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分析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带着中央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关注的几个问题,专程采访了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 记 者: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工作结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审计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首先请您谈谈审计工作的目的以及2012年度整个审计报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负责人:一年来,审计工作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紧扣“反腐、改革、发展”目标,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揭示体制机制等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科学发展。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关注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关注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推动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三是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四是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六是关注重大违法犯罪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 记 者:2012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负责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我署每年都对中央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旨在通过揭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提高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预决算公开。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署对58个中央部门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对会议费和出国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此次审计重点关注了中央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及其差异情况,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绩效情况,部门本级预算支出标准执行情况,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部门参与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部门软件资产购置、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部门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等内容。
  ◎ 记 者:近两年的报告都提到预算执行不到位,结转结余资金量大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部门普遍建立了预算执行进度公示和预算核减机制,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一些部门的预算执行仍不到位,存在结转结余资金量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预算编制方面,目前部门工作计划制定与预算安排的衔接还不够,导致预算编制还不够细化,有些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当年不具备实施条件;同时消化和减少累计结转结余资金的制度还不够完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不够健全,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存在较多的预估成分。二是在预算执行方面,受工作计划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一些预算执行中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尤其是后追加的预算,由于资金拨付比较迟,有些当年难以执行,形成结转结余。
  ◎ 记 者:“三公经费”审计情况如何?有关中央部门和单位的整改情况如何?
  负责人: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开支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12年中央部门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原则上不得超过2011年压缩后的预算规模。2012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三年,与往年相比,公开更及时、内容更具体,审计的58个部门中有53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预决算,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预算知情权,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和透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督氛围。
  审计署在中央部门2012年预算执行审计等工作中,重点检查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情况。在压缩包括“三公经费”在内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积极采取审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部门出国费等公务支出进行了重点审计,并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揭示和反映问题。当前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应尽快研究界定“三公经费”的概念和口径,健全和完善支出标准,并严格审核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各中央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今年,16个中央部门在2012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前,便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各部门还积极配合我署联网审计工作,及时反馈联网审计疑点询问。各有关中央部门还将整改工作重心前移,注重加强边审边改,有47个中央部门采取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回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报表等方式进行整改。
  会议费审计
  ◎ 记 者:为什么要开展中央部门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此次审计中主要发现了哪些问题?
  负责人:中央对精简会议问题高度重视。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对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对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在计划外召开会议,有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会议费等问题。发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在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发生的。
  ◎ 记 者: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会议费超定额标准列支和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会议定点管理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控制行政性成本支出的重要措施。现行会议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定点办会。本次审计发现,有38个部门的部分会议没有在定点饭店召开。
  在非定点场所召开会议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管理办法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够明确,在会议支出报销等环节没有建立对违反规定办会行为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二是一些部门没有树立依法依规办会的观念,对会议定点管理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对勤俭办会要求执行不严格。三是对定点饭店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有些定点饭店服务能力不足,承接会议能力有限;有些定点饭店未将全部接待能力向会议开放,导致一些会议在地点安排上出现困难。   按照2006年的管理办法,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现行一、二、三类会议的支出定额标准分别为600元、500元、400元。审计发现,2012年有36个部门的部分会议超定额标准列支会议费。
  会议费超定额标准列支或转嫁其他单位的原因是会议费预算管理不细化,约束力不强。现行管理办法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够明确,在会议支出报销等环节没有建立对违反规定支出行为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
  ◎ 记 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是怎样整改的?
  负责人:审计署指出上述问题后,各部门高度重视,有7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会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办法和规定。
  出国费审计
  ◎ 记 者:审计署为什么要开展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
  负责人:中央对规范因公出国(境)问题高度重视。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对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对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
  从审计情况看,大部分中央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规定和要求,紧紧围绕职责履行和工作需要组织出国(境)活动,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规模,有24个中央部门先后出台44项规定或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但有的中央部门在出国(境)团组管理及经费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发生的。
  ◎ 记 者:产生出国费转嫁给其他单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审计发现,有20个部门部分团组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或向下属单位等摊派出国费用。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部门未严格按照预算和团组计划安排出国(境)任务,部分没有经费来源的团组转由所属单位或企业负担;二是一些团组境外安排住宿、餐饮标准较高,个别团组甚至安排游览活动,为规避费用超支转由所属单位或企业负担。
  ◎ 记 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是怎样整改的?
  负责人: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意见,有16个部门研究制定或补充完善了《因公出国(境)审批联动机制职责分工办法》等管理办法;3个部门对2013年度出国团组进行了压缩。
  发现一批违法违规案件
  ◎ 记 者:审计工作报告第八部分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情况”做出深刻分析。目前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有哪些新情况、新特点?
  负责人:打击经济犯罪和惩治腐败是法律赋予审计监督的重要职责。这些年来,审计机关围绕中央反腐倡廉的部署与要求,始终把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发现犯罪案件线索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对涉及630多人的175起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特征、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有四个新特点:一是有的利用权力设租寻租,向特定关系企业或亲友输送利益,行政审批、工程建设、财政补贴、贷款发放、业务经营等领域和环节依然是案件易发多发地带,同时逐渐向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扩散;二是有的借助内幕或关联交易侵权牟利,利用自身掌握的内幕信息,以表面上正常的市场交易为掩护倒买倒卖,从中牟利或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专业性和隐蔽性较强;三是有的实施方式网络化,涉众性强、利益链条长,且呈高科技化、高智能化态势,查处难度较大;四是有的侵害公众利益,社会影响和危害巨大。从根本上讲,很多腐败问题也是制度机制不完善造成的。这说明,充分揭示并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既有利于推动腐败多发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化改革,又有利于警示相关监管部门及时修补漏洞,强化监管,促进标本兼治和源头反腐。
其他文献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班子建设和服务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中心组学习摆在党组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细化学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任务新使命,审计机关要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用“反腐”“改革”的双引擎,驱动“发展”这艘巨轮在“法治”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一是加大审计力度。要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揭露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加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各部门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改革实施。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特点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十几个部门,调整力度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任务分工的通知》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各种主义和思潮竞相涌入。在一个时期,新自由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市场万能论”愈演愈烈。当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开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多重危机之后,新自由主义风光不再,黯然失色。但是,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和理性审视,仍然十分重要。  深刻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在古典自
公开透明是法治的基石,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对国务院部门、省级政府、计划单列市政府2014年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在今后逐步加以完善。  各级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的成就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为政府治理的新手段。公开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结合所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清理“小金库”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力度,中钢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中钢协机关及所代管的28家社团组织和事业单位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对代管单位的监督  2009年至2012年,中钢协共有9个代管单位被中央治理“小金库”领导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了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7%,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缓中趋稳体现在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收入稳,稳中向好则体现在回升势头好,主要经济指标逐月企稳回升;经济结构趋好,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好,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态快速显效,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要求,核心是严以用权。因为,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众的主要区别就是掌握权力,包括协调监管的事权、队伍建设的人权、经费分配的财权和资产管理的物权,这是对干部最现实、最直接、最经常的考验。权力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用权的干部。新时期严以用好“四权”,要突出五点:  严以用权,首在敢于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食党俸禄,就要为党分忧,就要在其位,用其权,谋其政
2015年3月中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圆满完成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海冰预报保障工作。预报中心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以下简称极地室)常年开展极地海冰、气象、海洋预报和观测技术研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同志弘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极地精神,秉承“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宗旨,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而努力工作。  建政治强、作风实的组织  极地室党支部注重加强组织建设,一是结合我国极
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要旗帜鲜明地敢于表明我们的态度,敢于"亮剑"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因而,自觉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坚守和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