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微课技术已悄然成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新兴教学资源这一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三大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数学教学
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是当前数学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若要注重实效,要做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把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的优点和缺点;二是要弄清楚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上遇到的难点,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与思考;三是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能用它去代替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当今社会大量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探究表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当今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渗透及其应用相当广泛,两者的融合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所研究的课题,经过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探究,一项项技术被验证、被推翻,其中被认可,而且实践人数不断增加的一项信息技术正悄然走进是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了新兴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微课。
一、微课的制作方法与内容设计
(一)多样化的微课制作方法
随着微课的出现和发展,微课的制作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手机等录像仪器录制,采用白纸或者写字板等可书写道具呈现教学内容并加以解说。2.利用相关网站,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卡通动画来呈现教学内容。3.教师通过录屏软件对制作的PPT课件进行录屏并加上配音讲解的形式。不管用哪种制作方法,微课的作用没有变,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打破学生学习时间,地点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做学习的主人。
(二)短小精炼的微课内容设计
微课设计的内容要求要“短小精炼”,一般微课视频的设计时间是10分钟以内,把握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教师设计微课时,应充分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来安排内容,同时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在设计制作微课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微课,寓教于乐,让微课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让学生利用微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笔者将它设计成小学生都喜欢的卡通人物哆啦A梦和大雄一起分铜锣烧,从刚好分完到剩下一个不够分,最后引入二分之一。这样借用学生都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这节微课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实效合理的融合
(一)微课与预习结合,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一环,而微课的运用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进行预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情况时可以观看对应的微课视频,进行接受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大的提高了预习的效率。例如,《角的度量和画角》,笔者用三角板、量角器进行度量角和画角的过程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学习。因为他们在预习时,课本上只能看到度量和画角的步骤,而无法看到具体的操作,这样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来说可能大打折扣。当学生预习观看这节微课视频,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这一过程,更快的掌握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课堂上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角的度量和画角这一操作,说明微课跟预习相结合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习效率。
(二)微课与重难点结合,有利于内化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突破重难点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不可能要求他们在一节课每个人百分之百的掌握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加工处理,再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做到最大程度的服务于每一位学生。例如,笔者制作的微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微课联系生活实际,求一个大的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然后引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方法,最后选取最优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不禁固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死背公式,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想出多种解题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最后找出最优的方法,从而突破重难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重复播放知识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内化知识。
(三)微课与总结,帮助学生积淀知识
一节完整的课堂需要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总结,回顾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一段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性概括的微课视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帮助理解进行再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发现哪些知识点遗忘了没有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及时进行了巩固。
(四)微课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体验更广阔的数学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能力,数学活动经验的累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有些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实践,但由于每节课的授课时间是有限制的,一些无法在课堂中实现的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更广阔的数学空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微课在实际教学案例中的研思实践
在微课与数学教学融合这一方面,笔者深入探究,大胆尝试。例如,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二)》这一课例中,笔者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交互功能,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设计动态的翻翻乐游戏引领数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乐中学,学中乐。而这节课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在教学到本节课第三部分的时候,学生对搭配的方法进行总结,等他们总结完后,笔者引入了一段微课视频,这段视频总结了这节课学习的所有搭配方法:图形表示法、连线法、数学计算法等,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再一次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这样设计既提升学生对搭配知识的了解,又能发挥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小结科学的搭配方法,突破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这节课的设计,对微课的运用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更坚定了本人在这方面继续探究的信念。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更能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随着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一一实现,虽然微课的作用不可能完全代替原有的教学手段,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于达到甚至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相信数学教学与微课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越来越密切,对学生的帮助将越来越大,有利于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数学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数学教学
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是当前数学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若要注重实效,要做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把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的优点和缺点;二是要弄清楚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上遇到的难点,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与思考;三是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能用它去代替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当今社会大量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探究表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当今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渗透及其应用相当广泛,两者的融合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所研究的课题,经过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探究,一项项技术被验证、被推翻,其中被认可,而且实践人数不断增加的一项信息技术正悄然走进是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了新兴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微课。
一、微课的制作方法与内容设计
(一)多样化的微课制作方法
随着微课的出现和发展,微课的制作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手机等录像仪器录制,采用白纸或者写字板等可书写道具呈现教学内容并加以解说。2.利用相关网站,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卡通动画来呈现教学内容。3.教师通过录屏软件对制作的PPT课件进行录屏并加上配音讲解的形式。不管用哪种制作方法,微课的作用没有变,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打破学生学习时间,地点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做学习的主人。
(二)短小精炼的微课内容设计
微课设计的内容要求要“短小精炼”,一般微课视频的设计时间是10分钟以内,把握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教师设计微课时,应充分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来安排内容,同时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在设计制作微课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微课,寓教于乐,让微课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让学生利用微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笔者将它设计成小学生都喜欢的卡通人物哆啦A梦和大雄一起分铜锣烧,从刚好分完到剩下一个不够分,最后引入二分之一。这样借用学生都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这节微课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实效合理的融合
(一)微课与预习结合,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一环,而微课的运用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进行预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情况时可以观看对应的微课视频,进行接受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大的提高了预习的效率。例如,《角的度量和画角》,笔者用三角板、量角器进行度量角和画角的过程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学习。因为他们在预习时,课本上只能看到度量和画角的步骤,而无法看到具体的操作,这样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来说可能大打折扣。当学生预习观看这节微课视频,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这一过程,更快的掌握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课堂上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角的度量和画角这一操作,说明微课跟预习相结合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习效率。
(二)微课与重难点结合,有利于内化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突破重难点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不可能要求他们在一节课每个人百分之百的掌握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加工处理,再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做到最大程度的服务于每一位学生。例如,笔者制作的微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微课联系生活实际,求一个大的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然后引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方法,最后选取最优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不禁固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死背公式,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想出多种解题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最后找出最优的方法,从而突破重难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重复播放知识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内化知识。
(三)微课与总结,帮助学生积淀知识
一节完整的课堂需要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总结,回顾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一段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性概括的微课视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帮助理解进行再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发现哪些知识点遗忘了没有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及时进行了巩固。
(四)微课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体验更广阔的数学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能力,数学活动经验的累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有些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实践,但由于每节课的授课时间是有限制的,一些无法在课堂中实现的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更广阔的数学空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微课在实际教学案例中的研思实践
在微课与数学教学融合这一方面,笔者深入探究,大胆尝试。例如,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二)》这一课例中,笔者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交互功能,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设计动态的翻翻乐游戏引领数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乐中学,学中乐。而这节课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在教学到本节课第三部分的时候,学生对搭配的方法进行总结,等他们总结完后,笔者引入了一段微课视频,这段视频总结了这节课学习的所有搭配方法:图形表示法、连线法、数学计算法等,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再一次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这样设计既提升学生对搭配知识的了解,又能发挥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小结科学的搭配方法,突破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这节课的设计,对微课的运用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更坚定了本人在这方面继续探究的信念。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更能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随着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一一实现,虽然微课的作用不可能完全代替原有的教学手段,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于达到甚至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相信数学教学与微课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越来越密切,对学生的帮助将越来越大,有利于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数学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