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火星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永春,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火星,一颗红色的星球。
  火星上有山,有水,有峡谷,有大气,有微弱的磁场。火星上有沙尘暴,有土壤,有岩石,甚至地下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火星的两极,也有冰冻的白色冰原。
  这一切,与地球是那么相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进入太空时代伊始,人类曾经把深空探测的重点放到了以美丽之神维纳斯为名的金星上,因为它与地球的大小相似,距离最近。但科学探测后发现,金星其实是一个地狱般的星球,火山爆发、高温、高压、浓密的大气、有毒的降雨……迄今为止,登陆金星表面的航天器,甚至活不过几分钟就会歇菜。因此,这是一个不可能有生命的星球,也不可能让人类移居。人类对金星的探测兴趣越来越弱。
  正好相反,人類对火星的探测热情是随着探测程度和认识深度的加深而逐渐提高的。随着对火星的认识越来越综合、全面、系统,我们发现,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也是唯一经改造之后,有可能适合大规模移居的星球。因此火星是人类的希望之星。一旦在地球上面临难以扭转的重大灾难和危机时,人类就可以移居到火星,在那里开拓新的家园。
  每当我在报告中提到载人登陆火星或者移民火星时,很多人会觉得不靠谱,是科幻。但随着人类对火星越来越了解,知道那里有什么,可以支撑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以及航天技术和相关科技领域近年来取得的巨大突破,使人类登陆火星和移民火星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离我们越来越近。
  还是梳理一下人类登陆火星的一些相关技术吧,或许能让你更有信心。
  登陆方式。登陆火星必须穿过火星稀薄的大气层,这个过程在地面上难以现场指挥,只能靠航天器自主操作,被称为“黑色7分钟”,失败风险是最高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只有美国的航天器成功登陆火星的原因。在技术途径的选择上,凤凰号登陆火星时采用了可压缩性的着陆支架进行缓冲;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登陆时采用降落伞减速,加上用气囊在火星表面弹跳,减少对火星车的冲击;更先进的好奇号火星车登陆时,研发了新的天空起重机技术,火星车在地表一定高度悬空,通过缆绳慢慢放到火星表面。到了未来载人登陆火星时,登陆舱和物资设备的重量更大,降落伞可能难以起到有效的减速作用,除了天空起重机之外,还需要研发更先进的火箭反推技术,才能达到有效的减速。
  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号正在研制中,将于2018年进行绕月飞行。这种新型载人飞船空间更大、设备更先进。根据此前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满足飞往火星的任务。
  火箭。火箭是航天的基石,没有火箭,哪里都去不了。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制新一代太空发射系统(SLS)。这种重型运载火箭最终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43吨,甚至可能达到165吨,与阿波罗登月时的土星五号非常相近,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火箭。除了官办航天,2018年2月,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搭载1辆红色特斯拉跑车,进入了环绕太阳的轨道。猎鹰重型号称现役最大推力火箭,一级火箭可以回收后重复使用,星际运输成本更低。在此基础上,有望打造一条从地球往返火星的廉价航线。马斯克在火星上退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能源供应。火星上的1昼夜是24小时39分钟,也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火星比地球更远离太阳,太阳光强度比地球上弱。仅仅采用太阳能,可能无法满足火星基地的供电需求。因此,核能是未来火星基地所需的能源供应方式。很多人谈核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好奇号火星车、飞越冥王星的新视野号,都装配有核电源,可以支撑它们一直工作到2030年。至少还有20多个深空探测器也都采用了太空核能技术。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发小型的新型核反应堆,以满足火星基地高效、安全的供电需求。
  原位资源利用。鉴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遥远距离,以及昂贵的运输代价,利用火星上的原位资源,研发烧砖、生产玻璃纤维、3D打印等建筑材料生产技术,生产和循环利用水、氧气等生命所需物质,尽可能减少从地球到火星的运输量,可以降低火星基地建设成本,降低建设风险。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接下来要做的是提高这些技术在火星环境下使用的可行性。
  辐射防护。由于没有全球性磁场,火星上的太空辐射要比地球上空的国际空间站、月球基地,都要强得多,对航天员的身体伤害和健康风险也要高得多。好奇号测量了火星表面的辐射剂量,科学家正在研制辐射防护技术,比如,利用火星土壤建设防护层,在火星上寻找洞穴,或者创造人工磁场,都可以防护太空辐射,减少对航天员健康的危害。
  登陆火星,不仅是上面那些冷冰冰的技术,我们更要关心飞往火星的航天员——那些聪明、勇敢、需要情感温暖的个体。在飞往火星的漫长旅途中,在载人飞船狭小的空间中,航天员之间如何和谐相处?面对火星上的漫漫长夜和无边的荒凉,面对长时间、甚至永远也不可能与地球亲人相见的煎熬,人的心理该如何调节?面对在火星上拓荒,为后代建设生存基地的艰苦历程,他们能否迎来接班人,如何在火星上终老?其中,面临的大量法律、生理、心理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样需要开展大量研究。好在我们已经有了人类在国际空间站的长期生活经验,在月球上登陆考察的经验,以及在极地和荒漠地区长期生存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为人类在火星上生存奠定基础。
  登陆火星难度巨大,甚至是人类史上面临的最艰难的科技挑战,不仅投资巨大,需要强大的综合科技实力,还需要坚定的政治意志和强大的动员力。我们愿意去挑战火星,不是因为简单,恰恰是因为太难了。高难度的技术挑战一旦突破,将牵引整个科技领域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而且,移居火星这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代价,将赢得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尊重,塑造中国在世界上的引领地位。
