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振珊为什么要绝食九天?他又是怎样熬过这九天的呢?面对记者,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人了解到一个不为人知的财富故事。
山重水复
黄振珊打小就很要强,可现实总是跟他唱反调。他曾经在乡亲们赞许的目光中考上了高中,不承想英语考试连续三次只考二十多分,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学。回村后学木工,一年不到又改行做瓦工,之后又种过香菇、养过牛蛙,都没干成。他想找个能证明自己的事,可天不遂人愿。
1997年1月,听一个朋友介绍,只要交上1000多元钱买一份产品,就可以在一年之内赚上几十倍。黄振珊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抱着赚大钱的美梦,急匆匆地把家里仅剩的10000多元全投了进去,还逢人就讲,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加入。可万万没想到,他做的却是后来人人喊打的传销。没多久,他成了亲戚朋友眼里的大骗子。村里熟人一见面就冷嘲热讽,让他无地自容。
然而,心有不甘的他觉得必须做点实事,才能改变贫穷境况,同时也改变自己留给大家的坏印象。他从一位亲戚那里借来了10000多元钱,夫妇二人开始创业,种平菇。 当时平菇能卖1.5元钱一斤,利润虽说不高,可他做得很踏实,四处跑市场,销量逐渐扩大。不到十年时间,黄振珊靠种菇、卖蘑菇攒下了70多万元。
有了这笔积蓄,骨子里的那颗野心就又开始搅动了,黄振珊想瞅机会大干一番。 2007年5月,黄振珊与四个亲戚朋友一起,合伙进行工厂化种植金针菇,要把蘑菇产业做得更大。
他倾其家底,又和朋友们一起凑了130多万元,租下30亩土地,要办食用菌厂。结果,这130万资金花光,基础建设还没建完。股东们被迫把投资追加到300万元。
2008年5月,工厂投产。谁知年底一算账,只有6万元的盈利,这和黄振珊当初描绘的每年将实现30%的纯利润差得太远了,股东们开始怀疑黄振珊的能力,都觉得被他坑了。 因为看不到前景,大家纷纷提出撤资、退股。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黄振珊没有心理准备,一下子急哭了。
履行承诺,绝食九天
黄振珊感到痛苦、自卑和无助。
苦闷中,他决定去外面寻找管理的良方。瞒着妻子,他又偷偷借了3万元,去江西财经大学报了个高级管理总裁班。2009年1月,学校开学了,当时其他同学开的都是好车,唯独他开的是一个破面包车。所以,每次上台讲话,他眼睛都是湿的。在上学那段时间,他非常刻苦,课下也积极向同学们请教。慢慢地,他从课堂上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2009年7月,人们奇怪地在黄振珊的厂子门口看到一条醒目的条幅:奋战一百天,利润超百万。大家都觉得好奇,食用菌产业有这么高的利润啊?一百天能赚一百万元钱?其实,黄振珊这样做是为了设定目标,然后分解目标,达成目标。,他把全厂60多个工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开誓师大会。黄振珊承诺,只要实现目标,年底每个人都发一个大红包。为了表明决心,他还说出了一句话:“如果目标没有完成,我九天不进食!”
这一招真起了作用,员工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全厂上下人人摩拳擦掌。他运用在总裁班学到的一些方法进行管理,展开了一场生产大竞赛。为了再次激发大家的热情,他还做出一个决定,每个月都拿出3000元钱,奖励排在前十名的优秀员工。然而,当六十多个员工不分昼夜,奋战两个多月,眼看距离实现目标还有二十天的时候,大家却又泄气了,因为产量达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员工们发现,黄振珊连续几天都没有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犯起了嘀咕:黄振珊真的会九天不吃饭吗?是的,黄振珊真的不吃饭,而且回避见任何人。他以绝食明志,更是在向大家兑现一个承诺。
然而,黄振珊的绝食举动并没有挽回人心,股东全部撤股,很多员工离职。饿到第四天,黄振珊也顶不住了。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企业没搞好,命可能都没了。可誓言在耳,他已经把自己逼到了这个尴尬的境地。不过,约定是不吃饭,并没说不喝水。于是他每天只喝水,不吃饭,就这样坚守了九天。
就在绝食期间,他想明白了一件事,任何蛮干和空想都是创业的毒药,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挽救自己,证明自己。
九天的绝食思考后,他制定了一个策略,而这个策略却被很多人看作是自寻死路。
改变模式,赢得财富
2010年1月,黄振珊把目光投向了赣州下辖的18个县的农贸市场。长期以来,县级农贸市场的销售一直遇到一个难以打开的死结,主要在于金针菇的保鲜问题。当时,农贸市场的零售商不具备保鲜能力,常温保鲜下的金针菇如果当天卖不掉,就会赔钱,所以都不敢卖。
黄振珊来到赣州南部的龙南县是,经过一番调查,最终决定整包卖,人家要多少就装多少,要两斤就装两斤,三斤就装三斤,要一包就一包,可以自由选择。
按行规,批发商批发金针菇最少要一包,一包要五斤,从来没人愿意拆开批发,而黄振珊愿意从小做起。这一下就激发了农贸市场零售商的积极性,销路打开了,销量也起来了。
于是,黄振珊很快把这种营销模式复制到了其他县市,成功地从坐地等商转变为网点覆盖式销售,短短两年时间就占据了赣南18县60%的市场份额,并把自己的金针菇远销到了福建和广东等地。2011年,黄振珊的销售额比2008年整整翻了10倍,超过了1600万。曾经自卑的黄振珊,最终以自信赢得了财富。(编辑/雨马)
