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聋学生良好语感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这种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它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耳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语言发育的迟缓,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感知比普通学生艰难得多,对他们进行语感的培养,促进聋学生敏锐的语言理解感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本人在培养学生语感中做的初步探索。
  
  一、训练学生正确断句的能力,逐步培养语感
  
  聋校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就“正确朗读课文”而言,不仅要求学生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一字一顿地读、不重复词语,而且要求正确停顿、不读破句。适当的停顿是训练学生语感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一些长句,如果停顿不当,就会出现断词破句现象,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训练学生正确断句的:
  1.加强课内引导。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指导中,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断句。有时让学生跟着我朗读,容易出现断句错误的地方进行正误辨析。如“小胖子的目光最后落到了我旁边的那位解放军战士身上。”这句话,正确的停顿是“小胖子的目光/最后落到了/我旁边的那位解放军战士身上”,如果读成“小胖子的目光/最后落到了我/旁边的那位解放军战士/身上”,这样句意就不正确了,无法判断小胖子的目光到底是落到我身上还是落到解放军战士身上。有时我让学生尝试领读,发现断句问题及时纠正。如学生读:“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学生在尝试读这一小段课文时,出现了三处断句不准确,我就指导学生逐一改正,指导学生应该这样读:“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并指导学生对“又”应读重音,突出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有时也让每位学生独立试读,并根据自己的朗读在课本上划断句标志,教师逐一检查,辨析纠正,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指导。
  2.致力课外强化。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光靠课堂内或文本内容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经一段时间尝试后,我们的训练从课内向课外读物延伸,用课外阅读来提升和加强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周自主找一到两篇(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正确地朗读练习,自己认为满意了,随时到我这儿来“过关”,我当面点评、指正,并做好详细记录。
  3.适时竞赛激励。在课内外引导、训练的基础上,我还在期中、期末以学科单项检测的形式进行朗读竞赛。我事先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然后抽签让学生朗读,做好当面点评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学期语文学科综合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这样,不但使平时的训练有评价的落实,使训练更显扎实性、有效性,同时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几个学期尝试下来,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明显加强。
  
  二、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如果学生能按正确停顿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一字一顿地读、不重复词语”,却面无表情、平铺直叙地朗读,是否就能正确理解课文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要使聋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还必须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读”出来。
  1.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课文内容想象出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使学生理解一定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出的意思和描绘的环境,要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情节形象,就要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对应的画面,这样,朗读时就会自然流露表情,这样的朗读才会有效,语感才会增强。例如在读“他头上裹着白毛巾,身上披着老羊皮袄,腰里别着烟袋,黑红色的脸膛配上银白色的胡子,活像童话里的老仙翁。”这段话时,学生边读边要在头脑中出现如文描写的一位“老仙翁”的形象,这样聋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才是到位的、有效的。
  2.指导学生边读边用手势、动作、表情等把课文情节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句子意思,边读边用手势、动作、表情等把课文情节表现出来。如《今天我喂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正扫着,不小心踩上一块鸡粪。心想,真倒霉!多脏啊!可是我马上又想,不对!劳动不应该怕脏。我就继续打扫。”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系列手势、动作及表情把此时文中小主人翁的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分角色演示朗读课文,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由几人或多人的对话构成,这时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示朗读。例如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我家还缺啥》一文中第二段是一家四口议论“我家还缺啥?”,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配以动作演示课文中的情节,体会妈妈、我和弟弟各自的需求及原因,突出体会爸爸说的“等你们要买的都买齐了,那时咱家还缺啥?”,让学生最终体会“那时我家缺的是知识和养鱼专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最需要的。”
  
  三、训练学生流畅地朗读课文,自然流露语感
  
  聋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口语朗读的难度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对聋学生朗读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一般说,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语音(口语)正确,分清句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讲读课文时则要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各个情节和人物的个性特点等,进一步理解课文;而在全文讲解之后的朗读,不但要读得有表情,而且要读得流畅,体现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和对语句的熟练程度。此时的朗读可以借助前面所述的任何辅助手段,也可以全凭学生的表情、语速体现,自然流露语感,进而内化积累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提高,最终提高聋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对聋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多些耐心和细心,多些引导和激励,多些训练和培养,即便是有语言障碍的学生,他们的语感也会与日俱增,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激励和促进作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勤学。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工作,能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心理素质教育评价虽然只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一方面,但它起到的是基础性作用。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将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
个性是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稳定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独特的一种心理特征。个性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对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富有个性的人往往是最有创造潜能的人。小学阶段是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因此,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任和激励学生,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绳,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上,还是从行为品质上,都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爱岗敬业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一些技能,更是教师和学生展示生命价值的场所,能使语文教学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令教学展示其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一、让学生想说、敢说,勇于求异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