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矿石到颜料
作为颜色词,“青”最早出现在周代的金文和《诗经》《尚书》等较早的先秦古籍中。“青”字从丹,在先秦古籍中已和“丹”连用,表示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如《管子·小称》:“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根据我国古代使用矿物颜料情况和“青”所表示的颜色来推测,“青”最初指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孔雀石可用作绿色颜料,有翠绿、草绿和暗绿等色;蓝铜矿可用作蓝色颜料,呈天蓝色或暗蓝色,经久风化可变为孔雀石。这两种矿石都容易发现,仅经物理加工便可使用,色彩鲜艳耐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很早就被用作颜料,在我国商、周时期也被用作颜料。这两种矿石又都是冶炼青铜的重要原料,在商代的炼铜遗址中曾发现孑L雀石的碎块。由于孔雀石和蓝铜矿具有做颜料和做冶炼青铜原料两方面的作用,为人们所熟悉,于是在语言中出现了表示它们的名词——青。
由于共生矿中的孔雀石、蓝铜矿的成分没有固定的比例,其颜色或呈蓝绿色,或呈绿带蓝色,或呈蓝带绿色,在颜色词不多的情况下,这些介于蓝绿之间的颜色便被统称为“青”。绿和蓝是色相、性质近似的邻近色,词义引申,“青”可以表示绿色或蓝色。从周代的金文和《诗经》《尚书》等较早的先秦古籍中,“青”已作为颜色词使用的情况来看,大约在殷商时期,“青”已成为颜色词。
青表示绿色
在以渔猎为主的时代,人们对绿色的草木是不大注意的。进入农业社会之后,葱茏的草木,特别是各种农作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的关系。绿色象征农作物的勃勃生机,意味着未来的丰收和安定的生活。所以人们开始注意绿色,喜爱绿色,于是用表示绿色孔雀石名称的“青”来形容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的颜色,如青草、青蒿、青松、青林等。进而又由形容植物扩展到形容其他绿色自然物,如青虫、青蛇、青溪、青简等。
《诗经》中绿色的动植物都是用“青”来形容的,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由此推知,大概在殷商时期,“青”已用于形容绿色的自然物了。
除“青”以外,“苍”和“绿”是两个较为常见的表示绿色的词。《说文解字》曰:“苍,草色也。”指的是远望丛生草木之色,即暗绿色。在表示自然物的深绿色时,“青”与“苍”同义,“青松”也可称“苍松”,“青龙”也可称“苍龙”。《说文解字》曰:“绿,帛青黄色也。”“绿”的本义指嫩绿色,或用于形容植物的颜色,如绿草、绿叶,或用于形容经人工印染的衣帛的颜色,如绿衣、绿绨、绿缯等。“青”一般不用于形容非自然物;在形容自然物時,“青”表示比“绿”更深的绿色,两者词义有较大差别。秦汉以后,“绿”用于形容自然物的颜色时,也逐渐可以指较深的绿色,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秋草萋已绿”,白居易《池上逐凉二首》中的“绿树阴前逐晚凉”。因而,在形容绿色自然物的颜色时,“青”和“绿”逐渐成为同义词。但表示嫩绿的颜色时,一般仍用“绿”,而不用“青”。
青表示蓝色
“青”表示蓝色,和蓝草可用于染色有关。蓝草(蓼蓝、槐蓝等)是我国最早利用的一种植物染料。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启灌蓝蓼”,说明夏代已开始种植蓝草了。蓝草中含有靛甙,经水浸渍以后可染织物。有人推测,最初用蓝草染色,可能是把蓝草叶和织物揉在一起,揉碎的蓝叶其液汁就浸入了织物。由蓝草汁液浸染出的颜色为蓝带绿色,和“青”所表示的颜色相似,于是用蓝草染出的颜色也称为“青”。 春秋以后,染色工艺逐渐改进。由原来用鲜叶浸渍染色,改为先将蓝草加工制成靛蓝再进行染色。用这种方法染出的织物呈深蓝色,色泽浓,牢度好,色相固定。此后“青”表示染织物的颜色时,指的都是深蓝色。《苟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青”,指的就是用这种方法染出的蓝色。