山重水复
黄振珊打小就很要强,可现实总是跟他唱反调。他曾经在乡亲们赞许的目光中考上了高中,不承想英语考试连续三次只考二十多分,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学。回村后学木工,一年不到又改行做瓦工,之后又种过香菇、养过牛蛙,都没干成。他想找个能证明自己的事,可天不遂人愿。
1997年1月,听一个朋友介绍,只要交上1000多元钱买一份产品,就可以在一年之内赚上几十倍。黄振珊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抱着赚大钱的美梦,急匆匆地把家里仅剩的10000多元全投了进去,还逢人就讲,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加入。可万万没想到,他做的却是后来人人喊打的传销。没多久,他成了亲戚朋友眼里的大骗子。村里熟人一见面就冷嘲热讽,让他无地自容。
然而,心有不甘的他觉得必须做点实事,才能改变贫穷境况,同时也改变自己留给大家的坏印象。他从一位亲戚那里借来了10000多元钱,夫妇二人开始创业,种平菇。 当时平菇能卖1.5元钱一斤,利润虽说不高,可他做得很踏实,四处跑市场,销量逐渐扩大。不到十年时间,黄振珊靠种菇、卖蘑菇攒下了70多万元。
有了这笔积蓄,骨子里的那颗野心就又开始搅动了,黄振珊想瞅机会大干一番。 2007年5月,黄振珊与四个亲戚朋友一起,合伙进行工厂化种植金针菇,要把蘑菇产业做得更大。
他倾其家底,又和朋友们一起凑了130多万元,租下30亩土地,要办食用菌厂。结果,这130万资金花光,基础建设还没建完。股东们被迫把投资追加到300万元。
2008年5月,工厂投产。谁知年底一算账,只有6万元的盈利,这和黄振珊当初描绘的每年将实现30%的纯利润差得太远了,股东们开始怀疑黄振珊的能力,都觉得被他坑了。 因为看不到前景,大家纷纷提出撤资、退股。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黄振珊没有心理准备,一下子急哭了。
履行承诺,绝食九天
黄振珊感到痛苦、自卑和无助。
苦闷中,他决定去外面寻找管理的良方。瞒着妻子,他又偷偷借了3万元,去江西财经大学报了个高级管理总裁班。2009年1月,学校开学了,当时其他同学开的都是好车,唯独他开的是一个破面包车。所以,每次上台讲话,他眼睛都是湿的。在上学那段时间,他非常刻苦,课下也积极向同学们请教。慢慢地,他从课堂上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2009年7月,人们奇怪地在黄振珊的厂子门口看到一条醒目的条幅:奋战一百天,利润超百万。大家都觉得好奇,食用菌产业有这么高的利润啊?一百天能赚一百万元钱?其实,黄振珊这样做是为了设定目标,然后分解目标,达成目标。,他把全厂60多个工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开誓师大会。黄振珊承诺,只要实现目标,年底每个人都发一个大红包。为了表明决心,他还说出了一句话:“如果目标没有完成,我九天不进食!”
这一招真起了作用,员工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全厂上下人人摩拳擦掌。他运用在总裁班学到的一些方法进行管理,展开了一场生产大竞赛。为了再次激发大家的热情,他还做出一个决定,每个月都拿出3000元钱,奖励排在前十名的优秀员工。然而,当六十多个员工不分昼夜,奋战两个多月,眼看距离实现目标还有二十天的时候,大家却又泄气了,因为产量达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员工们发现,黄振珊连续几天都没有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犯起了嘀咕:黄振珊真的会九天不吃饭吗?是的,黄振珊真的不吃饭,而且回避见任何人。他以绝食明志,更是在向大家兑现一个承诺。
然而,黄振珊的绝食举动并没有挽回人心,股东全部撤股,很多员工离职。饿到第四天,黄振珊也顶不住了。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企业没搞好,命可能都没了。可誓言在耳,他已经把自己逼到了这个尴尬的境地。不过,约定是不吃饭,并没说不喝水。于是他每天只喝水,不吃饭,就这样坚守了九天。
就在绝食期间,他想明白了一件事,任何蛮干和空想都是创业的毒药,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挽救自己,证明自己。
九天的绝食思考后,他制定了一个策略,而这个策略却被很多人看作是自寻死路。
改变模式,赢得财富
2010年1月,黄振珊把目光投向了赣州下辖的18个县的农贸市场。长期以来,县级农贸市场的销售一直遇到一个难以打开的死结,主要在于金针菇的保鲜问题。当时,农贸市场的零售商不具备保鲜能力,常温保鲜下的金针菇如果当天卖不掉,就会赔钱,所以都不敢卖。
黄振珊来到赣州南部的龙南县是,经过一番调查,最终决定整包卖,人家要多少就装多少,要两斤就装两斤,三斤就装三斤,要一包就一包,可以自由选择。
按行规,批发商批发金针菇最少要一包,一包要五斤,从来没人愿意拆开批发,而黄振珊愿意从小做起。这一下就激发了农贸市场零售商的积极性,销路打开了,销量也起来了。
于是,黄振珊很快把这种营销模式复制到了其他县市,成功地从坐地等商转变为网点覆盖式销售,短短两年时间就占据了赣南18县60%的市场份额,并把自己的金针菇远销到了福建和广东等地。2011年,黄振珊的销售额比2008年整整翻了10倍,超过了1600万。曾经自卑的黄振珊,最终以自信赢得了财富。(编辑/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