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纵观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兼具这门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越来越重要。为此,本文对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 兴趣 实际 实效
小学品德课在我国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始于1992年;21世纪始,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合并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一、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这一节时,教师板书,首先,何谓“盛世”?哪些方面说明了唐朝盛世?其次,任人唯贤,取人长处有什么好处?最后,理解“坊”、“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同时,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一节时,教师提出“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风格相同与不同之处”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询问家长,有的在书中找答案。然后带学生到现场观看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建筑风格与学校相邻的且有点欧式建筑风格的私人住宅,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异同点。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种课效率高,结果明显。
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这以后,他和父母关系逐渐融洽,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参加《知荣辱、树新风》征文大赛,还获得了县级一等奖。
三、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我给我家写家史》一节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书写格式,但要注意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值得记载和纪念的事情;其次是询问长辈,了解事件,去走访亲访友,到实践中去搜集写《家史》所需的照片、文字、年表等信息材料,越多越好。最后是实践操作,对获取的信息、材料进行取舍,用文字,按时间顺序、人物辈份、大事年表进行叙述,并征求长者的意见、建议。《家史》成型后,让长辈们阅读,再次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三位同学写的《家史》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奖励。像《学做家务事》、《寻根问祖》、《我们生息的国土》、《罪恶的战争》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教学。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我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撰写此文其目的是寻求更多的知音参与讨论,以期寻得更多教育火花的进发。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兴趣 实际 实效
小学品德课在我国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始于1992年;21世纪始,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合并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一、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这一节时,教师板书,首先,何谓“盛世”?哪些方面说明了唐朝盛世?其次,任人唯贤,取人长处有什么好处?最后,理解“坊”、“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同时,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一节时,教师提出“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风格相同与不同之处”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询问家长,有的在书中找答案。然后带学生到现场观看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建筑风格与学校相邻的且有点欧式建筑风格的私人住宅,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异同点。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种课效率高,结果明显。
2、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这以后,他和父母关系逐渐融洽,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参加《知荣辱、树新风》征文大赛,还获得了县级一等奖。
三、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我给我家写家史》一节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书写格式,但要注意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值得记载和纪念的事情;其次是询问长辈,了解事件,去走访亲访友,到实践中去搜集写《家史》所需的照片、文字、年表等信息材料,越多越好。最后是实践操作,对获取的信息、材料进行取舍,用文字,按时间顺序、人物辈份、大事年表进行叙述,并征求长者的意见、建议。《家史》成型后,让长辈们阅读,再次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三位同学写的《家史》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奖励。像《学做家务事》、《寻根问祖》、《我们生息的国土》、《罪恶的战争》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教学。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我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撰写此文其目的是寻求更多的知音参与讨论,以期寻得更多教育火花的进发。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