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读心灯铸文化品牌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开始,“经典阅读”成为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湖小学文化品牌创建的主要抓手。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修订、出版《经典阅读》读本(分一至三、四至六年级两个版本),内容含“诵读(必诵、选诵)”“阅览(必阅、选阅)”两个板块。节选《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唐诗宋词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精选《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等经典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精心编制了《月亮湖小学经典阅读内容》。
  以制度保障阅读时间。晨诵,此时教师只需简单讲解文意,学生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咏、去诵、去背。比如“唱读”,可以模仿古时文人骚客摇头晃脑,随意吟唱,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诵读的快乐。
  午看,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由学生自主选择儿童名著或少儿报刊,默读静看。诵读在于记忆,默读关注积累。
  暮省,引导学生反思一天所读所学,写写读书摘记或心得;睡前捧读15分钟,让书香甜滋滋地钻进童年的梦乡。
  此外,学校还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每周专门开出一节阅读课,轮到的班级集体到阅览室借阅,师生同读。学校高度重视阅读课,将之视为神圣的读书时间,任何教师不得侵占。
  为了确保经典阅读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学校规定教务处负责每天的晨检午查工作,并记载、公布各班读书情况,晾晒、评比,纳入考核。
  以竞赛提升阅读效果。为提升师生阅读品质,学校每学期(年)都组织大型“经典阅读”竞赛活动。比如,举行以“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的读书演讲会;以“三字经、古诗词”等为主要内容,以班集体必背和个人抽背为形式的“国学诵读比赛”;以读书名言、成语典故、经典美文为主的读书小报和读书笔记展评;以“我读书 我快乐”为主题的经典阅读知识竞赛等大型读书活动。
  以演绎展示经典魅力。学校将“经典阅读作品表演”和“经典诵读 课间游戏”等展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将国学启蒙经典搬上舞台,“三国”“水浒”等经典名著以课本剧等形式得到生动地再现,《伊索寓言》等世界经典作品以音乐剧等形式被淋漓尽致地演绎;“名著读书推荐会”既给平日的经典诵读与阅览作了艺术展现,又作了形象的导向与示范;《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经典诵读,与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游戏的融合,更是独具匠心。在掇刀区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文艺展演中,学校以经典阅读为衬景的诗朗诵《月亮见证我的心》让现场所有观众惊艳,享受了一道丰盛的学校文化大餐。
  以评价引导深入推进。学校建立了学校和班级两级图书借阅制,学校经典阅读情况检查制、班级(家庭)经典阅读跟踪记载制,以及“经典阅读积极分子”“经典阅读大王”“经典阅读(竞赛)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制;出台了《月亮湖小学经典阅读班级评价办法及考评细则》以及学生经典阅读评价记载册。
  其中,“班级评价”以竞赛(或考查)、晨诵·午看·暮省·课读、图书角、图书室借阅、课题研究、报刊订阅、读书笔记(暮省)、跟踪(研究)记载、明理导行(融入课间游戏、路队等)共九个方面量化指标进行评价,评出9个“书香班级”。“学生评价”则从经典诵读、阅览、读书笔记及总评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班主任和教师工作考核。
  (作者单位: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湖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其他文献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擅长写生的画家冈山应举创作了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夫看后实话实说:“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说:“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农夫笑着答道:“正因为它睁开眼睛,所以才是瞎马。不瞎的马吃草时是闭着眼睛的,因为它怕眼睛被草尖刺伤。”画家叹服。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画家作画也会出现“误笔”——违背实际的画,画得再好也不能成为佳作。写作也是如此,违背实际的文章,文采再佳也是拙
摘 要:本文认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探索和思考问题,但当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后,也要引导其适当收敛,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深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科学素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71-1  发散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发散思维是沿不同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其中知识可视化以其独特的图像表达手法以及图像的生动形象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采用
一、课改形势下的新要求  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育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这是一种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传统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