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里希:“系统的形式和完结性思想——康德思想中作为问题的方法和形而上学”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哲学的大陆探索者们往往采取分块研究的方式成为分领域研究的专家,相反从康德哲学系统自身出发的深入解释,如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又常常最后表现为彻底的改变,因而都未曾达到对康德系统概念的透彻理解。本文对康德系统概念的思考开始于两个问题,(1)关于思想非经验原则的完全展开和对这些原则的推导与证明两者张力中的系统概念问题,(2)阐述自由理性观念的认识论地位和作为系统可能完结性思想的作用。
其他文献
对秩序的理解存在着美学和逻辑两种模式。相对于西方某些主流对待伦理和生态的方法,道家的优势在于把自然界作为美学秩序来理解。“无名的道”不是作为本体论的根据,而是所有可能秩序的非连贯的总和。道家“无宇宙论”(acosmotic)的宇宙论默认了一个由万物中的特殊个体构成的去中心的世界。
现代西方思想把自然理解为与人类文化相对立的东西。这使得人们假定我们祖先的错误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妄自尊大,认为对人类重要的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只把人和人类文化作为中心,还要谦卑地认识和尊重那些宇宙中跟人类和人类文化无关的事物。道家隐士们显然不持分裂的观点,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导致知识启蒙与理性批判之间产生如下内在矛盾:知识增多的同时,作为生活更高目标的超验价值及意义日益被质疑和消解,启蒙的公众教育也在消解公众美德和审美能力这些启蒙运动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且,启蒙运动带来的工业化、世俗化日益把生活分裂为碎片、“散文”,从而使得崇高、本质日益式微,虚无主义日益甚嚣尘上。德国浪漫派试图通过找到更根本的原我来克服之。
期刊
期刊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以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为基本依托,实行校院共管的方式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学校大力支持下,该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潇教授以“科研立本,人才兴学;苦练内功,广借外力;知深行大,拼搏进取”的思路,带领大家潜心学术事业,取得了为社会公认的不俗业绩。
2006年12月22—24日,首届全国高校中国管理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校的60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由华中师范大学高新民教授所著的《人心与人生一广义心灵哲学论纲》一书,已于2006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心灵哲学研究的成果。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求真性心灵哲学”,对语言分析,福多的心灵理论,脑科学,民间心理学,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影响重大的哲学文化思潮;为使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较系统了解相关基本理论,特别是过程和后现代教育的研究动向,由鲁东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主办,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与教育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2007年7月21—8月1日在烟台风景优美的鲁东大学校园举行。
QL指一个命题逻辑系统L的纯量化扩张。克里普克语义学给出了处理命题模态逻辑的一种合理方法(当然也有例外)。但就一阶模态逻辑整体情况看,可以简要地刻画出一个大裂缝:即使简单地可公理化的逻辑也可能需要复杂的语义描述,反过来说,“相对简单的”标架类可能对应的却是不可公理化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