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首要位置。德育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信息时代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辨别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道德意识。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新课改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应用技术十分必要,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更为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核心素养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创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时代小学德育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阶段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十分必要。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地位。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德育素质、社会责任等九大素养。因此,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是每个德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质培养的集中体现。
二、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1.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将德育巧妙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间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行为习惯做起。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号对应的计算机机号入座;上课过程中要熟悉计算机使用规程,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位;课堂结束要按正常顺序关机。如此,教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学中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小学教师应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任务已不限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在“文字输入比赛”的课堂教学中,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或做过的好事记录下来并输入到电脑中。有学生在电脑中输入:我昨天晚上帮妈妈收拾了碗筷。还有学生输入:上个星期天我捡到10元钱,把它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在自由键盘输入时,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在回忆自己做的好事时,也从内心萌发一种自豪感。由此看来,在信息技术课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接受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3.有效利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而他们兴趣的源头并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对电脑游戏的痴迷。由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入适宜的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很多学生热衷于“反恐精英”游戏,但这种场面血腥的游戏不应让小学生过早接触。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了关于此游戏的讨论活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游戏场面刺激,有的认为缺乏趣味性。最后通过笔者的正确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血腥暴力的游戏是电脑虚拟的,既残忍又无法从中受到教育,更没有带来愉悦感。
4.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课堂上拓宽德育工作渠道。网络时代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儿童网站、健康的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世界中。此外,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识别虚假网络信息,慎交网友,更不能随意约见网友;向学生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导学生不要浏览网上的不良信息,养成健康的网络交流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教师还可依托学校网站,设立“校园论坛”“法制天地”等网站专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改革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拓宽德育工作面,为学校德育增添新活力。
综上所述,德育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将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英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J].基础教育,2015(5):114.
[2]蔡青.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3(7):15-16.
作者简介:陈凡(1979— ),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应用技术十分必要,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更为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核心素养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创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时代小学德育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阶段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十分必要。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地位。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德育素质、社会责任等九大素养。因此,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是每个德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质培养的集中体现。
二、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1.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将德育巧妙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间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行为习惯做起。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号对应的计算机机号入座;上课过程中要熟悉计算机使用规程,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位;课堂结束要按正常顺序关机。如此,教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学中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小学教师应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任务已不限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在“文字输入比赛”的课堂教学中,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或做过的好事记录下来并输入到电脑中。有学生在电脑中输入:我昨天晚上帮妈妈收拾了碗筷。还有学生输入:上个星期天我捡到10元钱,把它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在自由键盘输入时,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在回忆自己做的好事时,也从内心萌发一种自豪感。由此看来,在信息技术课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接受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3.有效利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而他们兴趣的源头并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对电脑游戏的痴迷。由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入适宜的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很多学生热衷于“反恐精英”游戏,但这种场面血腥的游戏不应让小学生过早接触。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了关于此游戏的讨论活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游戏场面刺激,有的认为缺乏趣味性。最后通过笔者的正确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血腥暴力的游戏是电脑虚拟的,既残忍又无法从中受到教育,更没有带来愉悦感。
4.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课堂上拓宽德育工作渠道。网络时代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儿童网站、健康的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世界中。此外,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识别虚假网络信息,慎交网友,更不能随意约见网友;向学生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导学生不要浏览网上的不良信息,养成健康的网络交流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教师还可依托学校网站,设立“校园论坛”“法制天地”等网站专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改革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拓宽德育工作面,为学校德育增添新活力。
综上所述,德育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将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英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J].基础教育,2015(5):114.
[2]蔡青.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3(7):15-16.
作者简介:陈凡(1979— ),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