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因此,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条件,抓住每次活动的契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实施创新教育。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对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结论不要轻易给出,要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对猜测的结论办法验证其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做小发明家的志向。
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时,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如下设计:(1)操作。引导学生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拼成任意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再要求学生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2)再现。引导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自觉地运用旧知去探求梯形面积计算的新知。(3)尝试。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4)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寻找到了不同的推导方法,他们有了创新的机会。
二、重视实践活动,焕发学生创新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必须通过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圆形铁环,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可以把铁环剪开,成一条直线,再度量其长度;接着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想出用绳子环绕圆纸片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或者用圆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看滚动了多少长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测量黑板上所画的一个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们觉得再用前面的方法来测量太麻烦了,于是便产生了探索周长计算公式的欲望;最后,通过四人合作,根据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寻求圆的周长与圆的某条线段的关系,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必将焕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课后还可以通过制作几何模型、开展调查和小发明活动,使学生树立当现代“小发明家”的远大理想。
三、鼓励质疑,多提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诱发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教师质疑向学生问难。比如,百分数的定义为什么不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等等,在学生习惯了学数学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习惯了提问、释疑的思维方式后,他们就能渐渐地学会看问题、学会提问题。这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善于找岔、敢于提出问题、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四、加强思维训练,启发创新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加强思维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获得创新的灵感,一题多解和设计开放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两条有效途径。
1、一题多解:一些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应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并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2、设计开放题:设计一些答案不惟一或者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找到答案方法的开放型习题,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创新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作为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各种条件和氛围,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具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人格和创新的思维,为我们的民族进行创新的教育。让我们永远铭记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对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结论不要轻易给出,要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对猜测的结论办法验证其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做小发明家的志向。
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时,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如下设计:(1)操作。引导学生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拼成任意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再要求学生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2)再现。引导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自觉地运用旧知去探求梯形面积计算的新知。(3)尝试。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4)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寻找到了不同的推导方法,他们有了创新的机会。
二、重视实践活动,焕发学生创新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必须通过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圆形铁环,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可以把铁环剪开,成一条直线,再度量其长度;接着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想出用绳子环绕圆纸片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或者用圆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看滚动了多少长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测量黑板上所画的一个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们觉得再用前面的方法来测量太麻烦了,于是便产生了探索周长计算公式的欲望;最后,通过四人合作,根据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寻求圆的周长与圆的某条线段的关系,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必将焕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课后还可以通过制作几何模型、开展调查和小发明活动,使学生树立当现代“小发明家”的远大理想。
三、鼓励质疑,多提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诱发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教师质疑向学生问难。比如,百分数的定义为什么不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等等,在学生习惯了学数学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习惯了提问、释疑的思维方式后,他们就能渐渐地学会看问题、学会提问题。这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善于找岔、敢于提出问题、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四、加强思维训练,启发创新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加强思维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获得创新的灵感,一题多解和设计开放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两条有效途径。
1、一题多解:一些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应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并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2、设计开放题:设计一些答案不惟一或者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找到答案方法的开放型习题,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创新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作为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各种条件和氛围,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具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人格和创新的思维,为我们的民族进行创新的教育。让我们永远铭记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