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激励等功能,用教学目标引领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一、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指导预设教学活动
首先,要科学确立教学目标。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必须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最终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为此,必须清晰、明确、具体地确立教学活动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部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把这些总的目标,明确、具体地分解到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如一位教师拟定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意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上述目标中(1)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为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3)为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其次,教学活动的预设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表达了所期望的教学成果或终极行为,它是教师预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它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进程的方向。教学目标就如同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标。执教者就要依据教学目标灵活地加工教材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如上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之一: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它。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二是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主动获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活动就是要能够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思考和比较,这一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预设,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展开。
二、发挥教学目标的调控功能,时时监控教学活动
依据教学目标而预设的教学活动,同样要受到教学目标的调控和制约。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已分解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每个环节的活动都要能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或是某个被分解后的子目标。对不能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或教学目标的活动,或其他教学意外,教师都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使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与控制之下。如上例教学中,通过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是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之一。这一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参与活动,如果活动刚开始。就有个别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那么教师就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不能顺着个别优等生的表现,而取消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让优等生继续思考操作过程,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留给其他学生一些时间继续完成操作活动,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通过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及时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在一定教学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可能达到的最佳教学结果的明确而妥当的要求。它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为此,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就应当成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全面掌握教学活动的实施状态、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状态。通过对这些状态及其成因的诊断,获得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怎样从事某次学习活动,以及从事此项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所做的直接、明确的表述。它鲜明地体现着学习活动的目标性和目的性。这种鲜明、具体的目标和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学习情境中,明确提出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以此激励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以目标的达成使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一、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指导预设教学活动
首先,要科学确立教学目标。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必须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最终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为此,必须清晰、明确、具体地确立教学活动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部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把这些总的目标,明确、具体地分解到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如一位教师拟定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意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上述目标中(1)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为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3)为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其次,教学活动的预设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表达了所期望的教学成果或终极行为,它是教师预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它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进程的方向。教学目标就如同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标。执教者就要依据教学目标灵活地加工教材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如上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之一: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它。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二是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主动获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活动就是要能够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思考和比较,这一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预设,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展开。
二、发挥教学目标的调控功能,时时监控教学活动
依据教学目标而预设的教学活动,同样要受到教学目标的调控和制约。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已分解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每个环节的活动都要能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或是某个被分解后的子目标。对不能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或教学目标的活动,或其他教学意外,教师都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使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与控制之下。如上例教学中,通过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是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之一。这一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参与活动,如果活动刚开始。就有个别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那么教师就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不能顺着个别优等生的表现,而取消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让优等生继续思考操作过程,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留给其他学生一些时间继续完成操作活动,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通过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及时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在一定教学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可能达到的最佳教学结果的明确而妥当的要求。它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为此,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就应当成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全面掌握教学活动的实施状态、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状态。通过对这些状态及其成因的诊断,获得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怎样从事某次学习活动,以及从事此项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所做的直接、明确的表述。它鲜明地体现着学习活动的目标性和目的性。这种鲜明、具体的目标和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学习情境中,明确提出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以此激励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以目标的达成使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