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高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策略应当促进学生广泛地提高为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在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的,而大纲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一般来说是比较概括的语言,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指挥棒,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各项智能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从而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从多元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所谓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是指两方面分析,一是分析教学目标体现在哪些智能方面,另一方面是分析同一目标如何用体现不同种智能的方式描述出来。前者是让全体同学意识到这节课的教学需要调动哪些智能、发展哪些智能,而后者是希望智能结构和智能强项各不相同的同学都能在自己的强势智能方面有所进步。有了教学目标的分析结果后,就要围绕其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实例来体现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目标中涉及的智能通过演示和实例练习的设计来体现,可以布置开放性的实例。
二、创设适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学生学习的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学习者在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时,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对其赋予新的含义。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迅速而正
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促進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尽量优化资源,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图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的技术。如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利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等等。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感观,对于智能结构各不相同的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刺激,达到调动全体同学的目的。比如声音的运用有利于调动音乐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富有逻辑性的演示文稿可以调动逻辑智能强的学生,而图像的运用又有利于激发空间智能是强势智能的学生,等等。
(二)利用网络资源
近年来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正在逐渐兴起,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浩瀚的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是教育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具有一个优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计算机教室当中进行的,每人一台计算机,随着学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都可以和互联网相连,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三、设置多元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元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目标,随着教育者们不断的探索,目前“任务驱动”是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任务”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在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设置“任务”时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设置多元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任务的多元性也包括两方面含义,即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制定包含多种智能要求的任务,或者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置多个适合不同强势智能学生的任务。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们也是适用于个性化教学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以“任务”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中促进个性的发展,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适应少数学生的教育,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学习,也不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关注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学效果;反过来,学生也同样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与教师沟通,以便从教师那里得到针对于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任务驱动这种模式下,要求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给出反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学校教育教学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学校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3] 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学校教育教学出版社,2009.
[4] 李海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在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的,而大纲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一般来说是比较概括的语言,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指挥棒,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各项智能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从而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从多元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所谓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是指两方面分析,一是分析教学目标体现在哪些智能方面,另一方面是分析同一目标如何用体现不同种智能的方式描述出来。前者是让全体同学意识到这节课的教学需要调动哪些智能、发展哪些智能,而后者是希望智能结构和智能强项各不相同的同学都能在自己的强势智能方面有所进步。有了教学目标的分析结果后,就要围绕其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实例来体现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目标中涉及的智能通过演示和实例练习的设计来体现,可以布置开放性的实例。
二、创设适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学生学习的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学习者在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时,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对其赋予新的含义。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迅速而正
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促進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尽量优化资源,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图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的技术。如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利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等等。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感观,对于智能结构各不相同的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刺激,达到调动全体同学的目的。比如声音的运用有利于调动音乐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富有逻辑性的演示文稿可以调动逻辑智能强的学生,而图像的运用又有利于激发空间智能是强势智能的学生,等等。
(二)利用网络资源
近年来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正在逐渐兴起,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浩瀚的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是教育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具有一个优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计算机教室当中进行的,每人一台计算机,随着学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都可以和互联网相连,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三、设置多元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元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目标,随着教育者们不断的探索,目前“任务驱动”是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任务”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在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设置“任务”时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设置多元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任务的多元性也包括两方面含义,即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制定包含多种智能要求的任务,或者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置多个适合不同强势智能学生的任务。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们也是适用于个性化教学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以“任务”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中促进个性的发展,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适应少数学生的教育,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学习,也不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关注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学效果;反过来,学生也同样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与教师沟通,以便从教师那里得到针对于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任务驱动这种模式下,要求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给出反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学校教育教学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学校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3] 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学校教育教学出版社,2009.
[4] 李海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