  我相信,像火星这么大的一个星球,一定有独特的资源可以支撑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像500年前被发现的美洲大陆,现在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的乐土。火星,也将终将成为人类在太阳系中生存的另一个家园。
  我坚定地相信,在有生之年,我将会看到人类登陆火星,并开始建设一个永久的居住地。
其他文献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青年领域配套项目之一。任何热爱创客活动、年龄在18~40周岁的中美青年都可以参加这项活动。2年来,大赛吸引了中美两国众多青年创客的深度参与。这些有着奇思妙想和超强动手能力的年轻人在大赛中分享缤纷创意,开展互动交流,并展示炫酷的作品。大赛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意纷呈、面向未来,而且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本期专题将带领读者了解中美青年创客大赛,邀请大赛评委、“创客
研究背景  近些年,STEM教育是全球科学教育改革中炙手可热的话题。美国2013年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将工程和技术明确地写进了科学教育中。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STEM教育,是每一个科学教师都希望解决的问题。  在当今的科学教学中,课堂的关注点已经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科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已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生成概念,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同时,也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性,从而改变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本刊将在本期和下期专题中,介绍科学课堂中的一些技术应用。本期专题请到东南大学学习中心的专家,就科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WebQuest活动设计以及数码相机这一被普遍使用的数码设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为广大科学教师和读者了解
活动时间表
2017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农业大学分营主题为“科技主题中国梦,青春激昂稼穑情”,分营精心设计了讲座、实验、参观游览、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营员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活,体会科技魅力。1周时间里,营员们聆听了院士和名师讲座;参观了代表学校学科特色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我国前沿科学研究进展情况,亲身参与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营员参观了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  “英特尔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 (l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旨在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0年将这个项目带入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起,设立“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在全国范围
The Cover封面故事  2018年的十大科技新闻:整个2018年充满了撞击感,这种撞击感无论在行星研究、解决犯罪、蚊子种群、反转分析,还是在其他众多领域都给予人们巨大的震撼。  News科学新闻  一次流星爆炸将古代死海的生物群落全部消灭:距离死海不远的考古遗址显示出3 700年前突然且过热的坍塌痕迹。  8月出生的孩子比9月出生的孩子被诊断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数量要多:在美国
长寿与身体健康可并不都是形影相随的。  一种可以延长线虫的生命、并且对繁殖有所帮助的基因,同样使得这种蠕虫更易受到感染和压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在7月17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就此作了报告。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衰老的遗传学家Arjumand Ghazi表示,这很不寻常,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长寿促进基因可以帮助生物体对付压力。  Ghazi和她的同事此前曾经发现一种被称为TCER-1的基因,这种基因可
摘要:校外科普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收获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科学知识,收获成长。北京市朝阳区一直以来重视校外科普活动的开展,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活动策划部专门策划实施青少年科普活动,多年积累使得活动品质逐年提升。本文介绍的3项校外科普活动都是区内自主设计实施的特色活动。笔者通过学生主体需求,结合往年活动设计经验,浅谈校外科普活动的设计思路
“科学探索课程”项目是由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与宁波市科协、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合作开展的科普教育课程类项目。项目通过对科技馆展教资源的整合,结合学生学情和学校教学需求,合作开发有标准、有目的的科技馆科普教育产品。项目于2015年3月试行,2016年3月正式启动,迄今已持续开展3年。  科学探索课程项目普及对象为小学段和初中段学生,亮点在于坚持三项探索原则,建立“三段式”课程模式,阶段性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