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苏:守望保险业

来源 :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潜心学问;他是一个实战的专家,躬身实践。有人尊崇,誉之保险学术明星,一睹为快;有人敬畏,以为保险界意见领袖,避其锋芒。他就是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
  今天我们走近一个纯粹的行业守望者。
  
  “我把你的车撞了,请你赔我四百块钱。这是撞车的车主打电话给被撞的车主。一般的情况是,撞车后,客户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而这个车主却致电给被撞者,理直气壮,毫无怯意。有错没错先不论,你们思考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其中有何理论依据?该如何分析他们之间的赔偿关系?”阳光里,教授热情专注地给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案例讨论,丝毫没有注意到记者就站在里面。教授教学较真几近残酷,和学生交流随和,从无院长姿态。
  2007年11月19日,中央财经大学主楼11层保险学院院长办公室,阳光洒在办公桌上,阳光里疲惫的老郝精神依然显得兴奋,刚从济南讲学回京,不及休息,转入院长状态。
  
  1 没有中央财大毕业生的保险公司是糟糕的
  
  谈到中央财大的保险学院,他是既自信又谦虚的,一显学者本色。
  “我们是保险界的老二,老大是谁,我不知道。要说历史,我们是亚洲地区排名第三,大中华地区排名第一,1952年建立保险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很清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中央财大的保险系1993年与海外合作,现在学生一毕业就自动拥有业内的高级会员资格证书,因为合作方是澳洲知名大学,所以中财学生毕业就转为澳洲的行业高级会,而这个资格是世界三大权威认证之一。”
  办公桌边的那盆植物,叶子掉了不少。“忙了,照顾不过来”。资料占据了办公桌一半的位置,堆不下的资料、杂志以及慕名而来的专业非专业的信函堆放在茶几上,厚厚一撂。采访就在茶几边进行。
  《保险家》:你们的毕业生在业界表现如何?
  郝演苏:我们的学生遍及世界保险界,世界重要保险公司都有我们的学生,并且有的做到了较高的位置。良好的表现也给我们的大学或者专业塑造了信誉。1952年到1984年,我们是中国惟一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学生自然是供不应求。现在的天安老总就是我系毕业的校友,中国人寿公司的一些高管也出自我校。所以我们系学生就业是受欢迎的,多数做到管理层了。以至于中国保险界有一种说法:一个保险公司没有中央财大的毕业生,那么它的发展是糟糕的。
  面对记者,激动的教授没有明星的做作,没有学者的矜持,以数字佐证,理性内敛而绝少浮华,更与哗众取宠无涉。
  
  2 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保险家》:大家普遍认为这几年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是值得高兴的,你认为?
  郝演苏:2006年,我国农村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监会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保险事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推行农村保险营销员的资格授予制度,出台规范农村人身保险健康发展的文件。目前,我国有5家寿险公司和9家产险公司在近千个县城和近3千个基层村镇设立了营销服务部。
  今年,来自农村的保险业务收入可望突破550亿元,预计占我国全年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达到创纪录的8%。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对于保险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农村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06年的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稳步成长,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预计我国今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将要超过7000亿元,其中接近80%的收入将来自于保险中介市场。
  由中资和外资组成的保险经纪业在整个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中最为成熟,作为帮助客户采购保险产品的专业顾问,保险经纪业对于帮助企业和团体客户开展风险管理、理性评估风险和选择保险,具有重要贡献,并且在针对高端个人客户开展保险顾问服务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
  以银行业为核心的保险兼业代理服务机构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占个人人身保险业务比重较高的银行保险业务稳步增长,整体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保险家》:现在有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太多,行业竞争太厉害了。对吗?
  郝演苏:中国保险公司数量、规模远远不够。从整个市场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比如,从人身保险市场来看,中国有13亿人,但现在只有10%的人得到了保险保障。
  再比如今年来自农村的保险业务收入可望突破550亿元。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不仅仅是支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政治需要,而且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深入,农村市场的潜在需求形成保险业发展的巨大能量,重视和培育这个市场的成长,对于提升中国保险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据着全国90%以上的保险市场份额,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保险业务收入长期在占全国市场总量的10%上下徘徊。2006年,包括外资在内的40余家产寿险公司在西部地区增设了上百家分支机构。可见我们的市场潜力很大。
  
