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猜想”为“遐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猜想”为“遐想”并非是单纯的教法改变,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升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设疑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意愿,通过创设个性情境、拓展引导阈度、接轨现实生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關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设疑;猜想;遐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3-01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出思维问题,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最为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但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找不到正确的思维途径,不断猜想,如同猜谜一样,这样的互动学习其实体现的依然是教师的主宰地位。运用有效设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遐想,以提升思维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品质就会大幅度提升。
  一、创设个性情境,升级学生的猜想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变“猜想”为“遐想”,教师需要对教学情境设计展开优化处理。首先是创新问题设计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需求;其次是体现问题难度的阶梯性,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主动思考的机会;再就是问题投放时机要把握精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频度。
  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图片,然后给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想象:“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呢?根据观察图片的情况展开联想,说说桂林的山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有学生说:“桂林的山有奇、秀、险等特征,这是根据教辅材料介绍得到的。在我看来,桂林的山应该具有仙境的一切条件,云雾缭绕下的山峦起伏,给人带来的是神秘感。特别是奇峰罗列,形态各异,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真是令人流连忘返。”有学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可不是浪得虚名。如果你身处其中,自然能够感受到那股神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图片,并引发学生展开思维遐想。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解读感知,学习兴趣就被激活了。
  二、拓展引导阈度,激活学生的遐想引擎
  学生学习思维有巨大潜力可供挖掘,教师要注意拓展引导阈度,从更广阔的视角展开教学设计,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教师在引导时要体现差异性,为不同群体学生创设适宜的思维环境,从而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触摸春天》描写的是一位盲童的传奇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安静是一个盲童,但她却能够准确捕捉到蝴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陷入沉思之中。有学生认为:“安静虽然是一个盲童,但她的精神是健全的,而且具有超然的生活认知,她的聪明才智使她能够像常人一样生活,这说明人的精神力量的强大。无论身体遭遇什么不幸,只要意志不倒,就可以生发出无限活力。”有学生说:“文章给人带来的何止是精神力量,更为可贵的是生命感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权享受生命的恩惠。”
  教师以安静特殊的本领展开设问,给学生带来了丰富思维的启动力量,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学习思维得到了无限延展。课堂设疑呈现多元性特征,有效激活了教学因素,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助力支撑,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历练,可谓一举多得。
  三、接轨现实生活,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
  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教师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遐想,不仅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教学也形成了正能量。
  《小英雄雨来》中对雨来形象的刻画是比较细腻的,教师在具体施教时给出启发性引导:“小英雄雨来的英雄事迹是突出的,你感觉雨来之所以能够成功摆脱敌人,凭借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让学生颇感新鲜,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雨来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他之所以能够临危不惧,是源于他丰富的敌斗经验。他不仅勇敢,而且有智慧,能够自如地应对敌人,这充分说明雨来的智慧过人。”
  教师让学生以自己的主观认知来讨论雨来的英雄壮举,这本身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虽然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作为同龄人,对雨来的思想行为展开针对性解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多重学习思维,这对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有特殊促进作用。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学心理,利用多重教法优化教学。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引导、优化课堂训练等手段,成功启动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正能量,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绘本展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绘本贯穿整个课堂,以绘本为载体创设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编一编、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把学习生字、朗读训练、感受童话的乐趣、小练笔等通过整合融入语文活动中,能够使学生趣学、乐学、要学。  [关键词]语文活动;依托绘本;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该不该放生那条鲈鱼”。围绕这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应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分析问题,渗透语用学习意识,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多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辩论;思维;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9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细致锻造,以适应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够形成多点辐射,消除课堂教学盲区。教师从学情调查、导语优化、反馈分析等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升级,能够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引导语;多点辐射;感应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2-01  语文教学要凸显学
[摘 要]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外貌和语言描写,带领学生走向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相融的美妙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言语;内容;形式;描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一直以来,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与感知都处于机械化的生硬分析之中,类似于“抓住关键词语”“哪些语言最能……”等语言层出不穷,但细忖之,即不难发现这样的形式与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文本肢解的分析式”的教学并无两样,是典型“换汤不换药”的伎俩。而设置多维的体验方式,引领学生以积极的思维、情感状态,深入到文本语言之中,则可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提出要激发疑问,设置冲突,为体验设置情感需求
[摘 要]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苏教版《游园不值》一诗,教师应立足意义建构,注重表达完整;立足情感建构,注重情思交融;立足意象建构,注重学以致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名句建构;意义建构;情感建构;意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72-01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做出一定的改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重点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一份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82-
[摘 要]通过《夹竹桃》一课总结拓展部分的教案修改,反思课堂教学和自身的专业发展。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应将易于学生接受的拓展内容带给学生,学生应该站在课堂中央。教师需要在通向专业发展的这一梯上,不断攀登,努力向上。  [关键词]基于学生;适合学生;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81-01  J·G.·哈蘭德
[摘 要]说明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丰富的人物对话,也没有深刻的文章情感。但其科普性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有许多神奇之处。教学《秦兵马俑》时,可通过由词入境、以“饵”诱“探”、引入“传奇”思考等手段,让说明文教学散发出“语文味”,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语文味;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舌尖上的阅读”是最有滋味的阅读,是有声、有根、有趣的阅读。教师引领学生把文本放在舌尖上品味,品尝出醇香味,融入心灵,渗入体内,浸入灵魂,就能让学生在文学的滋养下、在母语的浸润中成长。  [关键词]阅读;有味;有声;有根;有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63-01  对于“舌尖上的阅读”,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