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思索并解决的一个命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能有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那么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就会达到最佳效果。
鉴于此,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情感教育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客观对象——教材的感受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则起着沟通、传递和指导作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构成了一个情感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教材有情
“文章不是无情之物”,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选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作家创作这些作品时无不倾注着自己丰富的真情实感。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朴实的语言中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萧乾的《枣核》,饱含着外籍华人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作品就是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二)学生有情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激性。他们思想单纯,心灵纯洁,有很大的可塑性。丰富的感情使他们很容易被教材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从中受到心智上的启迪,思想上的震撼。
(三)教师有情
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和专业化的训练,思想趋于成熟,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的情感,规范着学生的言行,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教材情、学生情、教师情,情情相通,情情相融,情感因素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由上所述,语文教学就其内容及其过程而言,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住这些丰富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一)创设情境
“情随事迁”,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创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审美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创设情境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促使他们更形象、更直观地把握语文情感的内涵。我在教《观沧海》一诗时,就先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这首诗。接着播放这样的画面:秋天,高耸入云的山上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一位诗人登临绝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再开始这首诗的教学。学生因为了解了历史,感受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心境,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时,他们很快与诗产生了“亲近感”,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进而能够体会到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二)体察情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察情态,就是要求他们去体察作品中那些最能触动情感的内容,学生体察得越真,感受也就越深。我在讲授课文《孔乙己》时,便要求学生体察作品中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体察作品中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通过学生的细致的体察,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的制度毒害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愈加丰满,孔乙己的典型性格愈加鲜明,从而对其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这一深刻的主题。
(三)明辨情理
一篇文章总是情理相融的。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揣度文章情理,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教材内容的内在感情后,才能做到“通情达理”,去深刻领会教材的思想内涵。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引导学生明辨菲利普夫妇在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等情节中所表现的反复无常的情感,然后再启发学生理解菲利普夫妇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最后学生们就自然而然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就形象地阐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就会动情,动情就会乐学,乐学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利用情感因素,运用情感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感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情感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情感能延缓和消除学习上的疲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语文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肯定会萌芽生长。”以情促学、以情导知、以情育智、以情明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必将越来越充分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李 晔)
鉴于此,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情感教育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客观对象——教材的感受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则起着沟通、传递和指导作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构成了一个情感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教材有情
“文章不是无情之物”,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选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作家创作这些作品时无不倾注着自己丰富的真情实感。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朴实的语言中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萧乾的《枣核》,饱含着外籍华人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作品就是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二)学生有情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激性。他们思想单纯,心灵纯洁,有很大的可塑性。丰富的感情使他们很容易被教材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从中受到心智上的启迪,思想上的震撼。
(三)教师有情
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和专业化的训练,思想趋于成熟,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的情感,规范着学生的言行,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教材情、学生情、教师情,情情相通,情情相融,情感因素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由上所述,语文教学就其内容及其过程而言,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住这些丰富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一)创设情境
“情随事迁”,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创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审美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创设情境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促使他们更形象、更直观地把握语文情感的内涵。我在教《观沧海》一诗时,就先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这首诗。接着播放这样的画面:秋天,高耸入云的山上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一位诗人登临绝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再开始这首诗的教学。学生因为了解了历史,感受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心境,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时,他们很快与诗产生了“亲近感”,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进而能够体会到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二)体察情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察情态,就是要求他们去体察作品中那些最能触动情感的内容,学生体察得越真,感受也就越深。我在讲授课文《孔乙己》时,便要求学生体察作品中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体察作品中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通过学生的细致的体察,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的制度毒害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愈加丰满,孔乙己的典型性格愈加鲜明,从而对其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这一深刻的主题。
(三)明辨情理
一篇文章总是情理相融的。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揣度文章情理,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教材内容的内在感情后,才能做到“通情达理”,去深刻领会教材的思想内涵。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引导学生明辨菲利普夫妇在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等情节中所表现的反复无常的情感,然后再启发学生理解菲利普夫妇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最后学生们就自然而然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就形象地阐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就会动情,动情就会乐学,乐学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利用情感因素,运用情感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感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情感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情感能延缓和消除学习上的疲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语文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肯定会萌芽生长。”以情促学、以情导知、以情育智、以情明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必将越来越充分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