  3 农民需要的是基本保障
  
  《保险家》:农民难道就不需要保险?
  郝演苏:农民需要保险,但不是分红险。
  今年湖南凤凰塌桥事件发生之后,有个保险业务员很敏锐,以为是营销良机,及时赶到现场,问谁愿意买保险?没人响应。为什么?没有低端产品。出了事情就无人索赔,但是最后还是国家和受灾人承担了责任和损失。
  《保险家》:是因为农民不知道保险?
  郝演苏:底层或者购买力弱的群体没有买保险产品,我们容易以为他们对保险不知道或者不懂,事实不然。我们调查发现,基层大部分人是知道保险的,也明白其重要性,但是他们告诉我,“买不起啊”。
  几十块钱就怎么买不起啊,业务员告诉他们怎么样也得每月交300元,那他们怎么交得起啊?其实,最基本的保障,一份保险几十块钱就可以实现了,但是我们要把理财类的搭配进去。
  我们的保险公司的产品,首先是这个功能区分不清楚,保险的产品主要是基本保障,使人安心的,如果我们要过刺激生活,我们就要有投资投机性的通道,如果要过普通正常人生的话,大家还是需要保险。所以不论有钱没钱人,保障是首选的,也是永恒的必需品。
  金融混业可以,但是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地位,只有分清主次,有了主打产品,才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否则产品同质化,作为企业被同化。手机多功能,照相,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但是基本功能是通讯工具,打电话。
  保险里的理财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主要功能是基本保障。企业没有个性定位就没有市场定位,产品没有差异定位就没有市场客户,人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自然就没有吸引力。
  千万别忘记我们是快速发展中的一个大国,大部分人需要的是正常生活,需要的是基本保障,这是我们保险应该提供的。
  
  4 保险代理人 是没有保障的员工
  
  


  《保险家》:我们保险代理人的素质也经常为外界所诟病。
  郝演苏:保险代理人实际上是没有保障的员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代理人。
  对中国人身保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是保险营销员。人员增加是上升势头,营销员持证率情况有所改善,素质也在提高,这是事实。表明政府和公司开始切实关注营销员的社会地位和切身利益。
  据统计,中国做过保险业务的人达3500万,惊人的数字啊。流失率更加惊人,大部分不超过3个月,并且所有流失人员不愿意再回到本行业,其他行业从业者离开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了,一般不说这个行业不行,而我们保险行业曾经的代理人离开保险后,一者不愿意再回到这个行业,再者就是对行业评价不高,甚至不好。
  由于保险营销员的数量相当于全国人口中每千人就有一人从事保险营销工作,营销员的素质对于国民正确认识和理解保险具有重要影响,保险营销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无疑对于保险业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选择就是明证,调查学保险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业务员。为什么?行业美誉度不高,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一个上升的通道,内勤与外勤是两个阶层。为什么香格里拉大饭店里的员工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不觉得在饭店上班丢人?在于这个饭店管理制度有上升通道,干得好有可能做老总,至少从制度是如此。
  《保险家》:代理人流动性太强,有的地方公司负责人一个月后找不到人了,对保险公司也不利啊。
  郝演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组织,追逐利润,情理之中,但是管理者应该清楚知道,员工缺少归属感,行业入口不设门槛,员工权益无保障,行业品牌从何来,行业会有何地位?如此下去行业面临危机。
  假设大学老师站在大街上拉生源,大学能有好名声?社会会看得起这样的老师?看得起这样的大学?如果大部分老师是民办教师,只有少部分是公办教师,教师这个职业还会有尊严?为了鼓励竞争可以有部分流动的人员,但是不能够比例倒置,内勤40万是正式员工,那些外勤200万是流动的,这个行业怎么有好名声?
  《保险家》:你目前在做这个课题,有没有建议?
  郝演苏:我现在在申请的这项国家课题,专题研究中国近190万保险营销员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希望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行保险营销制度必须改革,目前创造每年5000亿保费的保险营销大军既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没有维护基本权益的工会团体,地位没有农民工高,最起码农民工还享有“三金”,保险营销员实际上是游离于保险业主流群体之外的边缘人。
  “十一五”期间,政府必须重视目前保险营销员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改革现有营销制度,让保险营销员的优秀者可以“出将入相”,增加保险营销员对公司的忠诚度,改变保险营销员的市场形象,提升保险行业群体的素质。
  
