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除了关注文化知识的教育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并矫正。文章根据近年来的心理教育实践展开了探讨,分析了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及建议,正确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小学生的见识也越来越广。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家长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近日,《中国青年报》转发一篇权威报道,标题为《二成中小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文章列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20.6%。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现阶段小学生一般存在以下心理问题:遇事冷漠、厌学、不合群、焦虑、自卑以及敌对等。
二、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影响以及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来自家庭,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虽然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是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耐心,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只会一味地进行责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与困扰。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怕事、害怕犯错以及害怕与周围的人交流等,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宠溺与迁就孩子,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以及遇到事情缺乏责任担当等问题。少部分家庭父母离异,家庭温暖不够,孩子受到极大的心灵创伤。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大。
(二)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提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等。因而导致小学教育中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去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初入校园,学校生活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教师和家长过分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长久下去,学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模仿的。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健康向上的教师有之,消极低沉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境地、执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法简单、粗暴、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那么部分学生出现冷漠、厌学、孤独、敌对等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坏境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这一时期的他们缺乏正确认识社会与筛选信息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小学生好模仿,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举止极其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思想,增强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想改变教育方式,需要多关心国家教育形式和方针政策,了解当今的教育理念,然后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素养,可以从提升文化知识的厚度和广度着眼,尽量多涉猎各方面知识,恶补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还应当和孩子成为好朋友,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并且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的是,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家长一定要牢记抚养教育子女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有的家长觉得赚更多的钱,给予孩子更优厚的物质生活就是尽到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家长应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子女,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强化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营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强化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教师行业压力大以及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校鼓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考心理资格证,现有心理咨询师比例占60%以上,班主任人人都是不同等级的心理咨询师。这不但有助于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有益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初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最快,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等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初步得到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合力,为小学生创建心理健康发展平台,使每一个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基于小学生的家庭现状、社会影响,学校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校自成立心理工作室以来,开展了具有附小特色的多样的心理实践活动,学校投资 20多万元组建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心理活动室的沙盘和沙具价值5万多元,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做沙盘游戏,有的是个体游戏,有的是团体游戏,然后对学生的沙盘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和问答,然后结合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疏导和治疗;每学期都要分批次进行2~3场次的大型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合理整合资源,聘请吉林师范大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和教师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定期定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班级为团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专题教育;保质保量上好心理健康课,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并驾齐驱。
(三)家校合作模式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首要任务是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密切地进行交流,保障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讯息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交互,确保家校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家校沟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开展家长会、座谈会,线上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和交流。家校合作不仅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对家校合作模式产生抵触情绪。构建家校互动模式时,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直接参与互动活动的制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互动活动建设,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融洽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开展家庭合作手工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及时发现与处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本文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主要因素。对此,笔者提出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对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毅.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2019(04).
[2]刘颖.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9(01).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小学生的见识也越来越广。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家长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近日,《中国青年报》转发一篇权威报道,标题为《二成中小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文章列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20.6%。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现阶段小学生一般存在以下心理问题:遇事冷漠、厌学、不合群、焦虑、自卑以及敌对等。
二、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影响以及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来自家庭,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虽然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是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耐心,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只会一味地进行责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与困扰。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怕事、害怕犯错以及害怕与周围的人交流等,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宠溺与迁就孩子,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以及遇到事情缺乏责任担当等问题。少部分家庭父母离异,家庭温暖不够,孩子受到极大的心灵创伤。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大。
(二)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提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等。因而导致小学教育中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去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初入校园,学校生活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教师和家长过分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长久下去,学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模仿的。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健康向上的教师有之,消极低沉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境地、执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法简单、粗暴、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那么部分学生出现冷漠、厌学、孤独、敌对等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坏境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这一时期的他们缺乏正确认识社会与筛选信息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小学生好模仿,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举止极其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思想,增强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想改变教育方式,需要多关心国家教育形式和方针政策,了解当今的教育理念,然后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素养,可以从提升文化知识的厚度和广度着眼,尽量多涉猎各方面知识,恶补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还应当和孩子成为好朋友,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并且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的是,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家长一定要牢记抚养教育子女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有的家长觉得赚更多的钱,给予孩子更优厚的物质生活就是尽到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家长应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子女,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强化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营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强化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教师行业压力大以及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校鼓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考心理资格证,现有心理咨询师比例占60%以上,班主任人人都是不同等级的心理咨询师。这不但有助于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有益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初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最快,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等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初步得到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合力,为小学生创建心理健康发展平台,使每一个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基于小学生的家庭现状、社会影响,学校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校自成立心理工作室以来,开展了具有附小特色的多样的心理实践活动,学校投资 20多万元组建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心理活动室的沙盘和沙具价值5万多元,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做沙盘游戏,有的是个体游戏,有的是团体游戏,然后对学生的沙盘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和问答,然后结合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疏导和治疗;每学期都要分批次进行2~3场次的大型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合理整合资源,聘请吉林师范大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和教师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定期定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班级为团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专题教育;保质保量上好心理健康课,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并驾齐驱。
(三)家校合作模式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首要任务是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密切地进行交流,保障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讯息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交互,确保家校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家校沟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开展家长会、座谈会,线上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和交流。家校合作不仅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对家校合作模式产生抵触情绪。构建家校互动模式时,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直接参与互动活动的制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互动活动建设,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融洽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开展家庭合作手工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及时发现与处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本文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主要因素。对此,笔者提出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对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毅.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2019(04).
[2]刘颖.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