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的建造史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叔没有读过书,进学堂是一场奢侈的精神盛宴。叔叔后天的放浪形骸,多半与他的出身有关。政治风浪如潮涌来时,做地主子女的叔叔,忍辱偷生成了第一要务。他和家人一起落泊到银屏山的小庙里。不出半年,祖父伤口感染化脓,不治身亡。而此前不久,祖母也因病溘然长逝。叔叔跟读书缘分尽失。
  多年后谈及此事,叔叔依然哽哽咽咽。
  虽如此,叔叔心中依然有梦,他骨子里有很多不甘的东西,像蠕虫一样爬得他难受。8岁那年,叔叔灵光闪现,舞动一把小镰刀,砍几根斑竹,钻几个小孔,削几根竹签,用柴火熏一下竹节,使劲把竹节扳弯,很快就做成了一把玩具型小椅子。10岁那年,叔叔偷偷拿我父亲的木工工具躲进柴屋一角,做木凳,做板板车,做犁地用的轻型枷担,做装死人的小木匣子。
  叔叔自负有一点小聪明,以为小小的自己出类拔萃。
  几年后,小庙破败,父亲决定带叔叔在庙侧100多米的地方,搭建三间简易茅房,脱胎换骨过日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叔叔使出浑身解数,扛树、砍竹、凿孔、打桩、搭架、盖草、夹壁,最后敷泥。这白手起家的初始,如同一张阔大无比的素笺,容得下一个人太多的构想,太多的涂画,太多的激情与身体力行。叔叔建造方面的天赋,被蒙求遮风挡雨的本能渴望诱导出来,像新生的笋尖一日日拱破挤压的乱石,那份艰辛与躁动,不安与欢悦,外人可想而知。
  叔叔后来去帮人放牛,在别人家里开了眼界。主人请了一位桶匠,每天要打好多水桶,逢场挑到集市上去卖,要卖好多的钱。眼看着主人的、匠人的腰包先后鼓了起来,叔叔似乎看懂了一些生财门道。尤其那匠人,整天活动在敞坝里,唏哩哗啦,心无旁鹜地锯树、剥皮、劈为桶料,再用靠钻打孔、上销钉、纡桶把、箍桶篾、圆桶,实在让人羡慕。叔叔饭后,总在匠人屁股后面绕,悄悄琢磨。匠人见一个邋遢小子眼睛滴溜溜转,取笑他:想学手艺嗦,交点投师钱嘛。叔叔一听,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连喊三声师傅,说钱没得,先拜师傅,有钱了再孝敬师傅。匠人见叔叔心诚,勉强答应了收他为徒。从此,叔叔跟随匠人去打桶了,一日三餐混饭吃。
  那一年叔叔15岁。跟师傅没学多久,叔叔很快掌握了技巧,桶打得又光溜又耐看。他试翅欲飞,想自立门户了。师傅很不高兴,说你哪个脚指拇儿动我都晓得,要分伙不要在我周围臊,抢我的饭碗,你给老子滚得远远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能力有限,叔叔滚不到哪里去,就在附近的村子里臭他的师傅。他无意抢师傅的饭碗,但停了手自己就没饭碗了。为此,师傅讨厌他,骂他没出息,谤他的手艺,明里暗里挤兑他。
  出师不利,叔叔说那时节他唯有抗争。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叔叔已经不满足于做桶匠了。他无师自通地做起了石匠、土匠、木匠、瓦匠、泥水匠,似乎一通百通,触类旁通。叔叔已经可以到处找饭吃。某天,他和父亲合计着,把我们家的高粱杆夹壁茅房改建为泥墙瓦屋,堂屋共享,靠墙两边共壁。兄弟俩一人半头,从此分家各立门户。我们半头呢,父亲和叔叔架起墙板,自己当筑墙师。除了挖墙泥,平地基,夯石脚,挑墙泥请人外,大半的活都是他们弟兄俩做。那时生活困难,请人吃不起白米饭,付不起工钱,修几间土屋不容易。叔叔那头呢,他谁也不请,独自把活包干。他还是一个单身汉,个人说了算。
  叔叔心中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他得一样一样地来完成。这个计划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空间约束,所以叔叔对自己即将实施的建造活动充满了神秘感,漾溢着生机和活力。
  叔叔先是对周边的泥土作一些辨认,看哪些泥适宜筑墙和做更好的瓦。叔叔最终选定了屋侧边一个草甸上的高坎泥。当叔叔把草盖揭开,草香中露出鲜鲜的黄泥来,细软而有粘性,叔叔窃喜。在屋侧边的平坝上,叔叔先准备场地,他用竹木搭架撑起一个草棚,以备雨天急用,平时置放风干的瓦坯。叔叔弄来瓦桶、瓦刀、刮刀、割绳,一切准备停当。然后挖出黄泥,挑到坝子里,放地面上加“佐料”、加适量水,开始炼瓦泥。他把自己当牲口使,光脚板跳进瓦泥里使劲“炼”。这是叔叔的创意。瓦泥要炼到稀软粘稠有亮度方可用。
  瓦泥炼成了,叔叔会坐在矮板凳上,用瓦刀叼起瓦泥轻轻敷到瓦桶上,用刮刀绕可旋动的瓦桶匀称刮几遍,拿捏到位,瓦面光滑了,再用割绳切割好桶沿、瓦坯,置平地上,瓦桶一松轻轻抽出,四块瓦坯便立在地上等待阴干,或等阳光来收割它。几个月下来,叔叔做了大量的瓦坯,草棚下堆得沉实了,叔叔又谋划着挖窑烧瓦。
  窑址也选在屋侧边的泡沙石坎上。挖窑不仅要锄头、铁锹,还要动用钢钎、大锤和木斗车。木斗车是叔叔发明的,用楠竹头段熏烤纡弯做车轮,胎内用数根楠竹签连接在轴芯上,轴芯是他野外捡来的废品。用松木做斗、山茶棒做斗柄。可载重二、三百公斤。拿出愚公移山的战斗精神,叔叔没日没夜地开挖、搬运,一个装几千上万瓦坯的小窑子就在石坎上形成了。找了一个多月的柴,堆得像小山了。进入秋天,叔叔开始装窑。按照他心中的构想,瓦坯沿炉桥一层一层地堆叠起来,错层式结构,可让柴火烧透,也便于烟雾出行。烧窑讲究技术,烧到什么时候转色,杀青,焌水,封窑,叔叔在外面亲见过,也才敢这么大胆地尝试。第一窑没有烧好,现了黄白花纹,多烧几窑就炉火纯青了。
