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在网络上大肆熱传。视频中,一群孩子坐在一个大房间里,埋着头快速“哗哗哗”地翻书,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指尖生风。据宣传资料介绍,学会了这种“量子波动速读”技能的孩子,只要翻书1-5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并且还可以把书本内容复述出来。更不可思议的是,学会“量子波动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时文选读
【素材分析】
焦虑会拉低人的智商、影响人的判断,而且焦虑系数越高,这些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而现在的教育市场,正是一个焦虑的放大器。市场条件下,需求引发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很正常,但像“量子速读”这样拙劣之极的骗局,有关监管部门将如何处理,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适用话题】
焦虑;心态;骗局;教育;培训;判断
“量子速度”骗局上线,家长智商为何屡屡掉线
○佚名
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家长出现教育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不能因为焦虑就去“跳坑”,或者把孩子往坑里推,如今各类培训骗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与一些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无论是“蒙眼识字”还是“量子波动速读”,为了让家长觉得钱花得值,一些机构必然使出各种欺骗手段,结果家长花了钱、孩子付出了精力,然而到了最后,孩子不仅知识、技能没学到,反而学会了怎么蒙骗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基本的一条,恐怕就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要总想着走捷径,试图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让孩子掌握“超能力”。当然,那些层出不穷的培训骗局也提醒了监管部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没有完成时,一定不能任由这些违背基本常识、违背基本教育规律的骗局大肆横行。
这些年,教育培训市场十分火爆,整顿、规范也一直在进行。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早已启动培训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探索实现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二维码实时查询,同时推进培训机构星级评估,建立“黑白名单”制度,构建信用体系。
我们期待这种整顿和规范,能够扩大开来、持续下去,能切实有效地防止此类骗局继续出现,让家长们的焦虑得到缓解,乃至消除。
话题拓展
“量子波动速读”,为什么家长愿意“垂直入坑”
○胡欣红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科幻圈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就喜欢用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没想到这种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儿童培训班中,而且收费动辄要三五万块,行情还十分火爆。
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蒙眼识字”“脑立方”等逐渐退出“舞台”之后,崭新的“量子波动速读”又粉墨登场。究竟是骗子太高明,还是家长太无知?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几十年前就拿来骗人的老把戏,无论进行了怎样的包装和翻新,其骗术都谈不上有多高明,关键就在于家长们被自己的功利心蒙蔽了双眼。此类培训机构正是紧紧抓住了当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需求,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地塑造“神童”的心理,才让众多家长“垂直入坑”。
诚如媒体所分析,只要家长们的神童情结还在,这种骗局就算被揭露100次,也会第101次换上新的名头卷土重来。因为那些渴望子女与众不同的家长,会这样想,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万一是真的呢?
对于家长们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错,但这种交了“智商税”又坑娃的事情,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量子波动速读,孩子为何甘当骗子的配角
○叶克飞
有很多人嘲笑这些上当受骗的人,认为“父母的智商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难道每一个家长都是不清醒、不敬畏科学的吗?当然不是,但焦虑往往会压倒清醒。
很多父母都说最怕开家长会,因为会看到其他孩子成绩好、会得多,而自家孩子却明显落后,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下,大家只能将教育理解为速成,尽快出成绩,尽快达到让别人满意而非让孩子满意的效果。
这种压力巨大的教育焦虑反而加剧了教育速成观念,也让骗子们拥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总有那些担心自家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和长辈,对这类骗局趋之若鹜。
在这样的骗局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本是受害者的孩子们最终却成了骗子的合谋者。正是他们认同了量子波动速读的“成效”,才让更多的家长在骗局中越陷越深。但错不在孩子,面对家长和长辈的焦虑与督促,他们并没有说“不”的权利,更不敢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说到底,当父母和长辈们用揠苗助长的方式,赋予孩子远超其自身年龄的期望时,孩子要么就走向反叛,要么就为了让大人满意而选择欺骗。
【小编说】
