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有多深,不在于他能给多少,而在于他有多少就给多少。
10年,李建国将一段生命牢牢地注入了日立信,从初创时东拼西凑的窘迫,一直到今天的从容大气,日立信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李建国的心血和汗水。
十年的坚持,只源于那份热爱……
“做企业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
“做企业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在一个行业你做到第一,那么这里就是你说了算。”这是李建国常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日立信公司的温、湿度系列仪表在电力行业拥有了70%的市场份额,在这个领域,日立信标准已经确立!
然而,有几个人可以想象到,如今花团锦簇的市场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在1997年之前,国内电力系统的气体检测大部分用的还是国外设备,成本高,服务不到位,许多发电机上甚至都不做这项工作。日立信是国内较早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做的是拓荒牛的角色。李建国始终认为,与其进入一个成型的市场不如自己培育一个市场,这种近似血缘的关系是任何因素都割不断的。
不过,培育市场是需要时间和机遇的。日立信第一年的产值才20万元,前3个月只卖出一台仪表。虽然李建国信心十足,但是资金问题却相当突出,15万元的启动资金很快就用光了,陆续进来的投资人也都不愿坚持,当时的市场前景很不明朗。怎么办?李建国的选择是咬牙挺着,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对于行业的信心让李建国坚守着不退一步。对于这一段岁月,李建国很感谢他的合作伙伴汪献忠教授,两人的默契和相互鼓励是日立信走到今天的关键。幸运的是,转机很快就出现了。在坚持了一年后,市场在新标准的推动下开始成熟,日立信公司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这个市场,到2000年市场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元大关。现在看来,这条当年李建国坚持要走的路算是走对了。
“日立信的成功源于充分的准备”
“有人说,日立信的成功得益于一个好的机遇。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机遇从来只关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日立信的成功源于充分的准备。”李建国告诉我们:“公司在1997年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产品与行业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明确:我们就是做电力气体检测。而在当时,国内的企业还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日立信同样也不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于是我们采用了迂回的策略,那就是先做代理,后做研发”。
李建国提醒我们,“日立信”英文意义中就有关联和联系。当时日立信和国外的公司,像芬兰维萨拉、美国霍尼韦尔等合作,将他们先进的传感器产品拿到国内的电力行业运用,这个尝试获得了成功。虽然当时的市场还没有迅速作出反应,但这种先进产品的卓越性能已经引起相当关注。
1998年是日立信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年份,说是机遇年也毫不过分。当年,国家颁布了一个有关氢冷发电机的氢气标准——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DL/T 651-1998),当时很多发电厂还没有符合这个标准的仪表,一个巨大的市场戏剧性地展现在李建国和日立信面前。想起标准出台前那段艰难的岁月,李建国表示:“如果当时我们也认为这个市场没有成熟,采用常规发展;投入,研发和生产,虽然起步阶段可能更便于操作,市场也较容易开拓,但等到新产品问世后,等待我们的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我们是电力行业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公司”
李建国强调,做企业一定要专注,坚决不搞行业以外的东西。日立信从创立到现在,始终坚持只做气体检测,服务电力(系统),不搞多元化经营。在外人看来,电力行业气体检测仪表的市场很小,全国的电力系统加起来也就那么多发电机,而一个正常发电机检修周期是4年,企业可以操作的层面很有限。可是,李建国看中的就是这一点:“正因为这个市场不大,国外的大公司视之如鸡肋,虽然有产品,但不切合电力行业的实际需求。而国内企业对于未成熟的市场又缺少关注,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日立信的专注和选择很快获得了回报,进入新世纪,日立信一年上一个台阶,直至2003年进驻创业中心,温、湿度系列仪表在电厂的占有率突破70%。可以说,在国内电力行业的气体检测领域,日立信已经做到了NO.1。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将日立信的成功看成是代理模式的成功,事实并非如此。在日立信之后,许多希望借助代理模式走上成功之路的企业大都失败了,这说明只靠代理国外的产品并不能被市场接受。李建国认为,日立信的成功在于不断的创新和专业化,代理仅仅是一块敲门砖,一块踏脚石。
