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扶产业促就业防返贫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目前,东乡县所有农户户均就业两人和有两个以上稳定收入渠道的农户分别达到2.97万户、3.36万户。”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委书记马秀兰说。
  近年来,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紧盯群众增收,探索出一条符合东乡实际、契合群众意愿的产业扶贫路子,有力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最后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东乡县位列其中。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乡县充分释放产业带贫益贫效益,巩固脱贫成果,从而衔接乡村振兴。

巩固脫贫成果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东乡县建立起立体化的防范风险措施,通过建机制、补漏洞、强措施、保成果,监测网络更趋常态立体,从而使措施跟进更加及时有力。
  对于东乡县而言,建立完善动态监测机制,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刚开始,监测主要靠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运转“三本账”,基本依据支撑是收入指标,主体较为单一,内容相对有限;后来,结合“三长制”、“一户一策”、周调度、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督查核查等制度,逐步建立起了“三长”日常监测、“一户一策”直观监测、行业部门专项监测、调度会定期监测、督查组抽查监测的常态立体监测机制。
东乡县引进现代化草莓栽种技术,当地群众在大棚中劳作。

  “层层建立问题台账,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有效预防了工作的死角和盲点,为精准跟进落实帮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东乡县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已脱贫人口“回头看”,人盯人跟进评估分析,及时掌握存在影响收入的问题和隐性风险点。
  “相对而言,收入反弹的空间较大,”马秀兰说,“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产业就业扶持上,对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差异化落实政策措施,这种差异也随着脱贫进程的深入有所变化,产业奖补、贷款扶持等政策的受益面逐步向非建档立卡户倾斜。”
  对就业能力弱、家庭人口多、无劳力等因素导致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的两类重点户,多渠道落实产业就业扶持,多措并举稳定收入。
  对通过产业就业扶贫收入仍不达标的,进行兜底保障,全方位解决隐性致贫返贫风险,最大限度防止致贫返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20年,东乡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25万亩,亩产收益在3500元左右。通过规模种植的引导,该县不仅提升了规模效益,还形成示范效应。
  “在之前试种金银花、藜麦成功的基础上,去年东乡县推广种植金银花和藜麦各一万亩。在那勒寺镇、高山乡、龙泉镇分别建成菌棒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基地、香菇生产基地。”马秀兰说。
  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该县还努力做深产业链。在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的同时,通过上门招商、联合招商等方式,积极引进金银花、藜麦、马铃薯、冷链加工生产线。
  据介绍,该县的金银花产业园项目2020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东华胜藜麦生产加工厂投入运营,达板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甘肃方大百泉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加紧推进……
  “目前基本实现了每个重点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的目标,这有力地配合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马秀兰说。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东乡县规划实施了沿洮河经济带搬迁安置后续产业园项目、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基地项目、果园镇和那勒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牛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例如,沿洮河经济带搬迁安置后续产业园项目有21个项目落地实施,聚集了肉联加工、冷链物流、新材料制造等新兴产业,填补了县内产业发展空白,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
  为充分发挥奖补政策撬动作用,东乡县不断优化奖补政策,分段扩面落实奖补政策。
  截至目前,全县牛羊达标户1.93万户,输转劳务8.7万人,累计落实牛羊奖补资金9700多万元、劳务奖补资金228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13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54亿元。

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以46个县级示范村为重点,东乡县在政策扶持、产业培育、基础配套、环境提升等方面下大力气,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通过县上统筹、乡镇申报的方式,东乡县创新命名了10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分村制定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治理、文化设施建设、农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东乡县产业也经历了由规模效益向品牌效益的转变。
  据了解,该县相继组建了东乡贡羊协会和美食餐饮协会,目的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两个渠道指导推动品牌化发展路线。
  “要把品牌打造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的关键,走精深加工、品牌化发展路子,打响叫亮‘东乡贡羊’、东乡土豆、东乡藜麦等特色品牌。”马秀兰说。
  做强产业,离不开对市场主体的培育。通过培育发展产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工厂)、家庭作坊、农家乐、电商平台等多元经营主体,该县不断丰富产业发展业态。
  截至目前,东乡县共建成运行扶贫车间60个,吸纳就业3100多人;159个贫困村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共381家,带动贫困户6573户、2.96万人;建成覆盖县乡村的电商服务网点,借助京东、淘宝等平台,2020年1—10月份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达4426.5万元。
  在马秀兰看来,提升产业层次、构建大产业发展格局,离不开人才支撑。
  为使更多劳动力成为技术工人、产业工人,该县还依托县内外的培训学校,按照市场化运作、订单化输转的模式,大力实施精准化大培训大就业工程。2020年已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315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386人)。
  2020年,东乡县组织13名干部分别到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跟班培训。“依托省州帮扶以及中石化、方大集团、厦临公司等帮扶资源平台,东乡县正加快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产业工人梯队。”马秀兰说。
其他文献
6月24日,滕州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图/钟家增  “同志们,有钱也不能任性地给骗子花!我们公安机关办案没有安全账户,通过电脑技术合成的逮捕令、通缉令都是骗人的,还有冒充领导借钱、冒充美女骗婚、冒充客服退费等等诈骗手段,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别再上当受骗了!”  这是今年6月在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2020年度综合考核表
近日,在北京市友谊医院通州分院门诊楼前,62岁的郭成良低头认真操弄着手机。10多分钟后,他告诉医院工作人员,“还是填张表吧,都快急出汗了,也弄不明白这个健康码。”  因为病情需要,郭成良每个月都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平时都是孩子陪同,出示健康码的事自己不用操心。而这次,是独自来医院,“扫了一个码,还要扫一个码,根本就搞不明白。”  目前,虽然要求出示健康码的场所,大多可以用填表代替扫码,但面对二维碼无
一、注重原文史料、史部类史料的运用  1、教科书中文字史料的运用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明确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2]史料在历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史教科书编写呈现出越来越重视史料运用的趋势。  统编本教科书集各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
“学力”一词是12世纪中国南宋时期开始使用,意为“深厚的学问”。日本学者青木诚四郎在1950年出版的《新教育与学力低下》是日本第一本冠以“学力”字眼的学术著作,在日本“学力”可作如下界定: (1)儿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教材的结果而掌握的知识、技能、熟练的总和;(2)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1]  特级教师李庾南及其团队对初中生学力的关注和研究始于新世纪之初,在拓展深化“自学·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欠缺,制约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表述了相应的观点。陶老“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论阐释了“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发展的要求,换言之,就是学生要具备能够应对实际生活的生活力”[1]。  生活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
历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传统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是尚未形成一定历史认知的青少年。此时,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要求虽是较高,但对相关课程资源的需求不强烈。然而,相较于授课内容,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更为直观,“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总会产生“乌镇热词”,而这些“热词”,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通过这些年来的“热词”,可以读懂互聯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在践行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挖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聚焦学生“德”的养成,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健康成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下面我以2019全国Ⅱ卷历史第47题为例来谈谈“立德树人”在对接教学实践中的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国家认同”的核心概念。基于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初中学段如何更好运用部编教材使家国情怀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育研究者需关注
一般而言,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书认为,史料实证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既考查学生依据史料构建历史的实证意识,认识史料的不同类型及其价值,多种渠道获取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考查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提升学生整理辨析、理解史料的能力。史料入题,既要考虑试题本身的预设,也要考虑预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