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9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和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召开“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研讨会”。
与会代表就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创新展开了研讨,就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有针对性的建议。座谈会各阶段的发言依次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院长、黄延敏副院长和杜春丽书记主持。
领悟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明确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社会理论问题,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判断和新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者,我们应该先行一步深入和准确掌握,并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在研究中,以此来教育广大学生和干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义良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直面时代关切,理直气壮、掷地有声地回击了西方宪政、普世价值、意识形态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形成了科学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感受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对于这个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刁永祚教授指出,报告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结构、经济空间战略布局、实体经济和经济创新驱动力方面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判断和新举措,为今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淑芹教授进一步指出,报告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课堂新形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部系主任从所负责的课程角度提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王永刚老师指出,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原理课教学首先要解决进教师头脑的问题,然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理解和把握,最终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刘文丽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我们要以此为标准选裁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主任祝志男老师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并贯穿到“概论”课程的始终,融入《概论课立体教案》,并提出了十九大报告内容具体融入教学内容的初步设想。
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韩华老师提出要结合思政专业建设情况,从理论、历史、比较和心理四个维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引导本科实习生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中学课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李基礼老师指出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础課教学要全面贯彻“一个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好“两个意识”,即历史文化共同体意识和法律共同体意识,在教学重点上融入十九大报告内容。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韩文乾老师指出,要以十九大报告内容为依托,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变”与“不变”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永福副院长以十九大报告为依托,围绕理论研究的守正与创新、学术性与通俗性、“上跑道”与“敲边鼓”、弘道与持守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
与会代表就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创新展开了研讨,就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有针对性的建议。座谈会各阶段的发言依次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院长、黄延敏副院长和杜春丽书记主持。
领悟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明确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社会理论问题,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判断和新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者,我们应该先行一步深入和准确掌握,并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在研究中,以此来教育广大学生和干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义良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直面时代关切,理直气壮、掷地有声地回击了西方宪政、普世价值、意识形态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形成了科学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感受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对于这个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刁永祚教授指出,报告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结构、经济空间战略布局、实体经济和经济创新驱动力方面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判断和新举措,为今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淑芹教授进一步指出,报告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课堂新形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部系主任从所负责的课程角度提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王永刚老师指出,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原理课教学首先要解决进教师头脑的问题,然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理解和把握,最终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刘文丽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我们要以此为标准选裁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主任祝志男老师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并贯穿到“概论”课程的始终,融入《概论课立体教案》,并提出了十九大报告内容具体融入教学内容的初步设想。
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韩华老师提出要结合思政专业建设情况,从理论、历史、比较和心理四个维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引导本科实习生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中学课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李基礼老师指出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础課教学要全面贯彻“一个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好“两个意识”,即历史文化共同体意识和法律共同体意识,在教学重点上融入十九大报告内容。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韩文乾老师指出,要以十九大报告内容为依托,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变”与“不变”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永福副院长以十九大报告为依托,围绕理论研究的守正与创新、学术性与通俗性、“上跑道”与“敲边鼓”、弘道与持守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