从先秦到宋元,在形容染织物的颜色时,“青”是表示蓝色的常用词。古籍中青衣、青组、青绶、青帻、青旌等词中的“青”都是指蓝色。明清以后,“蓝”成为表示蓝色的常用词,于是在形容染织物的颜色时,在书面语中,“青”表示接近黑色的深蓝,在口语中,“青”一般就不再表示蓝色了。
在战国以前,形容天空的颜色一般都用“苍”,如《诗经·王风·黍离》中就有“悠悠苍天”之句。“苍”用于形容自然物时,表示暗绿色;用于形容染织物时,表示比“青”更深的蓝色,这两种都是黯淡、模糊的颜色。天空的颜色是时常变化的,晴空万里时,天色是深蓝的;晴空飘着一层浮云时,天色是蓝灰的;阴天时,天是灰色的;在黑夜或风雨欲未时,天是灰黑或蓝黑色的。由于“苍”表示的天色是泛指的,不能突出人们所喜爱的晴空蔚蓝色,于是战国以后,又用“青”来形容晴空的颜色,如《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田子方》“上窥青天,下潜黄泉”。后来,“青天”一词便被一直沿用。
秦汉以后出现了“青云”一词,用以形容高空,如屈原《远游》:“涉青云以汎滥游兮。”万里晴空,天高云淡,看上去天空距离地面十分遥远。“青云”的“青”由“青天”的“青”而来,也是用于形容天色的。后来“青云”一词词义引申,用于比喻高官显爵,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汉代以后,出现了“青盲”一词,指眼睛外观如常,却视力减退乃至失明。如《后汉书·独行列传》:“公孙述连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难。”“青盲”的“青”意思也是由“青天”的“青”引申而来。后代古书中又有用“青天”比喻明察是非、廉洁公正的官吏,如《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望青天爷爷明鉴。”官吏能明察是非,犹如晴空没有被云雾遮蔽,阳光把万物照得清清楚楚一样。称清官为“青天”,是由称晴空为“青天”引申而来。
“青”用于形容肤色时亦为蓝色。从上古时起,一般用于描述人因受了外界刺激或被病痛折磨而面色发青。如《论衡·物势篇》:“孔子畏阳虎,却行流汗。阳虎未必色白,孔子未必面青也。”《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早已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
青表示黑色
“青”表示黑色,是在中古以后。先用于形容眼睛、头发,如“青眼”“青丝”等词。“青眼”是和“白眼”相对的,表示看不起人或神色不满,眼睛斜视或向上看出现白眼球,称“白眼”;眼睛正视,黑眼球在眼眶中部,称“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尊重。如《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杜甫《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子。”后来又出现了“青目”“青盼”“垂青”等词语,比喻受到重视、优待。如《金瓶梅》第五十五回:“员外着小的们伏(服)侍老爹,万求老爹青目。”《红楼梦》第十五回:“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内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垂青目的。”这些词语里的“青”虽由表示黑色的“青”而来,但已经只是一种比喻了。用“青丝”“青鬓”“青髻”等词形容黑发,多见于唐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浒传》第三十八回:“黄芦岸口,青髻童牧犊骑牛。” 黑色的眼球、头发之所以用“青”来形容,一方面是因为深青近黑,黑色眼球往往看上去发蓝,黑亮的头发似浓绿(古书中又称妇女黑发为“绿云”“绿鬓”)。另一方面,“青”表达了人们尊重、喜爱的思想感情。青色,观之赏心悦目,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孔雀石、蓝铜矿的颜色是这样,葱翠的草木、蔚蓝的天空也是这样。“静”“清”“精”“晴”“晴”等字亦有此意味。