  瓦准备好了,叔叔开始拆草房,平整屋基。件件繁重又琐碎的活,叔叔苦中有乐,干得热火朝天。叔叔一个人挖土,运土,夹墙板,上墙筋,磕墙,在山沟里破了记录,做得惊心动魄,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常常引来一拨拨路人围观。一些人喝彩,一些人嗤之以鼻,一些人甚觉好笑。此举有哗众取宠之嫌,引来不少非议。而叔叔,好似找回了久远的自尊,弥补了过去太多太多的缺憾。然苦于底子太薄,难以形成大气候。乡村里,做个特立独行的人是需要勇气的。何况一直以来,父亲和叔叔都因出身问题不被人待见。或许,叔叔想通过个人的建造显示人力的强大,显示一个落泊之人在天地间的根基与造化吧。
  他是那么胆大妄为,活在自我营造的氛围里,与外界无关无涉。为此,父亲常常为叔叔捏虚汗,他知道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经过近二年的折腾,流汗成溪,三间正屋两间耳房初具规模,和我们那半头对称起来,叔叔总算把自己的物质外壳强固一些了。恍若可以娶妻、生子了。然叔叔还想把外围也包装起来,貌似一个小小的庭院。他开始着手建围墙,自制火砖修朝门。就在叔叔修完院墙、建好朝门、美化环境的时候,麻烦事情来了。
  叔叔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到河边、山边、村舍边捡那些废弃了的碎瓷片,一背一背地背回家。正午的阳光下,叔叔坐在院墙边,用小鎯头细心地把它们敲打成小方块、小圆块,再诗意般地嵌进尚未干透的院墙里。依叔叔心中的构想,院墙上已经饰绘出一半多、且非常好看的图画。画中有花鸟草虫,有人物、动物。最要命的是中间那个大大的“福”字,也不知叔叔哪根经发了岔,哪里学来的这个“福”?他竟然联想到了“福”的现世景象,忍不住把它放大在墙面上。当工序完成大半的时候,一天,突然来了几个像模像样的人,他们歪着脖子斜着眼看了一会儿,阴森森地说:“享福?哼!这地主子女!要变天啦?要复辟啦?走!叫他跟我们走一趟!”叔叔闻风而逃。他们找到我田坎边铲草的父亲。父亲说:“你们认错人了。”“什么认错人了?你弟跑了,就找你!今天你不把他交出来,就让你去顶!”父亲跌跌撞撞跑回来,气恼地举起锄头在院墙上乱挖一阵,把那个“福”抠得稀巴烂!之后从一个草垛里把叔叔揪出来,扇了他两耳光,把他交出去。叔叔被带到处置点,“背”了一天的书,深刻检讨了自己享乐腐化的思想,把那个“福”字从心中彻彻底底挖出去,才蔫呆呆地回来。
  那一年我10岁,那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再次让我惊悚。而叔叔,虽说不曾意料,但前面有过几次被批斗、被劳教、被强制剥夺话语权的经验,反倒让他老油条似的经得起煎熬了。
  回家后,剔除尽那个“福”字的残迹,再嵌上其他图案,院墙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看上去没有伤痕。院墙外边,父亲和叔叔为我们栽了三棵李树、一棵无花果。朝门迎面,两根野生的铁角桐树旁,叔叔还为我们栽了两棵壮硕的葡萄。不几年,这些果木长势葳蕤,成为我们家唯一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叔叔找了一个比自己小18岁的病弱丫头,因家庭背景耽误得太久的婚姻得以解决。
  叔叔在家乡的几条溪谷、几道山梁间溜达久了,有些厌倦,他开始思谋着向外面的世界探寻。他背着家伙,从赤水河边溯流而上,独自闯荡去了云贵高原。走出家门,叔叔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他的手艺在那些规模庞大的建筑面前是多么的蹩脚、不靠谱。他只能做些乡户的活。试着去工地上问问,门儿都没有。终于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再难有深造的机会,叔叔甚是苦闷。他做的那些手艺,工钱不多,往往大年三十了还结不了账。在外面混,人家要欺生,你会觉得很孤立,却又无可奈何。偶有一两次出彩,比方为某学校做旗杆立旗杆、为某民居设计飞檐翘角之类,不过是烟花耀眼一时而已。
  叶落总要归根,叔叔又飘荡回来。几年时间里,队里的田土已经下放了。由于叔叔缺位,边缘化了,他分到的土地都是离山吊远的边边角角,是人家撂荒了丢出来的。找谁主持公道,再分配呢?事不过当时,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大半生的时光里,叔叔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不知不觉间耗尽了热情。曾想大干一番、纵横驰骋于千里疆场的建造梦成了泡影。暮年的叔叔,絮絮叨叨,靠着过去那段意气风发的记忆过日子。回望从前,年轻时犯的那些错,遭的那些罪,暗夜里复又显影,叔叔很是折磨,进而辗转难眠。当我们那半头房屋空落、父亲骤然离世,叔叔内心建构的那个生存世界显然被颠覆了。那无法言说的伤痛与破碎感,让叔叔心理严重失衡。看不到自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兄长,叔叔像孩子一样,时不时又噾噾地哭。叔叔扛着病体,夜夜为我们守老屋,延缓老屋的寿数。睡在摇摇晃晃的竹楼里,听野外寒风悲咽、蛐蛐们整夜整夜的哀鸣,叔叔依稀还能感受到一丝丝亲情的慰籍。老屋这儿垮沙,那儿漏水,越来越残破衰败,叔叔难安、难忍,便给我弟说:“老七,啥时候回来添点瓦、撑几根柱子嘛……”明知道这些话枉然,但作为老屋的缔造者,他依然要不厌其烦地说。
