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个案基本情况
开学初,我发现小A同学与上学年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开朗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整洁干净的他,现在近乎蓬头垢面;上课乐于回答问题的他,现在上课常常走神,老师讲到哪儿他都不知道,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常常一个人呆在角落,有时会突然哭起来;还变得很暴躁,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桌子,他就脸红脖子粗的,要与同学较量,甚至要动武。看到哪个同学的父母来学校,他就一整天不高兴,而后,就不给这个同学好脸色看。更让我不解的是:我送值日学生回家,他总是一个人走在路的最右边,几次差点就要掉进路旁的水沟里;一看到车子驶来,他立即停下,惊恐、发抖地看着车子开过去,然后再畏畏缩缩地往前走。去年,他可是一个很乖、很懂事、很理性的孩子,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还参加过县举办的小歌手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可现在就连上他最喜欢的音乐课,也是无精打彩,一个劲地发呆。
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小A一定是受了什么特别大的打击,得了抑郁、孤独症,因此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能力和活动能力减退。小A曾经生活在非常温暖的家庭中。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因一次生意上的失利,不得不双双外出打工赚钱来填补生意的亏空。父母被经济压得喘不过气来,只顾忙工作,无暇顾及小A。小A既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也很少听到父母的声音(父母很少打电话回家)。从此,他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生活没有人照顾,功课也没有人监督。少了父母的叮咛与鼓励,他变得抑郁、孤独、恐惧、焦虑,情绪时常大起大落极不稳定。因为没有家长的保护,他认为保护自己就得靠自己,所以他对同学的敌意特别强,同学稍有不慎,他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打、骂同学。因平时缺少父母的爱而厌学,致使成绩下降,结果常挨老师批评。自此他变得自卑自弃,性格既脆弱又固执,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上很不合群。
父爱母爱,是拨动孩子奋进的琴弦。对像小A这样的同学,批评指责会让他的情绪更加低落。这时,老师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他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给他亲情似的爱,才能缓解他不良的心绪、防患他不良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找回原来的他。
管理策略
策略之一:用炽热的母爱融化他心中的坚冰。
一天,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我把他找来,温情地对他说:“小A,今天我们去影院看电影,你坐在老师的自行车后座上,老师带你去好不好?”小A疑惑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又对他说:“来,老师先帮你洗洗脸,这样你就更漂亮一些,因为老师喜欢带一个干净漂亮的孩子。”他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帮他洗了脸,然后夸他:“小A,你今天真是漂亮!走,老师带你去看电影。”久违了的喜悦终于又浮现在他那原本纯真的脸庞。路上,他偎依在我的后背,偶而也会与我说几句话。
以后的日子,只要我看到他的脸脏了,指甲长了,我就对他说:“来,小A,老师帮你洗洗脸。”“小A,剪指甲啦。”有一天,他亲热地对我说:“以前,我妈妈经常帮我洗脸,也帮我剪指甲。”说着说着,他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我搂着他:“那老师就像你妈妈一样,好吗?”他点点头,早已泣不成声了。
有时,他衣服的领子没有弄好,我就帮他弄好;偶而有个头痛脑热的,就带他看医生,或者对症给他一些非处方药,并为他倒好开水。晚上回家后,我经常打电话给他,问他晚饭吃了吗?作业做完了吗?他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由此,他渐渐地淡化了双亲不在身边的失落感,在老师的关爱中健康的成长。
策略之二: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找回自信。
一天,我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班级的小A同学歌唱得非常好,是我们县的少年小歌手。今天,老师请他为我们唱一首歌,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动情地唱了一首去年的参赛歌曲。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用了5分钟时间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
小A自小练习书法,基本功很好。他的作业清楚、工整,我就将他的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班级的板报让他组织同学出,由于他的用心,板报很有质量。这些我都及时给予了表扬。
小A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就鼓励他说:“你写日记的习惯很好,这样既可以练笔,又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你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的。什么时候‘创作’一个,让老师好好帮你改改,然后投给报社,说不定能发表呢!”一天,他以“母亲”为题,写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经我润色之后,投给一家日报社的校园版并且发表了。我借此机会表扬了他,并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朗读了他的文章,同时,写了一张喜报贴在学校的公布栏上。这大大地激发了他的自信心。
策略之三:要求家长与孩子、老师经常联系,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在远方打工,但是,心是挂念他的;让家长
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抚孩子的心灵。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用心、用情、用智的关爱与鼓励,那只曾经折了翅膀的小鸟终于又展翅飞向了蔚蓝的天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个案基本情况
