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农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农村学生实践少、见识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谈一点见解。
关键词: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 语文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教的是阅读与写作。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在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农村学生阅读实践少,见识少,大大制约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制约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推广实施,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提前阅读,加大阅读量。从一年级就开始有阅读的要求,三年级阅读测试中就有两篇较长的文章。对写作,形式更是灵活多样。鲁迅是一位大文豪,曾有人问他写作的秘诀,他就指出他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读得多罢了。可见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视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首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延伸。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内的阅读也是有限的,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只是走过堂式的被动阅读,阅读具有更多的目的性,即为学阅读而阅读。教师在课内阅读中更多的是传授阅读方法。这种习得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在课外无限的阅读中加以运用、实践,方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除了阅读方法外,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巩固在课内学过的字词,也能获得更多的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在遇到新词时,通过上下文或查阅资料获得新词意思,也能提高解词的能力。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见识,农村学生由于生长的环境相对封闭,见识少,从课外书上可见到自己不曾见识的事物,在写作时,不至于因为无知而无话可说:比如《我家的小档案》,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是不知小档案为何物,更别说《我家的小档案》了。
第三,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了解很多不知的事物,还可以学得新的句型与写作章法,这句法与章法积累多了,在自己写作时就能加以变通与运用,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5-6年级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比重,而农村学生几乎很少阅读,原因有客观的如办学条件差,社会家庭等因素,也有主观的,如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缺乏兴趣等。总的概括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读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有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却因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2.阅读环境不完善。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更少,而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买书少。学校也没有开设课外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针对农村的这种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
一、创设阅读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学校要完善。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查索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学习知识的好场所。
2.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增长见识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经常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误导学生。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泛。除陪孩子购书外,家长还应多陪孩子一起读书,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伟人、科学家及身边成功人士是如何读书的,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课外读书兴趣。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他一生学习了几种语言,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
2.好书引读。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可选择一些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阅读,还可选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读物让学生读,学生读来倍感亲切就会去读。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佳句,举行朗读比赛,摘抄本展评,讲故事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交流读书体验,教师要即使给学生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读书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少的内容。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培养天天阅读的习惯,这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适合的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所读之书一旦选定就要读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读书要一本一本地读,切忌粗枝大叶,而且每天的阅读量要适合自己,开始可以少读些,慢慢地就可增加阅读量。其次是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书上的好词佳句,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边读边用笔圈一圈、划一划,有感触时,也可以写一写。最后是作笔记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曾有人这样指出:不同之书,应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简。读书方法有多种:粗读、略读、精读、品读等。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名人名言可品读,对一些报纸,信息资料可略读。小学生读书一般的程序是:先领略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接着到各部分,理解词句,再到整体,领悟作者的写作思想与写作技巧。这些方法教师主要在课内阅读中加以培养。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时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给孩子同样多的乐趣,将给孩子一个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崔恋. 《小学语文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石忠仁. 《教育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
关键词: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 语文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教的是阅读与写作。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在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农村学生阅读实践少,见识少,大大制约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制约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推广实施,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提前阅读,加大阅读量。从一年级就开始有阅读的要求,三年级阅读测试中就有两篇较长的文章。对写作,形式更是灵活多样。鲁迅是一位大文豪,曾有人问他写作的秘诀,他就指出他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读得多罢了。可见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视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首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延伸。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内的阅读也是有限的,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只是走过堂式的被动阅读,阅读具有更多的目的性,即为学阅读而阅读。教师在课内阅读中更多的是传授阅读方法。这种习得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在课外无限的阅读中加以运用、实践,方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除了阅读方法外,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巩固在课内学过的字词,也能获得更多的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在遇到新词时,通过上下文或查阅资料获得新词意思,也能提高解词的能力。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见识,农村学生由于生长的环境相对封闭,见识少,从课外书上可见到自己不曾见识的事物,在写作时,不至于因为无知而无话可说:比如《我家的小档案》,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是不知小档案为何物,更别说《我家的小档案》了。
第三,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了解很多不知的事物,还可以学得新的句型与写作章法,这句法与章法积累多了,在自己写作时就能加以变通与运用,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5-6年级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比重,而农村学生几乎很少阅读,原因有客观的如办学条件差,社会家庭等因素,也有主观的,如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缺乏兴趣等。总的概括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读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有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却因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2.阅读环境不完善。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更少,而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买书少。学校也没有开设课外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针对农村的这种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
一、创设阅读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学校要完善。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查索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学习知识的好场所。
2.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增长见识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经常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误导学生。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泛。除陪孩子购书外,家长还应多陪孩子一起读书,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伟人、科学家及身边成功人士是如何读书的,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课外读书兴趣。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他一生学习了几种语言,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
2.好书引读。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可选择一些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阅读,还可选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读物让学生读,学生读来倍感亲切就会去读。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佳句,举行朗读比赛,摘抄本展评,讲故事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交流读书体验,教师要即使给学生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读书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少的内容。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培养天天阅读的习惯,这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适合的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所读之书一旦选定就要读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读书要一本一本地读,切忌粗枝大叶,而且每天的阅读量要适合自己,开始可以少读些,慢慢地就可增加阅读量。其次是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书上的好词佳句,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边读边用笔圈一圈、划一划,有感触时,也可以写一写。最后是作笔记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曾有人这样指出:不同之书,应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简。读书方法有多种:粗读、略读、精读、品读等。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名人名言可品读,对一些报纸,信息资料可略读。小学生读书一般的程序是:先领略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接着到各部分,理解词句,再到整体,领悟作者的写作思想与写作技巧。这些方法教师主要在课内阅读中加以培养。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时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给孩子同样多的乐趣,将给孩子一个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崔恋. 《小学语文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石忠仁. 《教育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