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047—01
一、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教学应让小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前,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齐读太多,虽然朗朗的读书声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南郭先生”。因此,齐读要知时、适度,不是不用,但要应时而用。相反,学生自主阅读,各人的思维进度,各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对文本中某一句某一词的理解也有差距,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化的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课标中对各个学段都很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及精读、略读和浏览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化阅读也是为培养学生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语感提供的一个机会。
二、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
2. 以身作则。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对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 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三、培养二次阅读习惯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对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的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二次阅读能真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四、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047—01
一、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教学应让小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前,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齐读太多,虽然朗朗的读书声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南郭先生”。因此,齐读要知时、适度,不是不用,但要应时而用。相反,学生自主阅读,各人的思维进度,各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对文本中某一句某一词的理解也有差距,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化的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课标中对各个学段都很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及精读、略读和浏览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化阅读也是为培养学生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语感提供的一个机会。
二、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
2. 以身作则。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对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 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三、培养二次阅读习惯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对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的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二次阅读能真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四、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