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去年1月20日,在云南大理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
一年来,云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该省新的战略定位。
生态环境保护要算大账
七彩云南,有着苍山胜景,有着洱海清波,良好的自然禀赋是其最宝贵的财富。但近年来,多山、多水、多民族的云南同样遭遇了水环境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挑战。
刚刚过去的2015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云南发展的共识。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中,云南提出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云南,使云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为此,云南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
目前,通过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等的推进,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5.7%,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得到加强,水质稳定好转;县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大理的母亲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洱海两次暴发蓝藻,近年随着治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洱海水质连续8年总体保持在Ⅲ类。
2015年1月20日,站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欣然与当地干部合影,并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这是总书记与云南的一个约定。
为了这个约定,洱海治理成为2015年大理的头号工程。《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总投资34.68亿元的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启动,同时,大理开展全民治湖,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洱海保护无缝覆盖整个流域。
目前,洱海月湿地公园、波罗江河口湿地、上关片区江前江尾生态湿地等将洱海紧紧包围,经过湿地净化的水流入洱海,形成万顷碧波。据了解,仅大理就计划恢复湿地两万亩。
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6个月达到Ⅱ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渐渐恢复,水生植被恢复至35种,湖内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背角无齿蚌等物种重现。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去年1月20日,在云南大理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
一年来,云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该省新的战略定位。
生态环境保护要算大账
七彩云南,有着苍山胜景,有着洱海清波,良好的自然禀赋是其最宝贵的财富。但近年来,多山、多水、多民族的云南同样遭遇了水环境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挑战。
刚刚过去的2015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云南发展的共识。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中,云南提出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云南,使云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为此,云南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
目前,通过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等的推进,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5.7%,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得到加强,水质稳定好转;县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大理的母亲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洱海两次暴发蓝藻,近年随着治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洱海水质连续8年总体保持在Ⅲ类。
2015年1月20日,站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欣然与当地干部合影,并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这是总书记与云南的一个约定。
为了这个约定,洱海治理成为2015年大理的头号工程。《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总投资34.68亿元的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启动,同时,大理开展全民治湖,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洱海保护无缝覆盖整个流域。
目前,洱海月湿地公园、波罗江河口湿地、上关片区江前江尾生态湿地等将洱海紧紧包围,经过湿地净化的水流入洱海,形成万顷碧波。据了解,仅大理就计划恢复湿地两万亩。
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6个月达到Ⅱ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渐渐恢复,水生植被恢复至35种,湖内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背角无齿蚌等物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