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在英语听力课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常常抱怨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不少,可是进步并不快。有的同学为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而专门买了录音机,一天往往花上几个小时,但碰到新的材料还是听不明白,理解不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有些同学可能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少,语法概念不清,发音不准确,材料偏难等原因;另一方面,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太少。听力与对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的熟悉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判断一个人的听力,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一些自己所熟悉的事件的材料时,不管是新闻、故事、报告、讲演还是有关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一般都能够很容易地听懂并能较好地理解,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也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关系密切的材料时,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些材料比较简单,也听懂了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意。同样,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口语训练中,要加强真实性注重生活用语,采用按生活内容分类编写的并配有录音磁带的对话课本、会话课本等,也可以从杂志、报纸中编选一些新闻报道之类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来自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说话的场合,熟识语音语调,了解英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否则,即使你训练有素,英语讲得正确无误,也会由于缺乏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难免造成误会和不愉快。试看以下例子:
在口语中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不仅要有好的语音语调,而且要注意使用的场合。例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外宾听课后征求意见时说了这样一句话“I am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lling on the lecture.”外宾听了不禁为之一怔,回答说“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true.”学生不服,说这个句子是书里背下来的。外宾说,用词要注意场合,“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s”等词语不宜用于口语,应当将这一句改为“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或“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
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这些风谷习惯上的差异导致了使用语言的不同。例如,当有人夸你英语讲得好时,按我国习惯应谦虚地说一些“我讲得不好”,“还不够”之类的客气话。而按英美习惯应该表示高兴,并立刻谢谢对方的夸奖。因为对英美人说“No, I don’t speak good English.”往往是不礼貌的,好象你在指责对方。以上举例意在说明。
二、文化背景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要阅读英语文章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一般说来,我们学习汉语不存在文化背景和知识方面的困难。“车到山前必有路”,“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谚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改革开放”、“走穴”、“倒爷”等新词的涵义人们也能够充分领会。但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
美国《时代》(Time)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 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雄史诗,描写Odyssey古城特洛伊(Tory)陷落之后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时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段漫长进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如果我们不了解Odyssey 这一故事,不知道Odyssey 在这儿是“漫长历程”之意,就难以理解Nixon’s Odysseyto China的真正含义。
可见,阅读中的困难不完全能靠语言知识本身来解决。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跟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尤其是英语作品中往往出现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典故,其中一部分可以在词典中查到,但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典故——英美读者对此熟悉,而这对我们是颇为陌生的背景知识或地方色彩。这些在词典中一般是查不到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语言难点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
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因为“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赵元任语)。在翻译实践中即使一些十分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民族习俗,抛开原文上下文的联系随意处理。拿dog一词为例. 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之犬”、“走狗”、“狗头军师” 等等来描绘所厌恶之人。但在英国,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载然不同,dog 在英语(特别是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一词一律译作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语。请看下面三个简单的句子:
1.Every dog has his day.
2.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 .
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home dog tired.
有些初学者由于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想当然地把它分别译为:
1.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
2.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
3.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一样累。
其實以上三个英语句子的汉译应是:
1.1.人人皆有得意时。
2.2.你真是一个幸运儿。
3.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非常的累。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而且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雁.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翟象俊.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克非.外语教学与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在英语听力课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常常抱怨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不少,可是进步并不快。有的同学为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而专门买了录音机,一天往往花上几个小时,但碰到新的材料还是听不明白,理解不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有些同学可能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少,语法概念不清,发音不准确,材料偏难等原因;另一方面,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太少。听力与对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的熟悉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判断一个人的听力,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一些自己所熟悉的事件的材料时,不管是新闻、故事、报告、讲演还是有关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一般都能够很容易地听懂并能较好地理解,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也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关系密切的材料时,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些材料比较简单,也听懂了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意。同样,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口语训练中,要加强真实性注重生活用语,采用按生活内容分类编写的并配有录音磁带的对话课本、会话课本等,也可以从杂志、报纸中编选一些新闻报道之类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来自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说话的场合,熟识语音语调,了解英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否则,即使你训练有素,英语讲得正确无误,也会由于缺乏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难免造成误会和不愉快。试看以下例子:
在口语中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不仅要有好的语音语调,而且要注意使用的场合。例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外宾听课后征求意见时说了这样一句话“I am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lling on the lecture.”外宾听了不禁为之一怔,回答说“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true.”学生不服,说这个句子是书里背下来的。外宾说,用词要注意场合,“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s”等词语不宜用于口语,应当将这一句改为“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或“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
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这些风谷习惯上的差异导致了使用语言的不同。例如,当有人夸你英语讲得好时,按我国习惯应谦虚地说一些“我讲得不好”,“还不够”之类的客气话。而按英美习惯应该表示高兴,并立刻谢谢对方的夸奖。因为对英美人说“No, I don’t speak good English.”往往是不礼貌的,好象你在指责对方。以上举例意在说明。
二、文化背景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要阅读英语文章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一般说来,我们学习汉语不存在文化背景和知识方面的困难。“车到山前必有路”,“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谚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改革开放”、“走穴”、“倒爷”等新词的涵义人们也能够充分领会。但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
美国《时代》(Time)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 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雄史诗,描写Odyssey古城特洛伊(Tory)陷落之后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时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段漫长进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如果我们不了解Odyssey 这一故事,不知道Odyssey 在这儿是“漫长历程”之意,就难以理解Nixon’s Odysseyto China的真正含义。
可见,阅读中的困难不完全能靠语言知识本身来解决。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跟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尤其是英语作品中往往出现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典故,其中一部分可以在词典中查到,但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典故——英美读者对此熟悉,而这对我们是颇为陌生的背景知识或地方色彩。这些在词典中一般是查不到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语言难点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
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因为“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赵元任语)。在翻译实践中即使一些十分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民族习俗,抛开原文上下文的联系随意处理。拿dog一词为例. 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之犬”、“走狗”、“狗头军师” 等等来描绘所厌恶之人。但在英国,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载然不同,dog 在英语(特别是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一词一律译作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语。请看下面三个简单的句子:
1.Every dog has his day.
2.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 .
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home dog tired.
有些初学者由于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想当然地把它分别译为:
1.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
2.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
3.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一样累。
其實以上三个英语句子的汉译应是:
1.1.人人皆有得意时。
2.2.你真是一个幸运儿。
3.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非常的累。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而且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雁.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翟象俊.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克非.外语教学与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