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83-02
【摘要】为了配合新的实验课程模式,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长沙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即将对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了独立的融合性实验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旨在拓展学生实验能力、创新力和思维开拓能力,培养具有较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了配合新的实验课程模式,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优化实验项目
从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内涵提升的要求出发,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和变构,改变传统的以依附和验证理论为主的机械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免疫学三门实验课的交叉融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以培养学生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运行的良性互动新格局,充分彰显实验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教学层次:
1 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群:是反映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技能的经典实验。其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的特点,教师示范、学生作规范化操作训练。
2 综合性实验课群: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内容和知识点遵循立体交叉、逐步递进原则,使学生在对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学科相关实验知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向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技术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实验递进。综合性实验中既有病原微生物的鉴别,又有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实验中主要学习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范围,使同学们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类项目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层次、多方向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实现微生物学、人體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学科的紧密结合,强调知识的交叉、融合。
3 设计拓展性实验课群: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自主设计实验及科研兴趣小组活动等,如壳寡糖对脐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实验,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方向进行基础研究。这一层次的实验以学生自学、自主设计为主,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和评价。通过拓展性实验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二、构建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要求,在适当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实验相关模块,提升实验设备规模和层次,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指导思想就是建构“大实验”体系,而立足于“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升才长沙医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实验室开放的质量,相继建立了《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保证开放的效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的资源为医学类、全院生物类相关实验教学所共享;为全校大学生的医学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其它生物类公选课的相关实验教学及课外活动所共享;部分教学、科研两用的仪器设备可以为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同时,为相关医疗单位开放。在保证完成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分实验室、分时段进行开放。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重,主要在周六、周日和晚上开放。
三、制定实验教材选用原则及实施办法,鼓励编写实验教材和讲义
实验教材建设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为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配制实验试剂、规范实验操作、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及书写实验报告等提供规范的文字依据。为抓好实验教材建设,学院制定了完整的教材建设计划,积极鼓励和提倡实验指导教师编写实验讲义和教材,并在出版经费和工作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实验项目的调整和更新,督促和协调实验教师不断完善实验教材的内容。目前我室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医学免疫学双语实验指导》、《医学微生物学双语实验指导》及《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此外由基础系组织和资助拟按照基础-综合-设计创新三大模块编写新的实验教材等。
四、努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考核评定手段
1 坚持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统一。医学实验教学的许多传统教学方法,如微生物标本观察、经典免疫学实验仍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实验室在应用这些传统方法时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产生及与现代方法的联系,同时又不断改进实验技术,引入新的先进手段,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系统、构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由二维平面图像向三维立体动画方向转变,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实验室把课外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课余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自行实验,必要时可由老师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实验能力。
2 不断探讨科学和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评定方法。多年来,本实验室不断地探讨科学性、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办法,积极修订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实行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严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成绩,建立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体系,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同时,实验室还积极推动考试方法的改革,部分实验课程改变了期末笔试的方式,如微生物学实验课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综合权衡给分,全方位的提升了医学教学内涵和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配合新的实验课程模式,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长沙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即将对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了独立的融合性实验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旨在拓展学生实验能力、创新力和思维开拓能力,培养具有较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了配合新的实验课程模式,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优化实验项目
从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内涵提升的要求出发,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和变构,改变传统的以依附和验证理论为主的机械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免疫学三门实验课的交叉融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以培养学生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运行的良性互动新格局,充分彰显实验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教学层次:
1 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群:是反映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技能的经典实验。其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的特点,教师示范、学生作规范化操作训练。
2 综合性实验课群: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内容和知识点遵循立体交叉、逐步递进原则,使学生在对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学科相关实验知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向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技术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实验递进。综合性实验中既有病原微生物的鉴别,又有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实验中主要学习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范围,使同学们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类项目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层次、多方向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实现微生物学、人體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学科的紧密结合,强调知识的交叉、融合。
3 设计拓展性实验课群: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自主设计实验及科研兴趣小组活动等,如壳寡糖对脐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实验,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方向进行基础研究。这一层次的实验以学生自学、自主设计为主,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和评价。通过拓展性实验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二、构建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要求,在适当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实验相关模块,提升实验设备规模和层次,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指导思想就是建构“大实验”体系,而立足于“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升才长沙医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实验室开放的质量,相继建立了《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保证开放的效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的资源为医学类、全院生物类相关实验教学所共享;为全校大学生的医学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其它生物类公选课的相关实验教学及课外活动所共享;部分教学、科研两用的仪器设备可以为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同时,为相关医疗单位开放。在保证完成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分实验室、分时段进行开放。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重,主要在周六、周日和晚上开放。
三、制定实验教材选用原则及实施办法,鼓励编写实验教材和讲义
实验教材建设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为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配制实验试剂、规范实验操作、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及书写实验报告等提供规范的文字依据。为抓好实验教材建设,学院制定了完整的教材建设计划,积极鼓励和提倡实验指导教师编写实验讲义和教材,并在出版经费和工作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实验项目的调整和更新,督促和协调实验教师不断完善实验教材的内容。目前我室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医学免疫学双语实验指导》、《医学微生物学双语实验指导》及《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此外由基础系组织和资助拟按照基础-综合-设计创新三大模块编写新的实验教材等。
四、努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考核评定手段
1 坚持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统一。医学实验教学的许多传统教学方法,如微生物标本观察、经典免疫学实验仍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实验室在应用这些传统方法时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产生及与现代方法的联系,同时又不断改进实验技术,引入新的先进手段,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系统、构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由二维平面图像向三维立体动画方向转变,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实验室把课外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课余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自行实验,必要时可由老师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实验能力。
2 不断探讨科学和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评定方法。多年来,本实验室不断地探讨科学性、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办法,积极修订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实行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严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成绩,建立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体系,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同时,实验室还积极推动考试方法的改革,部分实验课程改变了期末笔试的方式,如微生物学实验课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综合权衡给分,全方位的提升了医学教学内涵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