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 苒 问: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也有人说“懒人推动社会进步”,人们一边偷懒一边发明创造,逐渐走向了人工智能时代。请问,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在越来越便捷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寻找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呢? 刘春英 答: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首先,劳动的含义不应该仅限定为“体力劳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又何尝不是在劳动呢?只不过,这种劳动以“脑力劳动”的形式存在。 另外,我们为什么说“劳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 苒 问: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也有人说“懒人推动社会进步”,人们一边偷懒一边发明创造,逐渐走向了人工智能时代。请问,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在越来越便捷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寻找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呢?
刘春英 答: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首先,劳动的含义不应该仅限定为“体力劳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又何尝不是在劳动呢?只不过,这种劳动以“脑力劳动”的形式存在。
另外,我们为什么说“劳动最光荣”,那是因为劳动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并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事发明创造的脑力劳动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新的工具或者生产方式,他们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一样,都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也属于“劳动最光荣”的范畴。我指導的学生曾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金奖,也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成了程序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编码,创造更多程序,让社会更便捷。这似乎和传统的“劳动”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在当今信息时代,程序员的“编码劳动”已经不可或缺。
在不同的时代,劳动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在即将迈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既不回避传统的“体力劳动”,从中寻找乐趣;也要欣然接纳各种新的劳动形式,利用我们的智慧让社会进步。
只要有益于社会进步,一切劳动皆有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深度思维;《小小商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9-0066-03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教学不仅应该教知识,还应该培育主动发展的人。要关注数学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
美院的教授,跨界到文学——写随笔、写文学评论,好友王犁是很特别的一位。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文学青年的癖好,说明了心灵的自由本乎热爱、本乎兴趣、本乎不自我局限。王犁是国内青年水墨画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画在笔墨中充满着故事性、当代性,倒像70后的小说家;他的随笔集《排岭的天空》《忍不住的表达》,既爱梳理自己的生活,更爱管世间的闲事。这个可爱且常自黑的“大叔”,一旦面对年轻人则满怀热忱。 ——你们的信使
主持人语 “后疫情时代”,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人类社会化活动向多元空间拓展,衡量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标准也随之转向新的领域与坐标,在线教育成了其中重要的参照元素。 纵观在线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从萌芽到中断,再到恢复与起飞,整体趋于上升状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使得在线教育得到多元扩张和重大突破。客觀而言,疫情期间,网上授课、远程教学等新兴教育方式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由于没有事先的预设与评估
网易云音乐人:Carla_official ,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高二学生 #梦想##创造##变红# “今天我听了卡拉的歌103遍!” “我听了140遍!” 在“Carla的窝”QQ群里,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而被大家讨论着的主人公卡拉(Carla)则默默窥屏,偶尔假装高冷地冒个泡。其实,在屏幕前,他早已忍不住地扬起嘴角。 300多人的群里,绝大多数是电子音乐爱好者,人群跨度从小学
圈主:凝 墨 在这里,你可以和一群热爱篮球的朋友谈天说地,聊NBA、CBA,谈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在这里,你可以秀秀精湛的球技,拍一段帅气的灌篮视频,晒一张和朋友一起的热血照片。 Come on!加入我的圈子,让我们的青春洒满球场!
如果要提名“新·锐”人物,你会想到谁? 小编觉得,距离我们2000多年的孔子,必须得算一个。 《论语》中的有些话,其实被我们误解了好多年。比如下面这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很多人记住了“三思而后行”,但其实这个故事的本意是——季文子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反复思考后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考慮两次就够了。” 行动之前需要思考,但我们往往因为“想
姓名:周思浩 身份:国内某知名IT公司系统工程师 技能:站在信息的最前端,创造有价值的程序,做信息战场上的战斗者 高三那年,我迷上了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剧中军人们操纵各种高端电子设备进行信息战的酷炫场面,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通信技术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我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通信计算机领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毕业后,我进入了IT公司,成为一名系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大学毕业两年多了,老同学偶尔还会提起开学自我介绍时我说的這句充满热血的话。 小时候,我爸爱看凤凰卫视,我也跟着看。上中学后,我常读的杂志是《看世界》和《看天下》,心灵里便被注入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鸡血”。当时我最崇拜的偶像是闾丘露薇,于是早早立下志向:从事新闻或法律行业。 进入大学后,我和新闻班的每个小伙伴一样,激情澎湃得不行,成天想着要搞“大新闻”,像《
寝室是我们在学校的窝。在这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开始了共同的生活。和谁交朋友,和谁谈恋爱是可以选择的。可和谁成为室友却不由你说了算,就像你不能选择谁来当你的父母一样,或许在这一方面的暗合,注定你和室友之间将会有一种亲人般的关系。无数过来人都说:再回首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多半留在宿舍里。 N个私人空间交叠在一起,碰撞在所难免。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习惯不同……要亲如手足、和睦相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