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高职学校更应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19-02
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占全部高等学校总数的58.5%,其招生规模远远超过普通高等学校的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其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针对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05年12月,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2.1%,远远低于本科院校平均就业率81.7%和研究生平均就业率91.9%的水平。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体系,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和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孕育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1971年,美国联邦教署署长马兰正式提出“生涯教育”一词。它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一种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构想,它通过生涯进展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以发挥学生的天赋才能为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最后使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的生活。显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外延比就业指导宽得多。职业生涯教育的三个前提是教育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习得人生规划的根本。与其说职业生涯教育教会了学生许多知识,不如说教会了他们去理性地思考———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如何对待就业,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战略规划。
大学生就业要融入社会组织,由于个人总是在组织中从事某种职业,因此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受到组织的影响。因此,Hay-wood(1993)提出“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即组织帮助个人检视其生涯、评估其教育培训需求,并发展一些特殊的行动计划来维持、增强及再评估他们在工作环境中的专业与管理技能是否合适,以面对快速改变的局面。尽管如此,许多学者都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个人,员工本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常常是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即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
总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致相同的定义,即指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是个人为了解和控制自身的职业生涯而实施的一项行动,它包括个人评估和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组织存在的机会与限制,从而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接受教育、积累工作经验等。简单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情况,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其本质在于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强调个人职业生涯从低到高的一个层级递进过程,注重个人的成长发展空间。
2 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规划的重要现实意义
(1)职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确切的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个人职业规划是个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可以激励大学生围绕其规划,制定合适的学业进程,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存方式,规划一种职业生涯就是规划一种人生状态。职业生涯指导涵盖了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塑造,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准确把握社发展变化的趋势,在规划人生发展中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好更快地成长和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这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认可”。就业是评价一所职业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他们职业自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是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实践已经证明,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这将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帮助他们寻找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并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有效找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支点,潜移默化中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健康地完成学业,充满自信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就业竞争。
3 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指导表现出了更加迫切的渴望。因此,高职学校更应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3.1 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就业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高职院校应在院系学生就业工作基础上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由系党政领导、专业工作者以及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在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定期开展研讨和培训,总结成功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增加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的投入。其一,在就业指导部门中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如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聘请专家层次的人从事;其二,新增的人员要以专业人才为主,把好“入口”关;其三,对现职人员进行全员化的专业教育培训,限期达到能够从事专业工作的水平。
3.2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强化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高职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应在学生一入学,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渠道,建立科学的就业咨询服务,以大型讲座、模拟招聘会、网络宣传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活动,向高职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局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要逐步形成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同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帮助自己准确定位,提升学习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分析就业难的原因,认识职业,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3.3 强化市场意识,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服务
市场意识就是竞争意识。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必须具有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手段,不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向用人单位卓有成效地推介专业毕业生,详细介绍专业有关方面的情况,还要具有情报员的素质,搜寻社会的岗位需求。除此之外,职业规划指导部门应当参与招生计划的制订,先期调节不同专业的供需状况,以利于未来的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信息网络系统,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客户”需求的重要物质条件,也为所有在校大学生思考和设计职业生涯提供了便利。高职院校应加强硬件建设,在校园网建立全方位的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完善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努力实现招聘单位与应聘毕业生的直接互动交流,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4 建立科学就业指导调查机制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对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跟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单位流向统计,结合毕业生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及时把握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指导工作方向,寻找工作规律,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有效性。还要对未能就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其原因和个人情况与需要的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三,对已工作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工作状况、个人发展状况、对就业服务指导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高职院校教育内容的意见和要求。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基础之上,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做出详细分析,以全方位地思考和安排就业指导工作,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制定科学的措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参考文献
[1] 里尔登,等.猴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美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 杰弗里,等.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第三版(美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
[3] 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求职圣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郑志龙,男,副研究员.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部长,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19-02
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占全部高等学校总数的58.5%,其招生规模远远超过普通高等学校的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其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针对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05年12月,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2.1%,远远低于本科院校平均就业率81.7%和研究生平均就业率91.9%的水平。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体系,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和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孕育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1971年,美国联邦教署署长马兰正式提出“生涯教育”一词。它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一种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构想,它通过生涯进展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以发挥学生的天赋才能为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最后使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的生活。显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外延比就业指导宽得多。职业生涯教育的三个前提是教育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习得人生规划的根本。与其说职业生涯教育教会了学生许多知识,不如说教会了他们去理性地思考———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如何对待就业,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战略规划。
大学生就业要融入社会组织,由于个人总是在组织中从事某种职业,因此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受到组织的影响。因此,Hay-wood(1993)提出“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即组织帮助个人检视其生涯、评估其教育培训需求,并发展一些特殊的行动计划来维持、增强及再评估他们在工作环境中的专业与管理技能是否合适,以面对快速改变的局面。尽管如此,许多学者都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个人,员工本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常常是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即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
总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致相同的定义,即指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是个人为了解和控制自身的职业生涯而实施的一项行动,它包括个人评估和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组织存在的机会与限制,从而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接受教育、积累工作经验等。简单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情况,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其本质在于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强调个人职业生涯从低到高的一个层级递进过程,注重个人的成长发展空间。
2 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规划的重要现实意义
(1)职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确切的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个人职业规划是个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可以激励大学生围绕其规划,制定合适的学业进程,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存方式,规划一种职业生涯就是规划一种人生状态。职业生涯指导涵盖了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塑造,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准确把握社发展变化的趋势,在规划人生发展中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好更快地成长和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这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认可”。就业是评价一所职业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他们职业自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是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实践已经证明,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这将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帮助他们寻找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并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有效找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支点,潜移默化中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健康地完成学业,充满自信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就业竞争。
3 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指导表现出了更加迫切的渴望。因此,高职学校更应该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3.1 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就业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高职院校应在院系学生就业工作基础上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由系党政领导、专业工作者以及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在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定期开展研讨和培训,总结成功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增加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的投入。其一,在就业指导部门中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如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聘请专家层次的人从事;其二,新增的人员要以专业人才为主,把好“入口”关;其三,对现职人员进行全员化的专业教育培训,限期达到能够从事专业工作的水平。
3.2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强化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高职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应在学生一入学,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渠道,建立科学的就业咨询服务,以大型讲座、模拟招聘会、网络宣传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活动,向高职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局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要逐步形成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同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帮助自己准确定位,提升学习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分析就业难的原因,认识职业,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3.3 强化市场意识,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服务
市场意识就是竞争意识。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必须具有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手段,不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向用人单位卓有成效地推介专业毕业生,详细介绍专业有关方面的情况,还要具有情报员的素质,搜寻社会的岗位需求。除此之外,职业规划指导部门应当参与招生计划的制订,先期调节不同专业的供需状况,以利于未来的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信息网络系统,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客户”需求的重要物质条件,也为所有在校大学生思考和设计职业生涯提供了便利。高职院校应加强硬件建设,在校园网建立全方位的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完善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努力实现招聘单位与应聘毕业生的直接互动交流,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4 建立科学就业指导调查机制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对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跟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单位流向统计,结合毕业生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及时把握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指导工作方向,寻找工作规律,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有效性。还要对未能就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其原因和个人情况与需要的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三,对已工作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工作状况、个人发展状况、对就业服务指导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高职院校教育内容的意见和要求。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基础之上,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做出详细分析,以全方位地思考和安排就业指导工作,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制定科学的措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参考文献
[1] 里尔登,等.猴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美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 杰弗里,等.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第三版(美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
[3] 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求职圣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郑志龙,男,副研究员.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部长,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