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知识认知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即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是学生应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获取大量的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把握知识并无限增长,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法”本身就包含了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是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我在农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多年,现就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在农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多年,现就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注重知识生成与生成的过程。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主动地展示知识,形成充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语境下产生认知矛盾,激发认知的需要,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完整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困难、障碍时,教师应该留出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方便,进行“直接灌输”。因为它只能让学生听而不是思考,结果是听起来一切都很清楚,然后他们自己去做,什么也不懂。
例如,在学习“三角”的教学内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动手,在老师的建议或要求下,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值,三个角加上,使三角形的角度为1800。但如果让学生计算其他例如四边形、多边形等形状的角度,显然学生不能用动手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时老师只提供材料(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多边形),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用角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切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出结论,在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知识后,多边形内角和可以将其划分为三角形和多个三角形来理解。
二是注重增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好习惯。解决问题的开始,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构、性质、难度,与以前解决的问题有效地估计和判断,以确保作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甚至是最有意义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与问题解决的要求。控制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检查问题的最终目标,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一位同学拿了10元去商店买铅笔,每支0.3元,顶多买几支,剩下多少元?许多学生列举如下:10元÷0.3=33支……1(元),结论是:最多买33,还有1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测试:(1)余1元是否正确(2)l元可以买多少支铅笔?(3)33支铅笔多少钱?学生可以很快找到错误的结论并反思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改正。
三,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那是很难诱导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感觉不到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和形式的。因此要把数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知识)转化为教学中的一系列潜在问题(问题情境)。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形成了积极、乐观、进取的人格。强烈的问题意识能驱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首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1)圆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换前后的图形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给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他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应充当知识“给予者”,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寻求(问)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要帮助学生承担责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如学生遇到困难时,成为一种鼓励和有用的灵感;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批评。我也试图让每个人(包括学生)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被轻视或压制,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数学思维方法,这就像打开了一扇让学生打开数学智慧之门的钥匙;“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胜于授人以渔”。一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他们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之,“主动探究”就是要学生学会解决更多的问题,独立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索和思考的方法,把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掌握知识,探索认知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成长以后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从而使今天的学习成为社会适应、参与和改造的基础,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太平镇下坠完全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在农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多年,现就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注重知识生成与生成的过程。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主动地展示知识,形成充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语境下产生认知矛盾,激发认知的需要,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完整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困难、障碍时,教师应该留出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方便,进行“直接灌输”。因为它只能让学生听而不是思考,结果是听起来一切都很清楚,然后他们自己去做,什么也不懂。
例如,在学习“三角”的教学内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动手,在老师的建议或要求下,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值,三个角加上,使三角形的角度为1800。但如果让学生计算其他例如四边形、多边形等形状的角度,显然学生不能用动手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时老师只提供材料(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多边形),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用角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切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出结论,在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知识后,多边形内角和可以将其划分为三角形和多个三角形来理解。
二是注重增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好习惯。解决问题的开始,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构、性质、难度,与以前解决的问题有效地估计和判断,以确保作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甚至是最有意义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与问题解决的要求。控制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检查问题的最终目标,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一位同学拿了10元去商店买铅笔,每支0.3元,顶多买几支,剩下多少元?许多学生列举如下:10元÷0.3=33支……1(元),结论是:最多买33,还有1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测试:(1)余1元是否正确(2)l元可以买多少支铅笔?(3)33支铅笔多少钱?学生可以很快找到错误的结论并反思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改正。
三,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那是很难诱导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感觉不到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面的和形式的。因此要把数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知识)转化为教学中的一系列潜在问题(问题情境)。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形成了积极、乐观、进取的人格。强烈的问题意识能驱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首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1)圆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换前后的图形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给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他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应充当知识“给予者”,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寻求(问)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要帮助学生承担责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如学生遇到困难时,成为一种鼓励和有用的灵感;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批评。我也试图让每个人(包括学生)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被轻视或压制,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数学思维方法,这就像打开了一扇让学生打开数学智慧之门的钥匙;“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胜于授人以渔”。一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他们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之,“主动探究”就是要学生学会解决更多的问题,独立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索和思考的方法,把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掌握知识,探索认知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成长以后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从而使今天的学习成为社会适应、参与和改造的基础,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太平镇下坠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