开学初,我发现小A同学与上学年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开朗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整洁干净的他,现在近乎蓬头垢面;上课乐于回答问题的他,现在上课常常走神,老师讲到哪儿他都不知道,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常常一个人呆在角落,有时会突然哭起来;还变得很暴躁,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桌子,他就脸红脖子粗的,要与同学较量,甚至要动武。看到哪个同学的父母来学校,他就一整天不高兴,而后,就不给这个同学好脸色看。更让我不解的是:我送值日学生回家,他总是一个人走在路的最右边,几次差点就要掉进路旁的水沟里;一看到车子驶来,他立即停下,惊恐、发抖地看着车子开过去,然后再畏畏缩缩地往前走。去年,他可是一个很乖、很懂事、很理性的孩子,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还参加过县举办的小歌手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可现在就连上他最喜欢的音乐课,也是无精打彩,一个劲地发呆。
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小A一定是受了什么特别大的打击,得了抑郁、孤独症,因此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能力和活动能力减退。小A曾经生活在非常温暖的家庭中。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因一次生意上的失利,不得不双双外出打工赚钱来填补生意的亏空。父母被经济压得喘不过气来,只顾忙工作,无暇顾及小A。小A既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也很少听到父母的声音(父母很少打电话回家)。从此,他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生活没有人照顾,功课也没有人监督。少了父母的叮咛与鼓励,他变得抑郁、孤独、恐惧、焦虑,情绪时常大起大落极不稳定。因为没有家长的保护,他认为保护自己就得靠自己,所以他对同学的敌意特别强,同学稍有不慎,他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打、骂同学。因平时缺少父母的爱而厌学,致使成绩下降,结果常挨老师批评。自此他变得自卑自弃,性格既脆弱又固执,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上很不合群。
父爱母爱,是拨动孩子奋进的琴弦。对像小A这样的同学,批评指责会让他的情绪更加低落。这时,老师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他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给他亲情似的爱,才能缓解他不良的心绪、防患他不良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找回原来的他。
管理策略
策略之一:用炽热的母爱融化他心中的坚冰。
一天,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我把他找来,温情地对他说:“小A,今天我们去影院看电影,你坐在老师的自行车后座上,老师带你去好不好?”小A疑惑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又对他说:“来,老师先帮你洗洗脸,这样你就更漂亮一些,因为老师喜欢带一个干净漂亮的孩子。”他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帮他洗了脸,然后夸他:“小A,你今天真是漂亮!走,老师带你去看电影。”久违了的喜悦终于又浮现在他那原本纯真的脸庞。路上,他偎依在我的后背,偶而也会与我说几句话。
以后的日子,只要我看到他的脸脏了,指甲长了,我就对他说:“来,小A,老师帮你洗洗脸。”“小A,剪指甲啦。”有一天,他亲热地对我说:“以前,我妈妈经常帮我洗脸,也帮我剪指甲。”说着说着,他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我搂着他:“那老师就像你妈妈一样,好吗?”他点点头,早已泣不成声了。
有时,他衣服的领子没有弄好,我就帮他弄好;偶而有个头痛脑热的,就带他看医生,或者对症给他一些非处方药,并为他倒好开水。晚上回家后,我经常打电话给他,问他晚饭吃了吗?作业做完了吗?他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由此,他渐渐地淡化了双亲不在身边的失落感,在老师的关爱中健康的成长。
策略之二: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找回自信。
一天,我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班级的小A同学歌唱得非常好,是我们县的少年小歌手。今天,老师请他为我们唱一首歌,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动情地唱了一首去年的参赛歌曲。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用了5分钟时间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
小A自小练习书法,基本功很好。他的作业清楚、工整,我就将他的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班级的板报让他组织同学出,由于他的用心,板报很有质量。这些我都及时给予了表扬。
小A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就鼓励他说:“你写日记的习惯很好,这样既可以练笔,又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你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的。什么时候‘创作’一个,让老师好好帮你改改,然后投给报社,说不定能发表呢!”一天,他以“母亲”为题,写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经我润色之后,投给一家日报社的校园版并且发表了。我借此机会表扬了他,并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朗读了他的文章,同时,写了一张喜报贴在学校的公布栏上。这大大地激发了他的自信心。
策略之三:要求家长与孩子、老师经常联系,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在远方打工,但是,心是挂念他的;让家长
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抚孩子的心灵。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用心、用情、用智的关爱与鼓励,那只曾经折了翅膀的小鸟终于又展翅飞向了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