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生成与传播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剖析政治社会的重要理论武器,后被中国的知识精英接受并改造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力军,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接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首先,在各种理论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交织作用下逐渐转向认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其次,在“三次论战”中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有力维护并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最后,率先在中国工人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其他文献
在《新刑事诉讼法解释》制定之前,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以《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和《刑事电子数据规定》为主干的网络犯罪刑事程序规则体系,已经得以初步构建形成.《新刑事诉讼法解释》适应互联网时代惩治网络犯罪的需要,对《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和《刑事电子数据规定》的相关条文做了吸收完善.对《新刑事诉讼法解释》关于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特别是管辖和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应当结合《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和《刑事电子数据规定》的相关规定作出准确理解和妥当把握.
订立和执行爱国公约,是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国各阶层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热爱祖国、增加生产和努力工作,进行自我教育的新创造.在中央制定的“边打、边稳、边建”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一面恢复经济,一面支援前线,开展了轰轰烈烈、富有特色的爱国公约运动.在初订、检查修订、执行爱国公约的过程中,云南省不断解决群众不理解订约意义、领导不重视、公约内容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总结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树立先进典型、建立检查制度等实践经验.云南省的爱国公约运动不仅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还极大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并推动
20世纪早期,在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关怀与支持下,云南籍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云南旅京学会等为宣传和组织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为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党组织建立前的云南旅京学会为研究蓝本,试图通过对云南旅京学会的活动及其所创办《云南旅京学会会刊》内容的解读,透射出学会在早期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组建过程中的作用及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之间的关系.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以后,鉴定人出庭率低等影响鉴定制度效能发挥的问题有所改善,但在司法实践中又出现新的问题和变化.本文以88份裁判文书为样本,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从变更鉴定人出庭审核模式和建立鉴定人出庭宣誓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鉴定规则的设想;从加强对鉴定意见异议的回应与说理的角度,发出了落实裁判文书说理责任的倡导;从降低专家辅助人门槛和建立专家辅助人名册的角度,论证了由专家辅助人出庭推动鉴定人出庭的可行性路径.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在立足审判职能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但对终端诉讼化解功能的过度依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同功能机制性不足、社会秩序引导功能客观弱化等因素,影响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效性.社会治理作为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会生活进行引导、规范的过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要素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即合作协同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形塑、多元共治的现代化主体格局搭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保障方式支撑.面对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
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进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风治理政策的历史演进主要体现在治理任务的阶段变化和治理内容的丰富完善两个方面.治理任务经历了以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任务的不同阶段.治理内容则随着党对乡风治理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而日臻完善.其创新主要表现在立足于党和国家“三农”工作重点,将乡风治理作为实现工作重点的重要推动力;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将乡风治理与其他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实现乡风文明目标,强调乡风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新时代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即立足“四个突出特点”、实现“一个跨越”、确立“三个定位”、突出“五个着力”和“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奋进新时代,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立意高远、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历史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维度,全面阐述云南工作,为云南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潜力、动力,是云南开启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为云南奋进新时代提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已发布26批共计147例指导性案例.本文以147例指导性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的裁判文书作为数据样本,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多种维度对指导性案例发布和应用情况进行应用及比较研究.报告还围绕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和应用案由、地域、审理法院,援引类型及应用结果进行了具象化分析,综述中通过数据来反映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和应用现状,以呈现2020年度指导性案例司法应用的变化,为我国指导性案例的司法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涉外法治工作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我国法律域外适用就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完善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既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法治保障.本文在简要梳理我国现行法律域外效力规则基础上,重点聚焦民事法律域外适用的规则和司法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现行民
小农户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和价值主体,加快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开启组织化的方式和道路,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现.本文阐述了农户组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了农户组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即构建以乡土精英为重点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以小农户为主体的要素保障机制;构建以推动组织化为主导的技术供给机制;构建以面向小农户为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改革赋能为突破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农户组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