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柑熟了——
写下这文题,心中犯疑,有无变相广告推广之嫌?入冬时节,柑桔全上市了。走过水果店,写着“永春芦柑”的招牌,果形硕圆,色泽橙黄,煞是可爱。
想起第二届“海峡诗会”,2003年9月10日至19日,随余光中先生返乡。余先生撰写专文《八闽归人——回乡十日记》,大半篇幅书写此行的最后一程“寻根之旅”。字里行间皆深情。那天,自县城驱车往洋下村。“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久蛰的孺慕与乡情,蠢蠢然似在蠕动。”近乡时,同行友人说:“下面就是你家了!”
余先生写道:
“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话令我全身震颤,心头一紧。……泪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这一带的隐隐青山,累累果林,都为我顾盼所拥有,相信我只要发一声喊,十里内,枝头所有的芦柑都会回应,骤来的富足感一扫经年的乡愁。
归闽数日,这位“晚归的诗翁”兴奋不已。研讨会,讲座,朗诵会,一场又一场;各种媒体采访,一回又一回;题词,签字,一次又一次。75岁的老人,却毫无倦意。看得出,余先生特开心,顽童般,一路上总挂着笑容。下榻永春县城时,有一次,闹出“失踪事件”。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组拍摄余先生专题。行程太紧,在再三要求下,余先生只好玩起“躲猫猫”。县里一众人等急坏了。虽然事出有因,迫不得已,至今仍觉歉疚。余先生却是“自觉”配合,不以为忤。后来,《东方之子》播出了上下集。
临离故乡,余先生恋恋不舍,族亲便把并蒂的一双芦柑——绿油油富于生机——放到他手里:“把永春的特产水果带两只回去吧。”
余先生于《八闽归人》中写道:
有什么比这对孪生的绿孩子更能够吮吸故土的乳汁与地气呢?绿柑盈握,有誰比我更富足呢?
还记得一件小事。当年在机场迎候余光中先生,乡亲们要打出横幅“欢迎文学大师……”我建议他们换种说法。人们往往喜欢加诸一顶顶桂冠,非如此,似乎不足以表达尊重和钦仰。说来大可不必。余先生说,“诗在如人在。”作品的存在,读者的认可,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作家的价值了。
如今,永春芦柑熟了,黄橙橙的。“诗翁”却再也品尝不到它的脆嫩香甜了。但他遗存于世的诗文,却是传之恒远,历久弥新。
写下这文题,心中犯疑,有无变相广告推广之嫌?入冬时节,柑桔全上市了。走过水果店,写着“永春芦柑”的招牌,果形硕圆,色泽橙黄,煞是可爱。
想起第二届“海峡诗会”,2003年9月10日至19日,随余光中先生返乡。余先生撰写专文《八闽归人——回乡十日记》,大半篇幅书写此行的最后一程“寻根之旅”。字里行间皆深情。那天,自县城驱车往洋下村。“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久蛰的孺慕与乡情,蠢蠢然似在蠕动。”近乡时,同行友人说:“下面就是你家了!”
余先生写道:
“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话令我全身震颤,心头一紧。……泪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这一带的隐隐青山,累累果林,都为我顾盼所拥有,相信我只要发一声喊,十里内,枝头所有的芦柑都会回应,骤来的富足感一扫经年的乡愁。
归闽数日,这位“晚归的诗翁”兴奋不已。研讨会,讲座,朗诵会,一场又一场;各种媒体采访,一回又一回;题词,签字,一次又一次。75岁的老人,却毫无倦意。看得出,余先生特开心,顽童般,一路上总挂着笑容。下榻永春县城时,有一次,闹出“失踪事件”。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组拍摄余先生专题。行程太紧,在再三要求下,余先生只好玩起“躲猫猫”。县里一众人等急坏了。虽然事出有因,迫不得已,至今仍觉歉疚。余先生却是“自觉”配合,不以为忤。后来,《东方之子》播出了上下集。
临离故乡,余先生恋恋不舍,族亲便把并蒂的一双芦柑——绿油油富于生机——放到他手里:“把永春的特产水果带两只回去吧。”
余先生于《八闽归人》中写道:
有什么比这对孪生的绿孩子更能够吮吸故土的乳汁与地气呢?绿柑盈握,有誰比我更富足呢?
还记得一件小事。当年在机场迎候余光中先生,乡亲们要打出横幅“欢迎文学大师……”我建议他们换种说法。人们往往喜欢加诸一顶顶桂冠,非如此,似乎不足以表达尊重和钦仰。说来大可不必。余先生说,“诗在如人在。”作品的存在,读者的认可,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作家的价值了。
如今,永春芦柑熟了,黄橙橙的。“诗翁”却再也品尝不到它的脆嫩香甜了。但他遗存于世的诗文,却是传之恒远,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