  5 保险产品之惑
  
  《保险家》:刚才谈了宏观的,回到具体的产品层面,我们保险产品里有大量的理财产品,科学吗?
  郝演苏:就个人说,选择任何一种金融服务都是有价值的。作为研究者,我希望在中国这个年轻的保险市场上,我们百姓应该从保险公司得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都应该物有所值。我希望在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老百姓首先能够更多得到保障型产品,而不是理财型产品。
  《保险家》:国内老百姓要先买保障型产品,这些产品具体有哪些?
  郝演苏:传统的人寿保险、意外险等。
  《保险家》:现在我也想给自己家人购买保险,业务员告诉我一定先要给孩子买。普通家庭对买保险该怎样安排?
  郝演苏:普通三口之家,先给自己的孩子买保险,做法欠妥。我觉得,应该首先给家庭最重要的人买保险,然后再给孩子买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保险。我个人建议最好的安排是买一个长期的人寿保险单。购买一个人寿保险单,发生事故可以得到赔偿,不发生事故可以升值。出于家庭和个人安全考虑,最稳妥的还是长期的保障。
  《保险家》:经常有这种情况,消费者需要买健康险,代理人把这种保险捆绑到一个分红险里面等等,怎么看?
  郝演苏: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机构,谋求利润最大化,没错。商场把一些产品搭配销售,只要不违反商业规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消费者,应该知道你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你可以有灵活的选择。
  《保险家》:您觉得这种现状对保险业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郝演苏:保险公司做什么,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抓理财业务、做投资业务,情理之中都可以。站在行业的立场,那就值得考虑了。
  
  


  6 产品技术倒退
  
  《保险家》:可是,现在市面上保险产品种类很多,很多人的困惑是不知道该买什么。
  郝演苏:从数量看产品,是太多了,但是同质化的多。按照中国保监会的公布,2006年在保监会登记注册的人身保险产品有1300多种。这1300多个产品当中,都是人身险产品,产品保障标的单一,无非就是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这么多种产品,有没有必要?所以,选择产品时大家很辛苦。
  《保险家》:那么在保险产品方面,还有哪些特点或者缺陷?
  郝演苏:保障产品少,理财产品多。在很多情况下,保险不能帮助人们发财,却可以使我们已经得到的利益得到保全。现在最大的误区是很多人都买投连险。
  《保险家》:以你的观察,现在保险产品设计问题是出在技术还是理念?
  郝演苏:1979年恢复保险业,1983年我开始在大学教授保险课程。近30年过去了,让我们意外的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红红火火背后,却是保险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幅下降。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海上保险。我们的国际贸易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海上国际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已经下跌到10年前的1/4。中国目前市场大部分的财产保险份额是车险,占比达70%。车险不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评估,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涉外大型工程项目,费率却压得很低。外资保险在上海、广州市场上,产品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海上贸易保险萎缩,技术含量低的车险火爆。再看寿险市场也是如此。
  前一段我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一位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寿险产品也开始走向一个低谷,很多产品看起来很红火,但没有保障功能,大量的保险都是理财产品。
  
  7 浮躁是行业通病
  
  《保险家》: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郝演苏: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方面企业不得不以市场为导向,很多寿险公司都开始做这种理财性产品。因为理财性产品可以迅速膨胀保费规模,可以使公司迅速获得资本市场上的收益。但是绝不能忘了根本,如果学校大量的办成人教育而忽视正规的学历教育,短期内钱可能是挣到了,长远看,这个学校就有问题了。
  社会有浮躁气氛,保险业也在浮躁状态下,目标是获取利益,别的就欠考虑 了。在这种背景下,我想保险市场在发展当中肯定要经过一个过程。但是行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险到底应该做什么?保障为主,还是以理财为主?从监管机构到商业公司都应该思考。
  《保险家》:2007年,投资型保险市场非常火爆,是一个误区?
  郝演苏:市场上产品多元化没有错,就怕一窝蜂,就怕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购买。市场效应中,关键是如何向消费者讲明白产品。
  
