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组以材料力学中的弯扭组合变形为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以课堂为载体,开展信息化教学.文章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背景,针对弯扭组合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点进行教学分析,提出教学策略,并详细描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借助力学建模、3D动画演示、ANSYS仿真、创新性实验等方法和手段,使信息化教学更富有特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 构】
: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 石家庄 05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组以材料力学中的弯扭组合变形为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以课堂为载体,开展信息化教学.文章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背景,针对弯扭组合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点进行教学分析,提出教学策略,并详细描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借助力学建模、3D动画演示、ANSYS仿真、创新性实验等方法和手段,使信息化教学更富有特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决于能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各类课程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从而达成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与各类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文章从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分析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次分析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最后提出高校应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创新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课程思政的建设对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当代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必要思考“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推动其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课题组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设计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分层体系,为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同时,通过改革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提高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为高等建筑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征程中,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科学政策为指导,以人才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智慧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四个模块为核心内容.文章试图对中韩两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比较分析,促进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针对其涉及的知识面广以及内容多而庞杂等特点,作者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材料化学课程内容情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手段分析和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国防科技大学材料化学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进行了凝练和优化,从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前沿交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三方面进行了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及其具体实践.
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为例,针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培养具备数据挖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策略,旨在促进该专业的发展,为应用型高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语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教学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文章主要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提高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供思路和参考.
高校建设和开放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的是为本科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所,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文章先是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集预约系统、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于一体的支持系统,以解决中心开放管理在开放时间、开放安全、开放数据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需求;然后探讨基于中心开放内容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建设入驻项目管理系统和创新成果管理系统的构想,以实现开放管理的全信息化支持,进一步提高开放管理的效率,增强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