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世纪的中亚宗教与文化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其他文献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课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虽然相辅相成,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公民身份作为现代国家中公民与国家关系的
马克思人本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实的实践的人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描绘出人类解放以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美好图景
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发端于晚清时期,其路径有二,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前者主要表现为学术界在救亡图强理念下以经术饰政术导致经学学术规范的解体,对西学的倡导,以及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这一热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精当的美学表述,从美学的意义上阐发“美丽中国”,不仅有助于对“美丽中国”的准确把握,还有助于对“美丽中国”的深
个体的认知策略运用如何受到其认知风格的制约目前尚不清晰。本文首先回顾涉及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运用的几种理论模型,提出认知风格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工作记忆系统和元
贵州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是全面提高贵州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该项目参训教师培训动机较强;培训内容和培训方
实践的需要是决定理论能否大众化及大众化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必然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决定性动因是中国
和谐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和谐文化”概念提出后,我国理论界兴起了和谐文化研究的热潮,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拟
美国大学的发展之所以成果丰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后的学科成长。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综合水平的主要标志。中国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国际化建设是必然趋势
贵州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经济社会有了全面发展,但与全国以及其他省区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并且在逐步扩大的差距.由于贵州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