  8 看好中国保险业
  
  《保险家》:保险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前景如何?
  郝演苏:前景没有问题,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财产保险业。财产保险业的风险比较大,因为恶性竞争导致亏损严重,而且是全行业的亏损。
  寿险短期内没有什么风险,未来风险应该也不大。中国人寿上市,最近搞了股权的投资。保险公司会通过投资运作,包括上市等方式,使资产保值增值。寿险更有益于监管,保险承诺的兑现很重要。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若干年后,寿险的兑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从整个市场来看前景好。比如从人身保险市场来看,中国有13亿人,但是现在应该只有10%的人得到了保险保障。中国不是一个汽车大国,但是在财产保险当中,汽车占了70%的业务。中国市场现在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因为全中国的保险业加起来,总资产仅仅比交通银行大一些,交通银行上面还有四大行呢,所以说保险市场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保险家》:给消费者买保险一个忠告,是什么?
  郝演苏:消费者要记住一个理念:保险是保障,买了就是保障,如果抱着发财的心态来买不行,要抱着保障的心态。
  《保险家》:给同行一句话吧。
  郝演苏:保险是应用科学,不是纯理论学科,研究不要华而不实,不要过于学术化,还要看到当前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郝演苏档案: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我国著名保险专家,新华人寿独立董事之一。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多年,在国内外发表专业文章3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工具书60余部,获得各项奖励百余项。
  □主要社会兼职: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咨询教授、中国平安社会监督员等。
其他文献
中国大地保险公司近日推出了“车险全国通赔暨赔案在线查询服务”,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此外,该公司新的增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市场主体竞争的理性回归,服务已经成为今后赢得客户和市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特别是交强险实施以后,产品进一步同质,提升车险服务质量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地保险总裁蒋明说,“大地保险要在年内实现车险全国通赔,目的就是要创新服务,以此来提升
期刊
对于平庸的保险代理人而言,成功不啻是百万大单,而王乐的成功是90%的签单率、90%的转介绍、100%的续存率,还有就是让业内人士都拍案叫绝的零理赔率!对于王乐来说,成功是从事保险让她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人物档案:  王乐,现任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业务总监;2006年信诚全国百团大战直辖业务主管第一名;2006年信诚北分第三届高峰会会长。连续三年荣获全球华人保险大会龙奖,连续六年美国MDRT百万
期刊
1995年,对于在青城内蒙古土生土长的赵刚来说,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毕业,做一个安分守己、按部就班的地方事业单位的员工,平静地接受上级的一切安排,或者择机进入政府机关做一名公务员,是更为现实也更稳妥的选择。  一种无法遏制的创业梦想,让他选择了保险试图尝试一下金融行业。那时,保险对他而言还是完全陌生的行业,如何销售保险这种无形产品,让他充满好奇与新鲜感。最终,他踏入了平安保险,成为第一批加入保险行业
期刊
弄潮儿自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正如我们每天所面临的太阳都是新的,保险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保险业,尤其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着远大的宏图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的保险知识的“脊梁”共同撑起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黄金十年”。我们相信,在中国人寿等行业中坚的引领和带动下,济南保险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不断在加快区域金融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和奇
期刊
他曾在世界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超过25年的历史。他成功地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人寿保险业的专业销售与营销经理人及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精英。他以为实现高产能、高理论、持续增长发挥创造力及独特战略战术,并提供全方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著称。  在中国内地,他是推动成千上万保险代理人及其主管向专业销售顾问转型的创始人之一。在香港AIA,他曾创造了一次培养61位LIMRA之CIAM证书获得者的世界记录,设
期刊
他,曾是一家年营业额4000万元的私企老板,却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选择离开。原因就是感觉自己的聪明已经饱和。  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代理人成为分公司总经理,秘诀只有两个字——听话。  他,不鼓励员工做大单,却鼓励员工做小单,因为他知道机遇只是个偶然,持续不断的开单才是成功的关键。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为海尔纽约人寿在青岛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市场,并创造了2007年开门红首月预收保费100
期刊
无论是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还是作为普通的销售人员,“成交”应该都是终极目的。在销售活动中,成交高于一切。为了达成成交,企业或是销售人员不懈地努力着:将产品做得更好、把营销策划做得更好、提高销售人员的个人素养……这些都是我们平常所关注的,然而,很少有人更深入地想一想:决定成交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客户有时愿意和我们成交,有时又不愿意和我们成交呢?我觉得,这个根源,应该追溯到人的心理层面。我
期刊
十年前,有这样一个整版广告——“十万年薪不是梦”。如果不是这个广告,或许她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会计,而不是旗下拥有一百多人、号称得奖专业户的营业部经理。不仅如此,这位金奖业务员还是两届全国保险之星。  聪明的她,把做售货员时的勤奋融入到开拓主顾中,把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移植到保险售后服务上,如今,她用细心服务在保险行业延续着她特有的勤勉进取。  时过境迁。同样是勤奋豁达的她,虽然干劲十足,在百货公司做着
期刊
这是一个来自法国的大学校长,从事保险教育数十年。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不仅是因为他做过法国的市长助理,而是他驰骋法国保险界30年,任法国保险公司的地区经理,帮助了许多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他就是Institut D Enseignement Superieur Technique Prive学校的校长——Gaston Charton先生。    《保险家》:我是《保险家》杂志首席记者,首先请
期刊
一直以来,产品说明会对寿险业务的发展功不可没,对各经营单位的业绩飚升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给一些缺乏临门一脚技巧的业务人员帮了忙。  可纵观部分营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五大硬伤”却不可忽视。    硬伤一:延时等待  入场券上明明写着下午6点3 0分开始,结果拖到了7点15分,使原本有购买意愿的准客户先入为主地在心中有了逆反心理。若不是讲师的授课技巧纯熟,到会人员的耐心恐怕有限。  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