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后影像学随访三年一例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可吸收支架被吸收后冠状动脉正常收缩性可恢复,有利于血管的正性重构,可在同一病变处多次介入干预,不会产生支架重叠带来的问题,可避免金属支架长期冠状动脉内存留影响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的实施。该文报道左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患者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3年影像学随访1例,显示了可吸收支架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有助于了解国产可吸收支架置入后支架降解吸收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处理需要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病科等多学科的有效合作。本文针对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的病理生理特点、甄别和处理高危孕产妇的要点、常见认识及实践误区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围手术期的处理质量,改善其预后。
期刊
各种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耻骨后、经闭孔或单切口)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并非罕见,如何处理该并发症目前尚无共识。术后排尿功能障碍通常是短暂而自限的,但是如果长期存在可能影响逼尿肌功能并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初始处理包括间歇导尿和去除诱因等。早期的吊带松动术创伤小,通常可以解除排尿功能障碍症状。晚期可行吊带切开或切除术,临床有效,但是有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的可能。尿道扩张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充分。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做为目
期刊
目的探讨"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因Ⅳ度盆腔器官脱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的各指示点位置评估客观疗效,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器官脱垂与
目的探讨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沉默滋养细胞系JEG-3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对JEG-3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转染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JEG-3细胞中HLA-G的表达,将转染后的JEG-3细胞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常氧抑制组、低氧抑制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细胞中HLA-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目的比较三维(3D)腹腔镜与二维(2D)腹腔镜应用于子宫颈癌C1型子宫广泛性切除术(C1-LRH)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医师的操作感受。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C1-LRH手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01例,其中42例采用3D腹腔镜(包括一代3D和二代3D)行C1-LRH者为研究组,59例常规采用2D腹腔镜行C1-LRH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的筛查策略及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85 461例,根据不同的生殖道GBS筛查策略(筛查者均为妊娠35~37周)按时间段分为3个时期,未筛查期31 384例(36.72%),部分筛查期33 267例(38.93%),筛查期20 810例(24.35%);
该文报道高龄孕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通过及时的再灌注治疗,选择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患者妊娠结局良好。国内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该文通过对救治过程的总结,结合文献,探讨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讨论血运重建、抗栓药物及终止妊娠时机等方面的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借鉴。
患者女性,25岁,因产检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产后及随访期间均高于正常上限2倍,完善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此类病例国内、外罕见报道,关于其发病机制、预后目前仍不清楚,治疗上主要以与患者良好沟通、缓解心理压力为主,应尽量避免患者因其他疾患就诊发现肌酸激酶升高而反复检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CMR扫描的HCM患者共2 028例,其中18例患者诊断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作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18例单纯HCM患者作为单纯HCM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MR成像结果,并对入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恶性、进展性疾病。妊娠可诱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急剧加重,胎儿及孕妇死亡率高,绝大部分肺动脉高压患者应避免妊娠。靶向治疗时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虽有所改善,但仍十分具有挑战性。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应早期开启靶向药物治疗,给予专业化的全程管理。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的产前管理、风险评估、围产期及产后管理至关重要,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