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学前教育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少数民族学校采用,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小学(全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学前语言、数学等)用母语授课。
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二、思考与对策
(一)思考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1.明確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2.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
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应从观念上来加以转变和更新,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上强调针对性,体现层进性,激发自觉性一一这是我的实践总结,也是一种理论思考。当然我们的讨论和探索只涉及教学的观念和方法的更新,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改革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教法 , 乃至测试等方面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一、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学前教育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少数民族学校采用,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小学(全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学前语言、数学等)用母语授课。
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二、思考与对策
(一)思考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1.明確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2.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
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应从观念上来加以转变和更新,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上强调针对性,体现层进性,激发自觉性一一这是我的实践总结,也是一种理论思考。当然我们的讨论和探索只涉及教学的观念和方法的更新,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改革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教法 , 乃至测试等方面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