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之一。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教授课本上的语文知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未能有效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按照特定思路完成课程,自身的思考较少。如何在小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而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出探讨。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创新环境。
教学民主程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单纯承担长辈和管理者的角色,表现较为严厉,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见到老师就要低头躲避,更不要说是在课堂上进行创新了,故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为重要。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团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敢于在课上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进而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诞生出创新的第一点火花。
如在“快乐读书吧”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举办一场读书会,让学生从家中分别带书来语文课上阅读,注意只是进行单纯的阅读,而不进行任何读后感等作业的布置,而教师也和学生一样读书。当然,教师可以不带书,而在课上向学生借书,问:“今天老师忘记带书了,谁有多余的书,能借老师一本吗?”学生们踊跃报名,“我!”“我!”“老师我有!”有人确实多带了一本,有人没有多带,但哪怕和同桌看一本,也往往要将书借给教师。学生是渴望与教师互动的,他们帮助教师,证明自己能力的心也是强烈的。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只需要抛下架子,让学生明白教师也和他们一样是正常人,不是“超人”就足够了。当然,在这节课上,教师还可以在台上给学生将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而自己和其他学生一起在下面听故事。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没有任务的互动能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惧怕老师,勇于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都是“绿叶”,只需要做到将教师讲述的知识消化,没必要有过多自己的思考。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多做思考,从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而非像提线木偶一样以教师或者所谓主流群体的视角看待问题。所以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创新的基础。
如在《一块奶酪》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只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发生在哪儿?主人公是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这些问题。这样,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维护课堂基本秩序,保证课程正常流程的实施,而没有具体参与课文的理解,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课文的理解也主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肯定学生新奇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创新是从质疑开始的,哪怕这个质疑是错误的,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相信标准答案的存在了。但在实际生活中,万事万物并非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应该以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先鼓励,即使它不那么正确;千万不能因为面子与学生针锋相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挫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如在《纸的发明》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在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纸的制作过程、原料、用途等,不明白的可以问同学或者教师。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而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就有些流于表面。比如有学生会问:“老师,树皮怎么能做成纸呢?他们明明相差那么大。”这时,教师一定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先加以鼓励,再做解释,说:“这个问题很好,至于你的疑问,我们马上就会细讲。”要知道,学生在课上提出异议是要鼓起相当大的勇气的,教师如果直接否认,那么学生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次回答问题。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教师不分对错地鼓励,鼓励的程度也要做一定区分。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有关。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依然不高,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课程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举办朗诵活动,不限方式、不限人数,让学生自由上台朗读。小学的学生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这种和常规讲课方式不同的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并进行多样化阅读,甚至有些同学分别扮演白求恩、战士、旁白等为大家展示了一幕精彩的话剧。这样,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之间能不断交流,各自的新奇想法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其重要。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创建轻松的创新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新想法多做肯定;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全方位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长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24.
[2]陈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49.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按照特定思路完成课程,自身的思考较少。如何在小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而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出探讨。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创新环境。
教学民主程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单纯承担长辈和管理者的角色,表现较为严厉,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见到老师就要低头躲避,更不要说是在课堂上进行创新了,故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为重要。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团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敢于在课上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进而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诞生出创新的第一点火花。
如在“快乐读书吧”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举办一场读书会,让学生从家中分别带书来语文课上阅读,注意只是进行单纯的阅读,而不进行任何读后感等作业的布置,而教师也和学生一样读书。当然,教师可以不带书,而在课上向学生借书,问:“今天老师忘记带书了,谁有多余的书,能借老师一本吗?”学生们踊跃报名,“我!”“我!”“老师我有!”有人确实多带了一本,有人没有多带,但哪怕和同桌看一本,也往往要将书借给教师。学生是渴望与教师互动的,他们帮助教师,证明自己能力的心也是强烈的。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只需要抛下架子,让学生明白教师也和他们一样是正常人,不是“超人”就足够了。当然,在这节课上,教师还可以在台上给学生将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而自己和其他学生一起在下面听故事。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没有任务的互动能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惧怕老师,勇于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都是“绿叶”,只需要做到将教师讲述的知识消化,没必要有过多自己的思考。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多做思考,从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而非像提线木偶一样以教师或者所谓主流群体的视角看待问题。所以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创新的基础。
如在《一块奶酪》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只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发生在哪儿?主人公是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这些问题。这样,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维护课堂基本秩序,保证课程正常流程的实施,而没有具体参与课文的理解,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课文的理解也主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肯定学生新奇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创新是从质疑开始的,哪怕这个质疑是错误的,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相信标准答案的存在了。但在实际生活中,万事万物并非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应该以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先鼓励,即使它不那么正确;千万不能因为面子与学生针锋相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挫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如在《纸的发明》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在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纸的制作过程、原料、用途等,不明白的可以问同学或者教师。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而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就有些流于表面。比如有学生会问:“老师,树皮怎么能做成纸呢?他们明明相差那么大。”这时,教师一定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先加以鼓励,再做解释,说:“这个问题很好,至于你的疑问,我们马上就会细讲。”要知道,学生在课上提出异议是要鼓起相当大的勇气的,教师如果直接否认,那么学生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次回答问题。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教师不分对错地鼓励,鼓励的程度也要做一定区分。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有关。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依然不高,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课程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举办朗诵活动,不限方式、不限人数,让学生自由上台朗读。小学的学生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这种和常规讲课方式不同的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并进行多样化阅读,甚至有些同学分别扮演白求恩、战士、旁白等为大家展示了一幕精彩的话剧。这样,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之间能不断交流,各自的新奇想法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其重要。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创建轻松的创新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新想法多做肯定;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全方位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长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24.
[2]陈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