早在创立初期,日立信就已经非常重视相关产品的改造工作。由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而电力行业对于现场改造的安全要求又近乎苛刻,公司一方面开始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另一方面,日立信也开始主动对国外产品进行研究,希望能解决代理产品适应性差的问题。2002年公司完成了除核心技术部分以外的研发工作,开始直接从国外进口传感器,然后由自己生产成品。等到2003年,公司进驻郑州专利孵化转移中心,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一套干燥保护装置,并申请了相关专利,这套装置也成为了芬兰维萨拉公司DMT242露点传感器进入中国市场的标准配备。而象六氟化硫气体固化提纯这样的技术创新在业内更是首创。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值和利润的简单增加,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提升了日立信的专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如今,李建国的愿望就是要把日立信的名字竖起来,让业内人一提到日立信,就知道“这是电力行业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公司”。
“所有做过贡献的人都有权利获得回报”
关于团队建设,李建国也有自己的心得:“我们要号召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但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当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要敢于把收益和成长的喜悦与员工一同分享,分享在日立信不只是概念。”
10年的发展,日立信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和许多公司藏着掖着不同。李建国认为:“公司的每一步战略和成长都应当让员工知根知底,而当公司发展了,员工也应当获得相应的发展。所有做过贡献的人都有权利获得回报。”
除了待遇,李建国非常注重营造公司的团结氛围。在初创时期,李建国与员工们在一个办公室里,关系亲密无间。如今,拥有了个人办公室的李建国仍然愿意与员工保持同事兼朋友的关系,做主婚人、当司仪、逢年过节走家串户,李建国还保持着当年那份投入和热情,日立信的团队精神仍在延续。平常随和是李建国对自己的评价,而采访过程中员工的几次来访和请示也印证了这一点。用制度做事,凭感情待人,这无疑是李建国10年日立信生涯的一个缩影。
从1997年创立到今天,日立信已经迈入了第10个年头,10年大庆转眼即到。李建国指着一幢楼的效果图告诉我们,明年日立信就将搬迁到“双子楼”,成立“日立信科技园”。从他的眼中,那份因热爱而坚持,又因坚持而成功的喜悦令人动容。
记者印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河南人,朴实诚恳;这又是一个另类的河南人,从小就有着一股探索和创造的勇气。1978年的一天,李建国就在家里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捣鼓出了一台电子管电视机。或许正源于此,在勤奋与智慧的选项中,李建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智慧。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赢在智慧和创造的人。
30年后的今天,从办公室的柜子里搬出这台电视机,他仍然异常兴奋。就是这样一个现在看起来是相当简陋的东西,在当时却让几乎全村的人围着观看,可以想象,这对于一个少年的记忆是多么弥足珍贵。
从高中毕业后李建国就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做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将他送到郑州大学深造。学习结束后再次回到原来的单位,一直到1997年和汪教授合作创立日立信电子有限公司,可以说,李建国一辈子都在和电力行业打交道。几段简单的经历看似平常无奇,不过,放着国企一把手的位子不坐却一头扎进深浅未知的创业之路,这个过程决不会像我们今天说说这么简单。可是,当我们问及这段经历时,李建国的描述却格外轻淡。或许,在今天的他看来,任何艰辛都是磨练,所有两难的抉择都是新的机遇。
而当我问到李总有没有想做点别的什么时,他笑着说:“能一辈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成功了,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如果是业余爱好,广泛点也没什么,但做事业嘛,还是专注点好。”
热爱、智慧、专注,创造,这或许就是李建国成功的关键所在吧。
链接日立信
河南省日立信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于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经郑州专利孵化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进驻创业中心。公司致力于引进、开发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仪表,专门用于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测量和生产监督管理。
◇1998年被评定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
◇2001年被ATSI评为“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售后服务满意示范单位”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4年由中电联与日立信联合召开的“发电机氢系统标准与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2006年由日立信和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型氢冷发电机氢控装置在华能玉环电厂投入运行,添补了国内空白,专家鉴定国际领先。
目前公司已有近千家用户,并于2000年和中国四大电机制造厂——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技术协议,被指定为配套厂商,提供氢系统氢气参数测量仪表,其中氢气湿度系列产品日立信是唯一的指定配备商。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科学管理,诚信服务,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在中国电力的气体测量系统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为我国电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