起作用。总之,社会竞争愈激烈,人情风、人际关系网的作用也就发挥得愈充分。这种现象使得许多科技人员不得不违心地四处拉关系、找门路,以争取拿课题、拿基金、发论文等。严肃的神圣的科学事业也被掺进了许多虚假不实的成分,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因此,创新文化首先就是一种抵制学术腐败现象的文化,学术腐败现象消失之时,便是中国创新文化建设有望成功之日。
  第三,大环境热与小环境冷的矛盾。单位、部门是建设创新文化的小环境,是建设创新文化的终端。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已经成熟定型的条件下,部门、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就具有了更加直接的促进作用。小集体的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创新活动有着很强的制约性。每一个具体的小单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肯定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活动,创新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在许多单位、许多部门,人们对“创新”问题仍然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仍然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仍然感觉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认为创新活动仅仅是少数精英分子的“精英活动”,而不是“群众参与”的创造活动,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创新文化的建设。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激励创新的长效的制度文化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总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成果的大量涌现是创新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就不得不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提升这种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正风,胡钰.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1.
  责任编辑 姚黎君
其他文献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在晏子心中,“和”与“同”显然是不一样的。  他先用做羹汤来开导景公。“和”就如厨师做羹汤,用水、火及各种佐料来烹调鱼肉,待熟后,再加以调和,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摆线是数学中众多的迷人曲线之一.它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圆沿一直线缓慢地滚动,则圆上一固定点所经过的轨迹称为摆线,又称旋轮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方法.
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对耳朵、一双眼睛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事多年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一、中职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职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
On February 22, 2005, Prof. Zhu Zuoyan, Vice President of NSFC, met at NSFC with Prof. GeoffreyBoulton, the visiting Vice Principle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
期刊
云计算与存储、物联网、数据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均建立在高速信息传输和处理基础上,而承载信息网路的基础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正在朝着高速率、低功耗、小型化方
期刊
[摘 要]美德就其自身来说,是对于拥有美德的人的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和恶。但这种害和恶却能够避免更大的害和恶或求得更大的利和善,因而是一种净余额为利的害,是一种净余额为善的恶,是一种必要恶,说到底,也就是一种真正的利和善。反之,恶德就其自身来说,则是对于拥有这种恶德的人的欲望和自由的解放、实现,因而是一种利和善。但是,这种利和善却必定导致更大的害或恶,因而是一种净余额为害的利,是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gration modes of the 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KB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KBE has be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