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展现生命的活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把语文课教活,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搞活课堂的引导人
  教师的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灵活组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而我试着打破常规,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被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同中求异,使知识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是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能达到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三是巧妙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吃透教材。教师要牢牢抓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否则,会让学生感觉学习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社会现象、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学的是有用的知识,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
  三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和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切忌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发现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是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面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要由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
  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不能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特别是要重点关注那些学困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当今的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融入课程改革的潮流。针对当代学生的新特点,教师冲破近代语文学科体系的思维定势,敢于摆脱多年来语文传统教育的束缚,敢于摆脱“应试”的束缚,让学生们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们也会对学习语文乐此不疲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但是,相对枯燥又抽象的高中政治,一直以来对很多学生来说就意味着空洞、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质量低下。这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突出德育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一个学校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呢?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的,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其二,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它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能否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将直接影响整个物理教学。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物理实验课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经验导入,创设实验情境  生活经验是导入物理实验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在实验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气氛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
期刊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因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而特别受到学生青睐,但诗歌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根据诗歌的个性与特质,遵循其规律,学习鉴赏和解读诗歌。下面就诗歌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前提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期刊
学生认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意识。但受到长期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学生对问题处于不闻不问的麻木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解决问题。初中是学
期刊
教育部在全国倡导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音乐教育,并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艺术教育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情感,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通过激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和终生教育
期刊
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不可忽视。其根本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同时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强调汉字的规范书写,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捍卫民族文字的需要,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随着当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有些学校对汉字书写教育淡化,学生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成为横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逾越的山峰。那么,究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一、模仿起步,激发写作兴趣  模仿作文指的是对范例进行字、词、句、篇的练习,熟悉和掌握范例的表达手段,从而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作文基本功和技巧的能力。  从模仿中提高学生的作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其博览群书,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素质,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趣”字当先,培养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