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et-7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增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R/let-7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增殖的机制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MDA-MB-453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对照组不加药。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检测AR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t-7表达。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s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TNBC患者数据,分析AR、let-7在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生存间的关系。

结果

加入DHT后实验组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11 vs 2.26±0.23,t=7.065,P<0.05),实验组G1/S比值大于对照组(1.08±0.03 vs 0.68±0.03,t=17.321,P=0.000),实验组AR和let-7a、b、c、d过表达。TCGA数据分析发现乳腺癌组织中AR、let-7a-1、let-7a-2、let-7a-3、let-7c分别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let-7d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33)。以AR、let-7a-1、let-7a-2、let-7a-3、let-7c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发现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

结论

AR/let-7信号通路经DHT激活后表达上调,使细胞受阻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AR、let-7a-1、let-7a-2、let-7a-3、let-7c高表达患者可能存在更好的总生存,提示AR/let-7信号通路可能成为TNBC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X线辅助下简易导丝立体定位技术在乳腺钙化开放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共36处乳腺X线显示乳腺钙化灶,在乳腺X线辅助下应用简易导丝立体定位技术行开放活检手术。结果30例共36处乳腺钙化灶均经定位后手术完整切除,其中1次完整切除钙化灶24例,占总数的80%(24/30);经2次完整切除钙化灶6例,占总数的80%(6/30);无首次切除标本内未见钙化灶病例及3次以上方完整切除钙化灶病例。
目的建立永生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为探索BRCA2功能提供细胞实验材料。方法应用酶消化与差速离心方法,分离获得原代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并对上皮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慢病毒介导方法将人类端粒酶基因转导到小鼠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并以潮霉素B进行筛选,获得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角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为形态均一的乳腺管腔上皮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乳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男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既往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09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4岁以下儿童DTC的临床资料56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儿无病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6~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5例患儿复发,生存率为1
目的研究常用化疗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和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分别以紫杉醇(paclitaxel,PTX)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诱导>6个月,检测药物干预前后人乳腺癌细胞MCF-7(ER+,Luminal A)ER-α的表达和甲基化。用miRNA芯片筛选两种药物干预后MCF-7细胞中表达变化一致的miRNA,并以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整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首诊VI期乳腺癌患者4 473例,按照是否发生脑转移将患者分成脑转移组(345例)和非脑转移组(4 128例),利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其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45例脑转移患者,采用Kaplan-Meie
围绝经期泌尿生殖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GSM),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约50%以上,而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病率可高达79%~95%,且症状常较正常绝经女性更严重,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现象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其中多数患者并未被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研究发现,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均可能增加GSM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因此,正确认识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结合文献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35±13.35)岁。1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接受乳腺全腺体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期硅胶假体植入术,1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病理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5例(25.0%),低分化神
目的了解用进口(意大利索灵)和国产(深圳迈瑞)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测量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血浆肾素浓度(plasma rennin concentration,PRC)的相关性;建立健康成人立位PAC、PRC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以意大利索灵公司Liaison○RXL全自动化学放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作为参比系统,以深圳迈瑞公司C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乳腺癌SK-BR-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SK-BR-3细胞,利用不含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24 h,然后将其消化重悬,接种至6孔板中(每孔1 ml,1×105/ml),分为对照组(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和TAM(0.5、2.5、12.5 mol/L)3组(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