  以为叔叔会就此消停下来,坐待油尽灯灭了。谁知,叔叔心中又冒出了一个怪异的念头,让他昏沉的残生回光返照,让周边的生灵都惊诧一回。
  “文革”期间,银屏山上的小庙没有因为小而幸免于难,庙宇摧毁,菩萨们被打得身首异处,弃于荒坡野地了。叔叔要在银屏山小庙的废墟上搭建一个凉棚,类似于影视中观音大士随意点化的一个去处,把七零八落的泥塑、石雕找回来,还菩萨们一个安身之所。
  人力、财力都不够的叔叔,只得将开花结果的愿望缩回到根部。
  叔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望我能为他化点缘。因为木料山上有,水泥、沙、石子和瓦还得找地方买。无奈我拉不下这张脸,只得从包里掏300百元赞助。为此,叔叔也高兴。他积极行动起来,大事化小,小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两个多月后,那个凉棚搭起来了。
  接下来要做的,一是找回过去那块庙碑,碑上刻有当初建庙的因由及举事人功德等。还要找到那些残肢断臂掉了头的菩萨像,它们已散落在茅坑、树林中了。事隔多年,那些菩萨苍苔满布、泥痕一身,早被萋萋荒草覆盖、被树根竹根裹紧了。而叔叔,为了找到衪们不舍晨昏,不怕蛇虫草莽。他呕心沥血、透支体能,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件事,总算在一个夕照绚烂的黄昏,把残碑立在了路口,把最后一尊菩萨背进了几平米的凉棚里。
  不几日,叔叔来凉棚里洒扫,发现已有人前来供过香、果了。
  看着被自己拼接、擦洗、搬运至此的十余尊菩萨,端严入座,而今受人香火,叔叔泪水潸然,进而心满意足……毕竟,这样的凉棚里,阳光可以照拂,明月可以喧哗,清风可以拂荡,群山可以护卫了。这是一个落尽繁华、高于尘壤之上的清明境界,叔叔可以把不安分的灵魂一并安放进去,陪同过往的烟云、忘佚已久的先灵,静息下来。
  叔叔似乎圆了梦,那晚睡得很安稳。半年后,叔叔在一个夜晚深睡不醒了。他着意留给我们的,除了他那半头千疮百孔的土屋,便是庙址上那个沧桑的凉棚了。
其他文献
一  翻读旧稿,发现自己曾在一篇小文中讲过:“成都有三位女的历史名人,一是薛涛,还有花蕊夫人和卓文君。”薛涛和卓文君均已有过专门的文章谈及,唯独这位花蕊夫人,我迟迟没有动笔。  这是一位像谜一样的人物。  相关资料表明,在成都被称作花蕊夫人的:一为前蜀主王建的淑妃,一为后蜀主孟昶的慧妃。正因为有两位花蕊夫人,就像真假美猴王,那么我该写谁呢?  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姓,成都人,有“花不足以拟其色,蕊
摘 要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发展阶段,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解读三个不同时段教育政策中对劳动教育的要求,管窥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育人重点。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心发生变化,《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理念,明确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在明晰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心的基础上,以新型农业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职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描述,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性指标分析了我国2004-2016年中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6年我国中职教育资源的空間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区域差距在逐渐缩小;中职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而教育投入的区域差异较高,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教育资源总体差异较高的主要原因。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优化教育规模和投入结构。  关
我的老台北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坐标,它就在那儿——有三轮车行经一人高的邮筒和红漆铁框玻璃电话亭的那个年代是其中之一。  三轮车到1960年9月才逐渐消失在台北街头。三轮车夫报缴了车,可以领三千块钱现金。最早一批车的解体仪式公开盛大,一百辆三轮车堆挤在中山堂前的广场上,居然也有一种壮大的声势。  接着,你听到不知何处一声令下,公开拆毁。外县市拆三轮车的工作似乎推宕得很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透露着
