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对德意传教士的控制政策与地方实践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爆发,中国与德意关系恶化,如何管控在华七八百名德意传教士成为问题.中国朝野特别是地方军政当局,担心其充当日本间谍,导致通敌嫌疑案频发,德意抗议不断.为军事考量,地方军政当局多倾向强硬.但宣战前国民政府为避免外交纠纷,把德意推向日本,对其秘密监视,未采取强硬措施.这为宣战后控制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铺垫,国民政府为顾及国际惯例和中梵(蒂冈)关系,除出台不同于普通敌侨的差别化政策,还一步步使原本宽大中相对强硬的政策渐趋温和.而在政策走向实践后,各省执行宽严不一,教会中外神职又以中梵建交等为由频繁插手地方事务,同时也受各地战争态势、地方教会生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多元博弈的格局导致中央政策在地方实践中走样变形,呈现较大的省级差异,彰显出地方实践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1906年至1930年代初,“pragmatism”一词先后被翻译为“实用论”“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唯用论”“唯用主义”等不同的名称.张东荪、胡适、叶青、李季等人围绕“pragmati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08]13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管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保证客运车辆运行安全,维护客运行业
在认知上精准廓清绿色治理的内涵是实践中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的逻辑起点.绿色治理内涵丰富,除了扁平式的总体性概括之外,还可以参鉴“分形-分维”研究思路,从“主体—资源—
人际关系对地权交易的影响实然存在,土地交易依赖于身份关系的类型、表现和程度,因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各异.与徽州等地的土地买卖以亲族间交易为主不同,华北地区的小农更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