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Brad Davis与Janis Provisor夫妇,早年曾先后于纽约著名的Holly Solomon画廊举行画展,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活跃在欧美当代艺坛,成绩斐然,部分作品被美国及欧洲大型艺术馆永久收藏。奇妙的是,促使二人变得熟识并喜结良缘的催化剂竟然是中国画,因为二人都对这古老的东方艺术情有独钟,并从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他们也大量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在他们不同时期的各个家中,从纽约到科罗拉多,从中国香港再回到纽约,在家中那些包罗万象的艺术藏品之中,中国画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1989年,夫妇二人受邀前往杭州,参与一个制作中国传统版画和水彩画的项目。杭州是传统人文艺术荟萃之地,也是中国丝绸业的中心,一直对地毯设计怀有浓厚兴趣的Brad受到启发,产生了想要制作一块融入水彩画元素的真丝地毯的念头。夫妇二人既是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梦想家,也是勇于刻苦钻研的实干家,这一看上去不着边际的疯狂想法最终促使他们成为了开创当代艺术地毯风格的先驱。一边是艺术,一边是设计,他们同时倾心于二者,并不觉得有什么违和之处,“我们不认为装饰、设计以及艺术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它们是彼此和谐的关系。”等到1996年,艺术地毯品牌Fort Street Srudio才真正成立了,名字起源于他们当时的寓所所在地——香港北角的Fort Street,工作室也在这间不过七十多平米的私宅里,“品牌的所有资产只是两个口袋空空的美国艺术家而已!”
昔日地毯行业依然因袭着古老的传统,思想保守,技术落后,而宝贵的手工技艺却又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局面。创新不仅意味着突破观念,也意味着必须依靠技术的研发和加持。为了研究如何将水彩画转换为相应的地毯设计图案,Brad从零开始学习使用Photoshop,足足花了半年时间,以此将水彩画简化成较少的颜色数量,进而减少到人工可编织的数量,并且同时要做到保留水彩的视觉效果,这也加大了对染色技法的挑战。夫妇俩与杭州的一家小型地毯编织工厂合作,锲而不舍,经过漫长的实验摸索之后,成功地赋予了手工丝织地毯以水彩画般的艺术风格,产品在纽约首次亮相便一举成名,影响力随后扩展至全世界。他们的新书A Tale of Warp and Weft: Fort Street Studio于2021年4月面世,里面记录了他们过去25年的传奇历程,既有珍贵的历史图片与曲折的幕后故事,也有他们的艺术地毯装意着世界各地空间的大量精美图片。
2019年,Brad Davis与Jamis Provisor再次把家迁回了纽约。他们自2002年就间或地住在这个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Loft里。它的面积是250平方米,相当宽敞,热衷于亲自动手设计的夫妇俩对它进行了翻新。在更早的岁月里,夫妇俩曾经在科罗拉多州与一位建筑师联手设计了自己的家,不仅受到室内设计杂志青睐,而且还斩获了建筑大奖。在绘画上,两位艺术家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是共同打造一个家的经历让让他们迷上了联手创作的新方式,这为日后Forr Street Studio的诞生埋下了种子,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正如在此次整个访谈的过程中,夫妇俩同时面对本刊记者,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新计划和想法,既持有各自的观点,又不时为对方进行补充说明,偶尔还忍不住抢着发言,精力充沛,饱含激情,很难想象他们已七十多岁高龄。
夫妇俩保留了这间Loft中最具历史遗产价值的特点,裸露的红色砖墙、灰色的石灰岩地板、厚重的木地板、原始的承重木梁。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提升了它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房子原本有一个很大的厨房,但没有洗衣房,也没有存储空间,而且只有一间卧室,一个洗手间。他们增设了一个卧室、一个洗手间,以及洗衣房和存储空间。当然,特别为这个家量身定制的Fort Street Studio自家的手作地毯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配饰。地毯能够迅速有效地为一个空间定下格调,但在这个家中,我们惊讶地发现,总共竟然只用了四块地毯。作为深谙此中门道的专家,Janis认为:“地毯在家居环境中的使用重点在于精良、精准,实在无须大肆铺张。”Brad把布置家的过程形容为像是创作一幅绘画。“我们从某一个元素开始,接着添加另一个元素,看看如何,然后再继续添加,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最后我们说‘好了,不要再加了’,但其实很可能还会再加。我们有一个装满各种物件的仓库,因此能够时不时地做些调整。”这个家的整体风格是现代的、简约的,但不是趋于冰冷的极简主义,因为夫妇俩很喜欢色彩,“中间区域为自然色调,旁边点缀着彩色,颜色会投射人的心情。”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值得提出,对气味敏感的人或许可以从Brad身上收获灵感。Brad并不反对皮革本身,但是无法接受皮质家具散发的味道,于是在这个家中你看不到任何皮质家具——Janis丝毫不认为她是在做出妥协,因为其他可以使用和赏玩的材料实在太多了,并且,各种质地、色彩和图案的面料也让这个空间充满了丰富的层次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