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梦本质上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政治构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来研究中国梦,厘清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梦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并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梦;探析
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中国梦不是一个虚幻的梦,而是一个极具内涵的梦,国富民强就是其一个重要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现实的人"展开的,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并且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一、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渊源
1."现实的人"是中国梦的出发点
尽管学术界对中国梦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释,但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中国梦,这些理解和阐释始终是围绕着"人"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围绕着三对关系展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因此,促进三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国梦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出发的根本指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所在。人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所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是,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与社会关系之间出现的现实矛盾,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精神世界改造的问题,是除了人的自然素质、人的社会素质改造之外的更为重要也更为深层的问题。
2.人的主体性是中国梦的主题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因此,中国梦的实现也要紧紧依靠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发挥其主体作用,紧密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向着共同梦想去努力,才能拧成一股劲,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任何美好的愿望,当只停留在想象幻想之中时,都是一种设想,只有当付诸行动去努力追求的时候,它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领导人对这个时代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思想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时代的主体,必须向着这一理想而努力,团结起可以团结的力量,孜孜不倦地追求梦想,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 3.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的观点。一般说来包括人的能力、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而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根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发展中通过不断地社会积累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到广大群众。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中国梦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梦的理论构建目标
马克思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目睹了存在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想象和制度,并且看到了在现实社会中对人性的残害以及对于无产阶级的压榨,于是,他决心要改变这个现实世界。因此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目的,其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指向。中国梦的实现也与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不可分。具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之下,实现中国梦。
1.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微观目标
中国梦的提出,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表达。其中人民幸福相对于国家富强来讲是中国梦的一个微观目标。但幸福指数的提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考虑吃穿住用行方面的问题。当前社会下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众多的隐患,从前几年的"染色馒头"、"注水猪肉"、"红心鸭蛋",到今年的"福喜事件"、沃尔玛超市使用过期油制作熟食等事件,无一不暴露出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还有当前存在的房价过高,导致很多年轻人成为"房奴"的现象。其次要考虑生存的环境、教育的公平、各种关系的协调和文化娱乐等,这些非物质方面的因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平均现象也却是存在。政府只有解决了这些确实关乎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时,人们的幸福感才能够得到提升。
2.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宏观目标
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内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因此,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国际学者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侯,就表示这个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内,社会上也容易产生各种不和谐的现象,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因为发展中只注重效率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社会公平没有得以建立。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快速的转变,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消费结构产生了剧烈变动,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以及社会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同时,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多发的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家监管不力容易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社会中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得不到恰当的解决,会阻碍社会发展。在社会压力极大的今天,个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使个人的心理容易失衡。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内,各种社会矛盾都需要调节,社会关系需要重新梳理,社会伦理需要引导重建。如何引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人"是关键的要素,中国梦的实现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但同时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中国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民幸福,同时人民群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
1.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就是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在最大程度上来凝聚中国力量,而广大中国人民的力量就是强大的中国力量,所以要尽量保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正是因为中国梦符合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人民才愿意为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力量。作为历史主人的人民,他们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正是达到自身目的,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民把实现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的过程中去,二者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践主体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这是由实践的目的性所规定的,人们进行艰苦的奋斗所要积极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联系十分密切。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创造国家利益的实践中去,国家利益得到实现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人利益的实现。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人民"概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是笼统地知道"人民"这一称谓,而没有关注度到"人民"这一集合体中千千万万的个人。这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不能以整体的人民来片面的代表每一个个体。
2.积极寻求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结合点
个人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个人梦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中国梦承载着每一个人的梦想,是由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个人的梦想凝聚而成的。另一方面,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中国梦的实现前提与基础。只有一个一个的个人梦想得到了实现,社会才能够和谐,中国梦也才能够得以实现。同样,中国梦的实现可以为个人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必要的条件,否则,个人梦就会像失去了母体的依托一样难以实现。有了梦想才会有行动的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把全体国人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使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还有艰难的道路需要前行。中国梦蕴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需要依赖于党的坚强领导。每一个人坚定信念,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就会成为可能,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会实现,全国人民就能享有中国梦。
3.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和创新取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党宗旨的体现。必须使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得到群众的拥护。无数实践的成果向我们证明,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进展,能够带给群众那么多的实惠,都是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充分发挥也密不可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都与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努力创造密不可分。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通过自身活动影响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也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中国梦事实上是一种深刻政治理论,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系统深入地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梦的关系,从理论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明确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富民强,从而调动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27.
[2]史为磊.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3,(4).
[3]刘洋.深刻认识中国梦就是人民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
[4]张佳.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1.