教育焦虑不会消失,只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显现方式、显现强度。作为家长,所要做的是适应越来越强大的焦虑,学会在强大的焦虑下做出理性判断,认清孩子的成才之路无捷径的事实,这样,类似“量子波动速读”的奇葩培训才会失去市场。
时文选读
【素材分析】
焦虑会拉低人的智商、影响人的判断,而且焦虑系数越高,这些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而现在的教育市场,正是一个焦虑的放大器。市场条件下,需求引发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很正常,但像“量子速读”这样拙劣之极的骗局,有关监管部门将如何处理,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适用话题】
焦虑;心态;骗局;教育;培训;判断
“量子速度”骗局上线,家长智商为何屡屡掉线
○佚名
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家长出现教育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不能因为焦虑就去“跳坑”,或者把孩子往坑里推,如今各类培训骗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与一些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无论是“蒙眼识字”还是“量子波动速读”,为了让家长觉得钱花得值,一些机构必然使出各种欺骗手段,结果家长花了钱、孩子付出了精力,然而到了最后,孩子不仅知识、技能没学到,反而学会了怎么蒙骗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基本的一条,恐怕就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要总想着走捷径,试图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让孩子掌握“超能力”。当然,那些层出不穷的培训骗局也提醒了监管部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没有完成时,一定不能任由这些违背基本常识、违背基本教育规律的骗局大肆横行。
这些年,教育培训市场十分火爆,整顿、规范也一直在进行。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早已启动培训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探索实现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二维码实时查询,同时推进培训机构星级评估,建立“黑白名单”制度,构建信用体系。
我们期待这种整顿和规范,能够扩大开来、持续下去,能切实有效地防止此类骗局继续出现,让家长们的焦虑得到缓解,乃至消除。
话题拓展
“量子波动速读”,为什么家长愿意“垂直入坑”
○胡欣红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科幻圈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就喜欢用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没想到这种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儿童培训班中,而且收费动辄要三五万块,行情还十分火爆。
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蒙眼识字”“脑立方”等逐渐退出“舞台”之后,崭新的“量子波动速读”又粉墨登场。究竟是骗子太高明,还是家长太无知?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几十年前就拿来骗人的老把戏,无论进行了怎样的包装和翻新,其骗术都谈不上有多高明,关键就在于家长们被自己的功利心蒙蔽了双眼。此类培训机构正是紧紧抓住了当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需求,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地塑造“神童”的心理,才让众多家长“垂直入坑”。
诚如媒体所分析,只要家长们的神童情结还在,这种骗局就算被揭露100次,也会第101次换上新的名头卷土重来。因为那些渴望子女与众不同的家长,会这样想,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万一是真的呢?
对于家长们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错,但这种交了“智商税”又坑娃的事情,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量子波动速读,孩子为何甘当骗子的配角
○叶克飞
有很多人嘲笑这些上当受骗的人,认为“父母的智商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难道每一个家长都是不清醒、不敬畏科学的吗?当然不是,但焦虑往往会压倒清醒。
很多父母都说最怕开家长会,因为会看到其他孩子成绩好、会得多,而自家孩子却明显落后,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下,大家只能将教育理解为速成,尽快出成绩,尽快达到让别人满意而非让孩子满意的效果。
这种压力巨大的教育焦虑反而加剧了教育速成观念,也让骗子们拥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总有那些担心自家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和长辈,对这类骗局趋之若鹜。
在这样的骗局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本是受害者的孩子们最终却成了骗子的合谋者。正是他们认同了量子波动速读的“成效”,才让更多的家长在骗局中越陷越深。但错不在孩子,面对家长和长辈的焦虑与督促,他们并没有说“不”的权利,更不敢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说到底,当父母和长辈们用揠苗助长的方式,赋予孩子远超其自身年龄的期望时,孩子要么就走向反叛,要么就为了让大人满意而选择欺骗。
【小编说】
教育焦虑不会消失,只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显现方式、显现强度。作为家长,所要做的是适应越来越强大的焦虑,学会在强大的焦虑下做出理性判断,认清孩子的成才之路无捷径的事实,这样,类似“量子波动速读”的奇葩培训才会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