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游戏是由教师指导并激发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定向并负载一定教育价值的活动。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游戏有区别:教学游戏是教育者利用游戏的形式,为发展训练幼儿能力,传授巩固幼儿的知识而制定的有规律的类游戏活动。严格来说,教师始终是活动者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监督者。
一、幼儿园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不当
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如何体现,与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是有直接影响的。在处理教师与幼儿两者关系时,不少教师干预游戏的主题、方向,武断地评价游戏的水平,用奖励、表扬、批评等手段将游戏导向预定的结果。在这当中教师往往会由于过多的指导干扰幼儿游戏主体性的发挥或偏离游戏中的规则而破坏儿童的游戏。如角色游戏中,扮“银行职员”的幼儿跑到“超市”去了,教师便去教育他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等等。幼儿不大情愿地又回去扮“银行职员”了,其实他很想玩一下买东西的游戏,便自己增设了下班逛街的情节。由于教师按自己的设想去指导,却破坏了这个孩子的游戏。第二种情况是:高度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漠视教师的导向作用,认为幼儿既是游戏的主人,那在游戏中就应该让幼儿自由、自发地展现他们的言行,教师处于从属地位,只是一个观察者。
(二)学与玩的关系被割裂对立
如果把学习看作游戏并行的具有独立地位的活动来考察。学与玩是相对独立的。但幼儿既需要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能力,也需要在自娱自乐中幸福、愉快地自由成长。这两者对幼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当然我们也不可由此割裂两者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玩与学是互相促进的。玩能为学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学又能为玩提供新的内容。游戏体验在学习中再现,学习成果在游戏中巩固。当学习要求成为幼儿的需要时,两者间便实现内在的统一。我们可通过情境转换,淡化学与玩之间的界限,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成果,在游戏情景中快乐学习。一句而概之:玩中学。
(三)重过程轻结果,缺乏动态发展的游戏目标
幼儿园游戏从本意上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它的价值体现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于是有人就此反对教师以任何方式设定预期结果。诚然,我们应屏弃以往幼儿园游戏开展中教师按自己的意愿强加结果的误区。但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可以忽略结果。游戏做为幼儿园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活动,常常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如某些教师在组织自选游戏时把玩具“哗啦”一倒,让幼儿各自玩,然后教师搬张椅子一坐了事,还声称“让幼儿自主发展”。这时幼儿也能从中有所收益,但毕竟很有限。事实上,漠视结果也折射出对过程理解的偏颇。
二、幼儿园游戏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游戏目标
教师在游戏前必须有一定的目标导向,使教师更好把握游戏的发展变化,随机变化。制定游戏活动预期目标,最重要的是了解幼儿的需要。通过日常与幼儿的接触、交流,把握幼儿的焦点,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这样我们才可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一定的活动。
(二)创设互动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发展总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游戏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它将引导幼儿进入特定的游戏状态,实现教师的教育意图向幼儿的自主发展的转化。可见,根据游戏预期目标创设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要重视物质环境的质量。运用幼儿园现有空间使每一处都能吸引孩子们去游戏。在同一空间还应具有多种游戏功能,做到一处多用,并充分提高各区的实际利用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对环境布置的参与,让幼儿在游戏准备中拥有自主权,更能引发幼儿投入地游戏。
(三)选好游戏适宜时机
教师应根据游戏类型、特点安排不同的时段,让幼儿能从容地游戏。如角色游戏等费时较长的应在专门的游戏时间开展。而过渡环节(如来园、饭前饭后、课间)可安排较灵活的个体游戏(如插塑、穿珠、绕线等)。而有一定关联的游戏(如“医院”“娃娃家”“理发店”“餐厅”)应尽量在同一时间开展。
(四)游戏过程中及时、适当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游戏开始于幼儿的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应当由幼儿自己提出,角色应由他们确定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宜的帮助是必要的。此外,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是需通过观察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需要那些帮助,给予及时的帮助。
一、幼儿园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不当
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如何体现,与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是有直接影响的。在处理教师与幼儿两者关系时,不少教师干预游戏的主题、方向,武断地评价游戏的水平,用奖励、表扬、批评等手段将游戏导向预定的结果。在这当中教师往往会由于过多的指导干扰幼儿游戏主体性的发挥或偏离游戏中的规则而破坏儿童的游戏。如角色游戏中,扮“银行职员”的幼儿跑到“超市”去了,教师便去教育他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等等。幼儿不大情愿地又回去扮“银行职员”了,其实他很想玩一下买东西的游戏,便自己增设了下班逛街的情节。由于教师按自己的设想去指导,却破坏了这个孩子的游戏。第二种情况是:高度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漠视教师的导向作用,认为幼儿既是游戏的主人,那在游戏中就应该让幼儿自由、自发地展现他们的言行,教师处于从属地位,只是一个观察者。
(二)学与玩的关系被割裂对立
如果把学习看作游戏并行的具有独立地位的活动来考察。学与玩是相对独立的。但幼儿既需要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能力,也需要在自娱自乐中幸福、愉快地自由成长。这两者对幼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当然我们也不可由此割裂两者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玩与学是互相促进的。玩能为学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学又能为玩提供新的内容。游戏体验在学习中再现,学习成果在游戏中巩固。当学习要求成为幼儿的需要时,两者间便实现内在的统一。我们可通过情境转换,淡化学与玩之间的界限,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成果,在游戏情景中快乐学习。一句而概之:玩中学。
(三)重过程轻结果,缺乏动态发展的游戏目标
幼儿园游戏从本意上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它的价值体现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于是有人就此反对教师以任何方式设定预期结果。诚然,我们应屏弃以往幼儿园游戏开展中教师按自己的意愿强加结果的误区。但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可以忽略结果。游戏做为幼儿园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活动,常常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如某些教师在组织自选游戏时把玩具“哗啦”一倒,让幼儿各自玩,然后教师搬张椅子一坐了事,还声称“让幼儿自主发展”。这时幼儿也能从中有所收益,但毕竟很有限。事实上,漠视结果也折射出对过程理解的偏颇。
二、幼儿园游戏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游戏目标
教师在游戏前必须有一定的目标导向,使教师更好把握游戏的发展变化,随机变化。制定游戏活动预期目标,最重要的是了解幼儿的需要。通过日常与幼儿的接触、交流,把握幼儿的焦点,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这样我们才可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一定的活动。
(二)创设互动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发展总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游戏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它将引导幼儿进入特定的游戏状态,实现教师的教育意图向幼儿的自主发展的转化。可见,根据游戏预期目标创设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要重视物质环境的质量。运用幼儿园现有空间使每一处都能吸引孩子们去游戏。在同一空间还应具有多种游戏功能,做到一处多用,并充分提高各区的实际利用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对环境布置的参与,让幼儿在游戏准备中拥有自主权,更能引发幼儿投入地游戏。
(三)选好游戏适宜时机
教师应根据游戏类型、特点安排不同的时段,让幼儿能从容地游戏。如角色游戏等费时较长的应在专门的游戏时间开展。而过渡环节(如来园、饭前饭后、课间)可安排较灵活的个体游戏(如插塑、穿珠、绕线等)。而有一定关联的游戏(如“医院”“娃娃家”“理发店”“餐厅”)应尽量在同一时间开展。
(四)游戏过程中及时、适当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游戏开始于幼儿的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应当由幼儿自己提出,角色应由他们确定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宜的帮助是必要的。此外,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是需通过观察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需要那些帮助,给予及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