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而平等的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责任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不少收入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存在的根本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是巩固我市“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切实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强化措施,加大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当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和领导下,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工作总体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环境。
3.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和分数是这种学校教育模式下必然结果,自然最为流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学生素质高不高,拿成绩单一看便知,教师教得好不好,拿学生成绩出来说话。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公开、排名,按名次选优择干;学校则把班级的分数、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教育主管部門则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核心。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或影响了很多东西。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对班主任的考核应以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准,如:该班的好人好事数、助人为乐的情况、班风班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对有不良习气学生的教育改造情况等等。对科任教师的考核应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准,如: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对“留守儿童”及学困生的关心情况,家访情况等等。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5.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知识的讲解以及心理咨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消除学生心理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情感培养、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从而不再有孤独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磨砺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小能吃苦、能自立、能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的流动。但人口的流动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用控制人口流动的方法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无疑是饮鸩止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留守儿童自己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陈陈.打工经济与被牺牲的一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科教文汇,2016,0(36):108-109.
[2]杨梅[1].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2):92-93.
[3]何淳彦[1].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 (16):222-223.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责任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不少收入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存在的根本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是巩固我市“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切实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强化措施,加大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当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和领导下,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工作总体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环境。
3.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和分数是这种学校教育模式下必然结果,自然最为流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学生素质高不高,拿成绩单一看便知,教师教得好不好,拿学生成绩出来说话。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公开、排名,按名次选优择干;学校则把班级的分数、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教育主管部門则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核心。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或影响了很多东西。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对班主任的考核应以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准,如:该班的好人好事数、助人为乐的情况、班风班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对有不良习气学生的教育改造情况等等。对科任教师的考核应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准,如: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对“留守儿童”及学困生的关心情况,家访情况等等。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5.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知识的讲解以及心理咨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消除学生心理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情感培养、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从而不再有孤独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磨砺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小能吃苦、能自立、能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的流动。但人口的流动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用控制人口流动的方法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无疑是饮鸩止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力量、留守儿童自己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陈陈.打工经济与被牺牲的一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科教文汇,2016,0(36):108-109.
[2]杨梅[1].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2):92-93.
[3]何淳彦[1].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 (16):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