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各个学科都极力倡导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计算而言,计算能力是组成核心素养主要因素之一,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情从多方面分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關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分数、整数等,通过掌握正确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践行核心素养,强化口算练习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口算练习,全方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坚持天天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练习口算,以“10以内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运用2~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运用听算、抢答、速算等形式强化训练效果,这种方式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效果。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计算较为单一枯燥,如果教师依旧运用机械化和重复化训练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听算和速算等形式增强口算练习新鲜感,一定程度也为学生口算提供多种练习思路,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口算能力。例如开展“看看谁算得快”口算游戏:8+7=、3+9=。或开展“看看谁最棒”竞赛活动,如14-8()6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活动中巩固近期所学知识,掌握正确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二、践行核心素养,展示多样算法
数学知识有着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不可避免会感到困难。正因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多样算法,充分体会数学学科特有的简洁美,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择优应用。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为例,其中有节课为9+? 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实物操作方式让学生切实感悟凑十过程和其中涉及到方法,由此理解凑十计算原理。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几瓶牛奶”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掌握9+?的进位加法,体会多样化算法和运用凑十法解决9+?进位加法问题。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两张牛奶瓶图,分别为9瓶和5瓶,再呈现4个青苹果与9个红苹果以及6个紫五星和9个红五星,让学生阐述题目含义并提出不同问题,再基于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继列出9+5、4+9、6+9。教师随即提问:“上述三个算式有何共同特征?”学生:“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数字9”,教师列出板书9+?。此时学生意识到这节课并非单纯解决9+5算式,而是着重解决9+?等问题。首先解决9+5=?,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因为学生在幼儿时期已接触和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而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重难点即让学生理解算理,因而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运用小木棒代替图片中牛奶瓶摆一摆,看看是否能摆出答案?”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何要从5根小木棒中拿出1根,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9+1=10,10+?较易计算。教师继续引导:“一定要从5根小木棒中抽出一根凑成10吗?”有学生回答也可从9根小木棒中抽出5根也可与另外5根凑成10。学生随即运用相同的方法解决4+9、6+9算式,上述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数学算式有多种算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计算习惯
如果想要保证计算正确无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均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和不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需要数学教师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计算习惯:首先养成认真看清符号与数字习惯;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出现不认真看数字而导致计算错误情况,尤其是0.1.3.6.7.8等是学生较易看错的数字,例如将645写成654,0.93写成0.98,还有学生将算式中的“+”看成“÷”,进而造成计算错误。教师可告知学生在计算应观看多遍数字和符号,避免因粗心大意而计算错误。
其次,养成认真书写习惯。毫无疑问,认真书写可减少因书写潦草出现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因而无论在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小数点,每个数字也要隔开适当的距离。特别在书写1和7或0和6时不能潦草和模棱两可,只有认真书写才能提高计算正确率。第三养成正确审题习惯;对于计算题而言,认真审题是提高正确率的关键所在。由于小学生年龄少,观察数字也不够细心,较易在感知层面对数字产生错觉,十分容易遗漏计算细节,从而出现计算错误。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仔细观察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思考运用一般运算法则是否能解答,再仔细观察题目中是否涵盖特别条件和运用简易方式计算。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计算自信心以及保持计算耐心,长期以往就会养成正确且良好的审题习惯。第四养成仔细计算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之所以频出错误,并非不会计算,而是和自身粗心大意有关,常见情况有漏抄、漏写、忘记进退位或看错运算符号,如计算3.6x70时有学生看成3.6x7,漏看70末尾的0,甚至有学生没有看到3.6中的小数点。对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观看题目,借此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组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学生计算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整体水平和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题目,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玉丽.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9(4).
[2] 金江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2019(1).
*本文系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编号:lcxq2019—04)论文研究成果。
【關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分数、整数等,通过掌握正确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践行核心素养,强化口算练习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口算练习,全方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坚持天天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练习口算,以“10以内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运用2~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运用听算、抢答、速算等形式强化训练效果,这种方式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效果。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计算较为单一枯燥,如果教师依旧运用机械化和重复化训练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听算和速算等形式增强口算练习新鲜感,一定程度也为学生口算提供多种练习思路,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口算能力。例如开展“看看谁算得快”口算游戏:8+7=、3+9=。或开展“看看谁最棒”竞赛活动,如14-8()6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活动中巩固近期所学知识,掌握正确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二、践行核心素养,展示多样算法
数学知识有着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不可避免会感到困难。正因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多样算法,充分体会数学学科特有的简洁美,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择优应用。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为例,其中有节课为9+? 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实物操作方式让学生切实感悟凑十过程和其中涉及到方法,由此理解凑十计算原理。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几瓶牛奶”情境让学生思考和掌握9+?的进位加法,体会多样化算法和运用凑十法解决9+?进位加法问题。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两张牛奶瓶图,分别为9瓶和5瓶,再呈现4个青苹果与9个红苹果以及6个紫五星和9个红五星,让学生阐述题目含义并提出不同问题,再基于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继列出9+5、4+9、6+9。教师随即提问:“上述三个算式有何共同特征?”学生:“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数字9”,教师列出板书9+?。此时学生意识到这节课并非单纯解决9+5算式,而是着重解决9+?等问题。首先解决9+5=?,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因为学生在幼儿时期已接触和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而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重难点即让学生理解算理,因而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运用小木棒代替图片中牛奶瓶摆一摆,看看是否能摆出答案?”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何要从5根小木棒中拿出1根,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9+1=10,10+?较易计算。教师继续引导:“一定要从5根小木棒中抽出一根凑成10吗?”有学生回答也可从9根小木棒中抽出5根也可与另外5根凑成10。学生随即运用相同的方法解决4+9、6+9算式,上述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数学算式有多种算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计算习惯
如果想要保证计算正确无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均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和不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需要数学教师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计算习惯:首先养成认真看清符号与数字习惯;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出现不认真看数字而导致计算错误情况,尤其是0.1.3.6.7.8等是学生较易看错的数字,例如将645写成654,0.93写成0.98,还有学生将算式中的“+”看成“÷”,进而造成计算错误。教师可告知学生在计算应观看多遍数字和符号,避免因粗心大意而计算错误。
其次,养成认真书写习惯。毫无疑问,认真书写可减少因书写潦草出现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因而无论在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小数点,每个数字也要隔开适当的距离。特别在书写1和7或0和6时不能潦草和模棱两可,只有认真书写才能提高计算正确率。第三养成正确审题习惯;对于计算题而言,认真审题是提高正确率的关键所在。由于小学生年龄少,观察数字也不够细心,较易在感知层面对数字产生错觉,十分容易遗漏计算细节,从而出现计算错误。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仔细观察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思考运用一般运算法则是否能解答,再仔细观察题目中是否涵盖特别条件和运用简易方式计算。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计算自信心以及保持计算耐心,长期以往就会养成正确且良好的审题习惯。第四养成仔细计算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之所以频出错误,并非不会计算,而是和自身粗心大意有关,常见情况有漏抄、漏写、忘记进退位或看错运算符号,如计算3.6x70时有学生看成3.6x7,漏看70末尾的0,甚至有学生没有看到3.6中的小数点。对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观看题目,借此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组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学生计算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整体水平和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题目,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玉丽.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9(4).
[2] 金江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2019(1).
*本文系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编号:lcxq2019—04)论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