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汇率市场化进程将逐步加快,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增强,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也将加快。而资本项目开放必须要有相应的载体,这就需要同贸易直接衔接,于是在上海成立自由贸易区,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借贷、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来试点人民币的国际化。
9月29日,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提出,从政策定位来看,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创新主要方向被锁定在离岸金融领域,争取成为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充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综合来看,在上海推进自由贸易区试点,对上海区域的银行业是偏正面的,其一是打开银行业跨境业务领域,其二是增加银行业国际中间业务;其三是加快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其四是通过“鲶鱼”效应来加快境内银行业的转型。谈到对银行业的影响,中信建投进一步表示,首先,未来在辖区内,银行业业务空间拓展的同时,竞争将加剧。特别是加剧了中外资银行的同台竞争,自贸区辖内企业在融资上将更加方便,不仅可从中资银行、也可从外资银行、国际资本进行借贷;且存贷基准利率将完全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对中资银行来说,将直面外资银行的竞争,在引入机会的同时也引入了挑战。在谈到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加快对银行业的影响时,上述机构表示,表现在资本流入使银行资产规模增加,高利贷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特别是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外资流入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可能造成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提高,进而对国内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在此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下降,触发行业转型需求。
外界把上海自贸区概念炒翻了天,但处在风暴中心的上海却显得十分平静。几家已经递交了申请的银行都表示,有关自贸区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作了大量市场调研,只等发令枪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黄雪军介绍:“自贸区内的客户很期待的是,在自贸区内融资是不是能够得到像在海外融资一样的价格。香港现在发债和贷款,融资的成本就比大陆要低,自贸区以后的融资成本是否会降低?另外,是否能够自由地在自贸区内发债,发债的手续会不会简便一些?”
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成为很多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的一种障碍,因此目前在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大多是行政中心,而无法起到资金归集和调配的作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和华介绍,通过自贸区来突破瓶颈发展总部经济,将成为上海的一个现实选择。他表示业内的期待是把真正意义上的资金中心搬到国内来,通过自贸区的平台,资金可以境内外互相划拨,向内地渗透更便利。从纯粹的管理型职能,转向资金的管理运用一体化,以前(总部)一般都是设立在香港和新加坡。
而作为银行,对于自贸区内的金融监管政策同样抱有很大期待,比如进一步放开利率管制、取消存贷比指标考核等。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建议:“作为商业金融机构,我希望(自贸区)的管理就是按照巴塞尔协议就好了,剩下的事情银行自己去管好。在自贸区里,利率的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包括存贷比、行政方面的管制办法,向以市场手段和国际通行的管控规则来管理已经走向全球化的金融企业。”
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服务于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议题。更少的管制,更多的自由,当然给银行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将带来更强的竞争对手以及更复杂的风险因素,而如何守住风险底线,将是一种考验。黄雪军表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将来的竞争者更多的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世界一流银行。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实际上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经营风险,比如定价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还有对客户行为模式的分析也带来了挑战。”
编辑:陈彦彤 杜杉
9月29日,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提出,从政策定位来看,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创新主要方向被锁定在离岸金融领域,争取成为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充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综合来看,在上海推进自由贸易区试点,对上海区域的银行业是偏正面的,其一是打开银行业跨境业务领域,其二是增加银行业国际中间业务;其三是加快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其四是通过“鲶鱼”效应来加快境内银行业的转型。谈到对银行业的影响,中信建投进一步表示,首先,未来在辖区内,银行业业务空间拓展的同时,竞争将加剧。特别是加剧了中外资银行的同台竞争,自贸区辖内企业在融资上将更加方便,不仅可从中资银行、也可从外资银行、国际资本进行借贷;且存贷基准利率将完全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对中资银行来说,将直面外资银行的竞争,在引入机会的同时也引入了挑战。在谈到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加快对银行业的影响时,上述机构表示,表现在资本流入使银行资产规模增加,高利贷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特别是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外资流入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可能造成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提高,进而对国内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在此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下降,触发行业转型需求。
外界把上海自贸区概念炒翻了天,但处在风暴中心的上海却显得十分平静。几家已经递交了申请的银行都表示,有关自贸区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作了大量市场调研,只等发令枪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黄雪军介绍:“自贸区内的客户很期待的是,在自贸区内融资是不是能够得到像在海外融资一样的价格。香港现在发债和贷款,融资的成本就比大陆要低,自贸区以后的融资成本是否会降低?另外,是否能够自由地在自贸区内发债,发债的手续会不会简便一些?”
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成为很多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的一种障碍,因此目前在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大多是行政中心,而无法起到资金归集和调配的作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和华介绍,通过自贸区来突破瓶颈发展总部经济,将成为上海的一个现实选择。他表示业内的期待是把真正意义上的资金中心搬到国内来,通过自贸区的平台,资金可以境内外互相划拨,向内地渗透更便利。从纯粹的管理型职能,转向资金的管理运用一体化,以前(总部)一般都是设立在香港和新加坡。
而作为银行,对于自贸区内的金融监管政策同样抱有很大期待,比如进一步放开利率管制、取消存贷比指标考核等。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建议:“作为商业金融机构,我希望(自贸区)的管理就是按照巴塞尔协议就好了,剩下的事情银行自己去管好。在自贸区里,利率的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包括存贷比、行政方面的管制办法,向以市场手段和国际通行的管控规则来管理已经走向全球化的金融企业。”
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服务于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议题。更少的管制,更多的自由,当然给银行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将带来更强的竞争对手以及更复杂的风险因素,而如何守住风险底线,将是一种考验。黄雪军表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将来的竞争者更多的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世界一流银行。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实际上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经营风险,比如定价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还有对客户行为模式的分析也带来了挑战。”
编辑:陈彦彤 杜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