南宋以后,棉花逐渐在全国广为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成为南北各省人民普遍的御寒用物。棉布适宜染青,各地制蓝手工业得以发展,国家设有官办的管理机构“蓝靛所”,用蓝靛染出的蓝布种类、数量都比以前大大增加。如《天工开物·彰施》记载,用蓝靛染出的颜色有天青色、葡萄青色、蛋青色、翠蓝、天蓝。“蓝”在明代白话小说中被大量使用,并能在正史《舆服志》中作为一种规定的服色出现,说明“蓝”在明代以后逐渐成为常用的颜色词了。
在“蓝”成为表示蓝色的常用词以后,为了和“蓝”相区别,“青”在表示染织物颜色时,词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文言文中,和“赤”“黑”“黄”“白”等词对举时,“青”仍泛指蓝色;而在和“蓝”对举时,“青”一般表示接近黑色的深蓝。如《明史·舆服志》说进士穿“深蓝罗袍,缘以青罗……青鞋,饰以黑角”,《清史稿·舆服志》中说举人穿的公服为“青绸蓝缘”。
大概元明以后,在白话文中,“青”由表示蓝色变为表示黑色。明代出现了“黑青”“墨青”等词,如《金瓶梅》第七十八回“一匹黑青妆花纻丝员(圆)领”,第六十八回“脚上墨青素缎鞋儿”。“青”被“黑”“墨”修饰,说明这时“青”在口语中已经被看成黑色了。
为什么在“蓝”成为形容蓝色染织物颜色的常用词之后,“青”在文言文中仍表示蓝色,而在白话文中却变为表示黑色?这是因为从上古时起,“青”就被确定为五色词之一,在文言文中被长期沿用。因而,“蓝”即使成了常用词,在文言文中,特别是在涉及服饰制度时,“青”仍作为泛指蓝色之词。在口语中,泛指同一类颜色的词一般只能有一个,“蓝”替代了“青”成为泛指各种蓝色的常用词以后,“青”的词义势必要发生变化。
形容黑色染织物的颜色本来已有“黑”“缁”“皂”等词,深青归入黑色以后,为什么不用这些词来形容,而要增加一个“青”呢?这是因为“青”有原表示黑色各词所不具备的特殊含义。中国古代服装的颜色具有区别身份地位的作用。黄色的“黄袍”是隋唐以后皇帝的服装,赤褐色的“赭衣”,从上古时起就是囚犯的衣服。蓝色的“青衣”,从汉代起就是婢女、僮仆等身份低微者的服裝,如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绿帻青裳,家僮数百。”明代以后,深蓝和黑色是平民、奴仆常用的服色,其服装一般称为“青衣”。这既表示服装的颜色,也表示穿着者身份低微,如《儒林外史》第八回:“王道台……换了青衣小帽,黑夜逃走。”平民、奴仆的黑衣不能用“缁”未形容,因“缁衣”是僧徒的服装;不能用“皂”来形容,因“皂衣”是小吏、衙役的服装。用“黑”来形容,只能表示颜色,不能表示穿着者的身份,所以用“青”未形容。后来不仅平民、奴婢穿的黑色衣服用“青”来形容,其他身份的人所穿、所用的黑色染织品也都可以用“青”来描述颜色,如《红楼梦》第三回中宝玉“登(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第六十八回凤姐身穿“青缎子掐银丝的褂子”等。近代戏剧中的正旦因常着黑衫,又称“青衣”。这样,在口语中,“青”便成为形容染织物的黑色颜色词之一了。
“青”在古代除了表示绿色、蓝色和黑色以外,有时还可以表示灰、灰黑、灰褐等色。灰黑色的铅称“青金”,灰黑色的烟气称“青烟”,灰色松鼠称“青鼠”,一种树皮呈灰褐色的杨树称“青杨”。“青”有时还可以用于形容使人感到阴冷的蓝白色寒光,如“青光”“青灯”“青荧”。在古代颜色词还不太丰富的情况下,这些冷色往往就用“青”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