摘 要 以我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高职人才培养3年以上、来自14个行业的88家企业的286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年报》为分析样本,全面梳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成效和困境。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多是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赠送教学设备、教师到企业实习等中层次的项目式合作;企业反映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困
梅·萨藤是有国际声誉的日记体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她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来说也是非常独特的。在她前半生的教学、写作生涯结出累累硕果,有几十本书出版并频频畅销的时候,她选择了独自隐居,选择了从喧嚣中抽身而退,从浮躁的都市返回朴素的田园。她面海而居,从事园艺、写作、沉思,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在四季的轮回中体悟孤独与人性的关联。  正如弗罗斯特在《未走的路》中所言:“林中有两条分
创作谈  阿微木依萝,彝族,1982年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现居四川西昌市。初中肄业。自由撰稿人。写小说和散文。文字见《钟山》《花城》《散文》等刊。出版小说集两部。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民族文学》2016年度散文奖等。  回到深山三个半月,我写了三篇散文和三个中篇小说一个短篇小说,共十万字出头,其中就有中篇小说《蚁人》和短篇小说《深渊》。这几乎是我在东莞一年的创作量。  写小
摘 要 关于是否应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以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中86个国家199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经济、教育和人口等对职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与其职普比呈现倒U型关系,一个国家的第二产业比重和高中毛入学率均对其职普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个国家初中在校生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高其职普比越低,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所得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摘 要 产教融合思想对高职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在教学育人中深化产教融合受到广泛关注。课程研究团队借助校方全资的产教融合企业以及酒店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运营商,开展了三方合作的产教融合项目。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酒店市场营销》为例,对该课程进行部分班级试点改革对比研究和实证分析。实践结果显示,产教融合项目课程有助于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教学满意度的提高,但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提升效果不
摘 要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成本根据经济后果标准可从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三类主体进行界定,其成本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正经济效益成本,成本与收益呈现正相关;零经济效益成本,成本和收益呈现不相关;负经济效益成本,成本和收益呈现负相关。三类主体的三种成本构成各不相同,其成本控制也各不相同,但整体而言,对正经济效益成本的控制一般应采取激励的原则,对零经济效益成本的控制一般应采取放弃的原则,对于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