[5]玉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杜旭静(1989.6-),女,山西长治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梦;探析
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中国梦不是一个虚幻的梦,而是一个极具内涵的梦,国富民强就是其一个重要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现实的人"展开的,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并且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一、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渊源
1."现实的人"是中国梦的出发点
尽管学术界对中国梦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释,但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中国梦,这些理解和阐释始终是围绕着"人"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围绕着三对关系展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因此,促进三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国梦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出发的根本指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所在。人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所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是,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与社会关系之间出现的现实矛盾,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精神世界改造的问题,是除了人的自然素质、人的社会素质改造之外的更为重要也更为深层的问题。
2.人的主体性是中国梦的主题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因此,中国梦的实现也要紧紧依靠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发挥其主体作用,紧密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向着共同梦想去努力,才能拧成一股劲,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任何美好的愿望,当只停留在想象幻想之中时,都是一种设想,只有当付诸行动去努力追求的时候,它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领导人对这个时代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思想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时代的主体,必须向着这一理想而努力,团结起可以团结的力量,孜孜不倦地追求梦想,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 3.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的观点。一般说来包括人的能力、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而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根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发展中通过不断地社会积累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到广大群众。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中国梦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梦的理论构建目标
马克思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目睹了存在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想象和制度,并且看到了在现实社会中对人性的残害以及对于无产阶级的压榨,于是,他决心要改变这个现实世界。因此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目的,其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指向。中国梦的实现也与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不可分。具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之下,实现中国梦。
1.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微观目标
中国梦的提出,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表达。其中人民幸福相对于国家富强来讲是中国梦的一个微观目标。但幸福指数的提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考虑吃穿住用行方面的问题。当前社会下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众多的隐患,从前几年的"染色馒头"、"注水猪肉"、"红心鸭蛋",到今年的"福喜事件"、沃尔玛超市使用过期油制作熟食等事件,无一不暴露出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还有当前存在的房价过高,导致很多年轻人成为"房奴"的现象。其次要考虑生存的环境、教育的公平、各种关系的协调和文化娱乐等,这些非物质方面的因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平均现象也却是存在。政府只有解决了这些确实关乎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时,人们的幸福感才能够得到提升。
2.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宏观目标
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内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因此,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国际学者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侯,就表示这个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内,社会上也容易产生各种不和谐的现象,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因为发展中只注重效率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社会公平没有得以建立。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快速的转变,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消费结构产生了剧烈变动,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以及社会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同时,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多发的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家监管不力容易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社会中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得不到恰当的解决,会阻碍社会发展。在社会压力极大的今天,个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使个人的心理容易失衡。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内,各种社会矛盾都需要调节,社会关系需要重新梳理,社会伦理需要引导重建。如何引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人"是关键的要素,中国梦的实现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但同时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中国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民幸福,同时人民群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
1.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就是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在最大程度上来凝聚中国力量,而广大中国人民的力量就是强大的中国力量,所以要尽量保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正是因为中国梦符合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人民才愿意为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力量。作为历史主人的人民,他们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正是达到自身目的,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民把实现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的过程中去,二者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践主体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这是由实践的目的性所规定的,人们进行艰苦的奋斗所要积极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联系十分密切。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创造国家利益的实践中去,国家利益得到实现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人利益的实现。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人民"概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是笼统地知道"人民"这一称谓,而没有关注度到"人民"这一集合体中千千万万的个人。这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不能以整体的人民来片面的代表每一个个体。
2.积极寻求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结合点
个人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个人梦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中国梦承载着每一个人的梦想,是由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个人的梦想凝聚而成的。另一方面,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中国梦的实现前提与基础。只有一个一个的个人梦想得到了实现,社会才能够和谐,中国梦也才能够得以实现。同样,中国梦的实现可以为个人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必要的条件,否则,个人梦就会像失去了母体的依托一样难以实现。有了梦想才会有行动的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把全体国人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使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还有艰难的道路需要前行。中国梦蕴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需要依赖于党的坚强领导。每一个人坚定信念,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就会成为可能,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会实现,全国人民就能享有中国梦。
3.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和创新取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党宗旨的体现。必须使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得到群众的拥护。无数实践的成果向我们证明,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进展,能够带给群众那么多的实惠,都是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充分发挥也密不可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都与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努力创造密不可分。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通过自身活动影响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也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中国梦事实上是一种深刻政治理论,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系统深入地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梦的关系,从理论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明确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富民强,从而调动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27.
[2]史为磊.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3,(4).
[3]刘洋.深刻认识中国梦就是人民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
[4]张佳.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1.
[5]玉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杜旭静(1989.6-),女,山西长治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