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册——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神采奕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历史空间与时间概念。当遇到朝代更替、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河道与海岸变迁等多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则比抽象的文字叙述要形象和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古人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图文并茂,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长河 再现历史 直观体验 感性认识 审美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辅资料的增多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历史地图册渐渐淡出了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也将历史地图册弃之一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却深深感到历史地图册这一直观教辅资料在历史教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历史地图册以其方便、简捷、实用成为实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资源之一。地图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和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生活空间的基本工具。北师大版的图册每个单元的结构包括:历史长河、中国与世界、主题视窗、活动园地。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图册不仅是辅助教材,而是我们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有效教学的抓手。积极改变以前学历史就是读历史书,教历史就是陈述史实的传统。自觉运用历史图册,引领学生以图叙史,依图求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以下是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图册进行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切身体验,敬请指正。
  一、以图叙史,依图求义——能畅游“历史长河”地图册
  古代史和近代史由于距今时间久远,同学们难以理清历史事件发展顺序。《历史地图册》在每个单元开篇的一条“历史长河”紧密结合课本和课堂所学,将本单元反映的历史时期和这一时期内发生的大事形象、有条理的呈现出来,这对提高单元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果很有好处。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同学提前认真准备,充分利用地图册,发挥“历史长河”作用,我经常让孩子们下下“河”、到“河边”走走,对单元知识体系的形成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地图册是经过多年使用、修订、完善与历史教学关系非常密切的辅助材料。它的编制贴合了教材也贴合了学生实际学习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记忆、理解的重要材料。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还可以妙用历史地图册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秦朝的统一和边疆经济、人口时,先在秦的统一图上用阿拉伯数字1、2、3、4、5、6、标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在秦朝的边疆图上圈出秦的疆域界限,再在疆域图的中间位置用彩色笔标出其人口,这样秦朝的统一及疆域、人口等历史名词便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大运河地图标注“5、4、3、2、1”巧妙呈现了五大水系、四段、三个点、两千多千米、贯穿南北的一条大动脉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这几张地图师生实现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多数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教材内容。用地图语言描述历史现象即用点、线、面、颜色、符号和文字阐释事物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它不但能把地面上有形的物体根据需要表示出来,如山脉、河流等,还可把无形的东西反映在图上,将无形变有形、抽象变直观。
  二、“会说话的工具”——增强感性认识的历史图册
  历史事件由于其固有的过去性使我们多数人无法去亲身体验,再加上时间久远等原因让今天的现代人尤其青年学生无法去理解和领会当时人们的一些行为,也就很难去认识这些过去的事情。但历史地图中的一些图片却以其近乎实物的形式将过去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再加上一些相关的资料和解释的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将会大大加深。比如秦末农民起义,将时间锁定在公元前209年,地点在黄河、淮河流域,起义地点在大泽乡(今宿州东南),以三种不同箭头分别表示陈胜吴广进军路线、刘邦进军路线和项羽进军路线,用两种颜色来表示陈胜吴广活动地区和响应起义的地区,展示当时的斗争形势,用地名(部分古今对照)、河名、文字注释、符号、图例等加以说明,通过地图语言将秦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情景跃然展示在地图上,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清晰易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目了然。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推广地图册在历史学习中应用。希望通过历史地图册这一独特的教学工具来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很多同学在读图用图中虽少了些电子地图中听觉视觉等方面的热闹,但却培养了自主学习、耐心读图、潜心钻研历史兴趣和能力。
  三、打开时空和社会大门的钥匙 ——思维能力培养的地图册
  图册以历史地图为主,集中反映课本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借助历史地图,在学生读图识图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既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探究拓展、深化了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学科间的知识交融渗透,使学生得到了综合知识的陶冶,有利于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把历史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纳入设计,希望通过历史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历史思维的方式与方法。历史地图表现历史事件较之文字叙述历史事件更能反映时间全貌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历史图册对综合探究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如,第三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事件,课文中文字主要叙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经过。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把三个方面军的长征路线都绘上去了,既突出了重点,又反映了历史的全貌。通过这幅图的阅读,就能比较准确全面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分析综合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行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是我们长期不懈的追求,教师和学生要充分重视善于运用历史图册,既要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历史图册进行教学关键是兴趣培养,重点是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只要抓住关键,攻克重点,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运用图册教与学的过程中,地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借助于地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地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使用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则通过对图中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到隐含于图中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解释和说明问题。掌握了这样一把认识空间和开启社会之门的钥匙,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历史地图作用的最大发挥更多的还在于我们的历史教师如何去开发用好历史图册这个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课余之际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地图素养,在教学中一定深入挖掘历史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地图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积极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获得知识;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时,能为学生解疑释难,为学生铺路搭桥;通过地图能综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协助学生习得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无从下手的局促,让学生学会循序渐进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史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还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地图教学,让历史地图在一图多样、一图多用方面能更好地得以开发和研究、拓展,为学生开放型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更多地尝到读图的乐趣;也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更为生动、充满激情和挑战,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神采奕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新城学校)
其他文献
30岁以上的阿法尔女人都没上过学,更不能自食其力地工作,在一夫多妻的婚姻状况中,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唯一体现她们价值的只能是生儿育女    小村庄提奥(Tio),在东部非洲厄立特里亚南部,村里居住着阿法尔人。早在1000多年前,这个民族曾经以游牧为生,因发现了水源而在此定居。  这里居住了450户人家的1400多人,村里大部分30岁以上的女人都没上过学,更不能自食其力地工作,在一夫多妻的婚姻状况
在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低效”仍然普遍存在。笔者认为,目前实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表现主要有两类:一是教师讲实验、学生“看”实验,使教材中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这些实验栏目的设置形同虚设,自然也无从发挥实验的强大教学功能。二是教师就实验教实验,实验过程缺少学生思维,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