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日益受到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而关爱学生,乃师德之要义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融入爱心,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爱心的策略需要从认知学生身心特点与规律、了解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探索班级管理新智慧、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等方面着想。
关键词:融入爱心;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教育以人为对象,本应是始于人文、充满人文的。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个体的社会化。柏拉图语:“教育乃照料人的心魄。”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地关爱和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将爱心融入,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 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爱心是教育的需要
教育需要爱,而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的建设成效。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心智并不完善,心灵比较脆弱,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大,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心理等发育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管理对学生发展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融入爱心,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教育的阳光与人性的关怀。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爱心的策略
(一) 认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各方面都不够健全,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学习态度不是很明确,重感情,易冲动。对事物的喜好表现明显,感兴趣事积极性很高,不喜欢的事则避而远之。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情动人,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疼爱,感受到被重视,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
(二) 了解与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育状况和价值观都不一样,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种差异给予尊重,并根据差异开展管理工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与种花木是一样的,必须先认识其特点,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浇水、施肥和培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于优秀生更要严厉,避免他们骄傲自大;对于“调皮生”,也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更多地鼓励和宽容,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中等生教师则要经常主动与之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这样,使每个人的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三) 探索班级管理新智慧
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教师智慧的实践场所。有的教师第一天当教师的时候,急于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并非良策。在对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起自身的威信,不要急于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小孩子明确奖惩措施。其次,要善用表扬,慎用批评。表扬激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语言鼓励“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行”……还可以通过评比“好孩子”“红花少年”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好了、进步了,就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反之,就会受到批评。第三,让学生学会行为上守规矩,才会在日后学会听规矩。如,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的教育是小而实在,至于大而泛的说理,对他们是不适合的,所以,在低年级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爱心还可以尝试通过课后多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等方式践行。
(四) 丰富班级文化活动
一个多元的文化、价值、意义世界正在生成,文化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革命理念与趋势。文化管理在今天来看,就是要求管理境界的升华,管理过程的提升,管理者素质与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地开展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學习和自主管理,并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进一步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心。例如:班级中组织知识竞赛、感恩演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身情感,增加对家长、教师、社会的感恩之心。
班级管理不仅应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须以道德的方式进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爱心,才能燃起生命与精神之火,才能体验到管理的价值与意义。然而,班级管理变革是一个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渐进的过程,还需教师诸多的理论上的提升及实践上的不断检验。
参考文献:
[1] 余文静.严格雕琢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235-236.
[2] 梁宗菊.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需要更多爱心与投入[J].青海教育,2017(2):18.
[3] 吴月娥.班级管理中爱心和责任心最重要[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7(4):62.
作者简介:
刘丽芳,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城第三小学。
关键词:融入爱心;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教育以人为对象,本应是始于人文、充满人文的。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个体的社会化。柏拉图语:“教育乃照料人的心魄。”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地关爱和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将爱心融入,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 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爱心是教育的需要
教育需要爱,而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的建设成效。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心智并不完善,心灵比较脆弱,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大,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心理等发育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管理对学生发展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融入爱心,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教育的阳光与人性的关怀。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爱心的策略
(一) 认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各方面都不够健全,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学习态度不是很明确,重感情,易冲动。对事物的喜好表现明显,感兴趣事积极性很高,不喜欢的事则避而远之。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情动人,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疼爱,感受到被重视,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
(二) 了解与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育状况和价值观都不一样,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种差异给予尊重,并根据差异开展管理工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与种花木是一样的,必须先认识其特点,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浇水、施肥和培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于优秀生更要严厉,避免他们骄傲自大;对于“调皮生”,也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更多地鼓励和宽容,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中等生教师则要经常主动与之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这样,使每个人的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三) 探索班级管理新智慧
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教师智慧的实践场所。有的教师第一天当教师的时候,急于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并非良策。在对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起自身的威信,不要急于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小孩子明确奖惩措施。其次,要善用表扬,慎用批评。表扬激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语言鼓励“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行”……还可以通过评比“好孩子”“红花少年”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好了、进步了,就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反之,就会受到批评。第三,让学生学会行为上守规矩,才会在日后学会听规矩。如,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的教育是小而实在,至于大而泛的说理,对他们是不适合的,所以,在低年级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爱心还可以尝试通过课后多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等方式践行。
(四) 丰富班级文化活动
一个多元的文化、价值、意义世界正在生成,文化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革命理念与趋势。文化管理在今天来看,就是要求管理境界的升华,管理过程的提升,管理者素质与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地开展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學习和自主管理,并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进一步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心。例如:班级中组织知识竞赛、感恩演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身情感,增加对家长、教师、社会的感恩之心。
班级管理不仅应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须以道德的方式进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爱心,才能燃起生命与精神之火,才能体验到管理的价值与意义。然而,班级管理变革是一个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渐进的过程,还需教师诸多的理论上的提升及实践上的不断检验。
参考文献:
[1] 余文静.严格雕琢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235-236.
[2] 梁宗菊.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需要更多爱心与投入[J].青海教育,2017(2):18.
[3] 吴月娥.班级管理中爱心和责任心最重要[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7(4):62.
作者简介:
刘丽芳,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城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